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32篇 |
专业分类
4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332.
长江草鱼不同群体EST-SSR 多态性标记的筛选及其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我国不同地域草鱼群体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2400 条草鱼EST 序列中, 对其二碱基至五碱基重复序列进行筛选, 共筛选出微卫星位点181 个, 选取其中的46 个进行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获得呈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9 对。利用这9 对引物对8 个长江水系草鱼群体和1 个红色草鱼自然突变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 长沙草鱼、安庆草鱼、嘉兴草鱼、靖江草鱼、石首草鱼、松江草鱼、瑞昌草鱼、邗江草鱼和红色突变草鱼9 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4.67、5.22、5.33、5.00、4.89、4.78、4.89、4.67 和2.56, 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397、0.6543、0.6831、06356、0.6737、0.6483、0.6664、0.7129 和0.4696,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787、0.6126、0.6283、0.5894、0.6217、0.5956、0.6136、0.6582 和0.3949, 表明邗江草鱼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而红草鱼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分析表明, 8 个长江水系草鱼群体首先聚类, 最后与红色草鱼聚类;其中, 安庆草鱼与松江草鱼首先聚为一支, 遗传距离较近, 为0.0725;红色草鱼与长沙草鱼的遗传距离最远, 为0.5217。研究结果对我国草鱼种质资源保存、种群鉴定和良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3.
湖南省长江防护林生态防护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湘中丘陵区和湘西北山区长江防护林进行长期定位观测 ,分析了湖南省长江防护林主要类型林分生态防护功能及其生态效益。定位研究以荒山为对照 ,结果表明 ,有林地坡面年产流量明显降低 ,在湘中丘陵地区降低 3 3%~ 17 16 % ,在湘西北山区降低 8 0 1%~17 4 2 %。更为明显的差异表现在土壤的涵养水源功能 ,在湘中丘陵区和湘西北山区 ,有林地比荒山的土壤涵水量分别高 4 7 1%~ 119 6 %和 4 3 0 %~ 10 8 7% ,有林地比荒山的土壤渗透率分别高 90 9%~ 131 8%和 2 95 6 %~ 4 5 6 5 4 % ,而有林地坡面产沙量也明显低于荒山 ,为荒山的 15 3%~ 35 7%。在各类型林分中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混交林其坡面产流量、产沙量以及输沙率均明显低于其它纯林林地 ,其林地涵水量和土壤渗透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林分。可见在长江防护林中混交林的生态防护功能明显优于纯林。通过估算 ,湖南省长江防护林的生态效益每年为 35 0 1亿元 相似文献
334.
根据 5 5 1尾标本研究了生活在长江干流中圆筒吻的年龄与生长 ,并提出了资源合理利用建议。圆筒吻的鳞片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 ,年轮形成期主要在 2~ 5月。圆筒吻的体长与鳞长呈直线关系 ,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 ,生长适合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在 1~ 2龄生长最快 ,为保护圆筒吻资源 ,应限捕体长 2 0 0mm以下的个体 相似文献
335.
长江的铜鱼生物学及三峡水利枢纽对铜鱼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铜鱼在长江水系中分布广泛,在长江干流和汉江等一些支流中是捕捞的主要对象之一。作者对采自长江不同地区的铜鱼进行了分类性状上的比较,叙述了年龄和生长、繁殖、食性、洄游等生态学特性;根据在汉江丹江口水利工程建成后出现的铜鱼种群动态特点,讨论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工程对铜鱼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就保护长江铜鱼资源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6.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长江安徽和县江段刀鲚生境履历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江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2015年5月17日在长江安徽和县江段捕获的刀鲚短颌鲚与长颌鲚类型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短颌鲚的耳石Sr/Ca值变化动态为2类, 一类比值稳定在2.00左右(1.65±0.87—2.03±0.96), 反映了其纯淡水的生境履历; 另一类比值波动显著, 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2.39±1.18—2.63±0.85), 还具有对应半咸水生境的高值(3.22±1.17—3.29±1.14), 显现了其江海生活的生境履历。长颌鲚耳石的Sr/Ca值均波动显著, 同时具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1.35±1.07—2.37±1.04)和半咸水、海水生境的高值(3.47±1.09—8.35±1.25), 表现了其均为溯河洄游的生境履历。Sr面分析结果也与上述Sr/Ca值的结果相印证。长江安徽和县江段刀鲚资源组成复杂, 群体可由纯淡水型和江海生活型的个体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337.
正2016年4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流下段的派镇段(29°31′9″N,94°52′12″E,海拔2 897 m),6月在米林段(29°12′1″N,94°5′16″E,海拔2 947 m),2017年7月在里龙段(29°8′32″N,93°54′34″E,海拔2 960 m),使用定置刺网共捕获到15尾疑似黄斑褶(Pseudecheneis sulcatus)的鱼类标本(图1a,b)。2017年4月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段(29°18′10″N,95°16′52″E,海拔682 m)采集到一批黄斑褶标本(图1c,d),并与中游的黄斑褶进行了形态学比较鉴定。 相似文献
338.
采用焦点动物跟踪法及连续记录法,观察了人工饲养条件下一头幼年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的水下以及半自然条件下两头幼豚的水面行为型式。观察时间最长持续至出生后一年,以构建其行为谱。结果显示:1)所有幼豚都能表现出丰富多样且活跃的行为型式;2)幼豚刚出生时,与存活攸关的行为型式最先出现;3)具有玩耍和社居性质的行为型式在行为谱中占大部分;4)幼豚大部分行为型式已与其他年龄段个体的相似;5)大部分行为型式出现在生命的早期阶段。以上特征可能是这种动物对水生和社居生活的适应。 相似文献
339.
为掌握禁捕初期鄱阳湖鱼类群落的结构特征, 研究于2020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在鄱阳湖21个采样点开展了渔获物调查。全年共采集到57种鱼类, 隶属于8目12科43属。优势种有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蛇(Saurogobio dabryi)、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等4种鱼类。江湖洄游型、江海洄游型和河流型鱼类物种数共占比45.61%, 平均体重<20 g的物种的丰度占所有渔获物丰度的88.47%。在空间结构上, 基于鱼类丰度的非度量多维排序分析将鄱阳湖分为通江水道和主湖区两个大的空间类群, 方差分析表明通江水道鱼类丰度显著低于主湖区, 但多样性高于主湖区。在季节变化方面, 不同季节渔获物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差异极其显著, 高水位时期(夏、秋季)的多样性高于低水位时期(春、冬季)。2020年10月在鄱阳湖主湖区中部的S9和通江水道的S20两个采样点发现了鄱阳湖历史文献中没有记录的广盐性近海鱼类——鲻(Mugil cephalus), 可能得益于长江禁捕, 由于消除了捕捞压力, 促使了该鱼类的资源恢复和上溯, 也不排除其他人为因素的可能, 因而需要更长时间序列的跟踪和监测。研究为全面评估鄱阳湖禁捕的生态效果提供了基础数据, 也为制定鄱阳湖鱼类资源的保护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40.
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是促进工业向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更是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以2009—2013年9省2市的工业数据为基础,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工业生态效率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自上游至下游效率水平依次递增。(2)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子系统效率水平相对稳定,区域内以下游最高、上游最低;环境子系统效率水平呈增长趋势,区域内以下游最高、中游最低;能源子系统效率水平呈增长趋势,区域内以下游最高、上游最低;(3)收敛性检验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及各子系统效率呈收敛趋势,其中工业经济子系统效率呈相对稳定的状态。研究为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效率的改善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