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5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B型超声对520例胎儿的股骨长、腹围测量数据,经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预测胎儿体重的修正Logistic模型,并用所建模型对982例胎儿进行实例验证,其结果大大优于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纯化长爪沙鼠血清IgG,制备兔抗长爪沙鼠IgG抗血清。方法 采用Hitrap Protein G亲和层析预装柱来纯化长爪沙鼠血清IgG;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法对长爪沙鼠血清IgG进行纯度鉴定,免疫兔子制备抗血清。结果 7 mL长爪沙鼠血清纯化得到11 mg IgG;电泳和免疫印迹测定,IgG纯度大于95%;用纯化的IgG作抗原制备了兔抗血清,免疫双扩散测定效价达1∶32。结论 建立了长爪沙鼠血清IgG的纯化方法,制备了长爪沙鼠IgG抗血清,证实长爪沙鼠血清IgG和Protein G具有较高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993.
核糖体RNA及相邻区域的二级结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已在一些分类等级上被应用于系统发育的分析。以长苞铁杉为实验材料,通过克隆、测序,利用最小自由能原理预测nrDNA内转录间隔区及5.8S转录本的二级结构,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探讨假基因化拷贝与功能拷贝结构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ITS1区的二级结构主要由几个延展的发夹结构组成,配对的亚重复单位在松科植物特有的保守序列处有部分重叠,未配对的亚重复单位通常能自身折叠,保守序列的部分碱基出现在发夹结构的环中;(2)假基因化拷贝二级结构的自由能比正常拷贝高;(3)与正常拷贝的二级结构相比,假基因化拷贝在进化速率很低的5.8S功能区发生较大的变异,且在5.8 S末端没有和26 S连接配对。  相似文献   
994.
Genes encoding enzymes involved in biosynthesis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during early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Two cDNAs, GhKCR1 and GhKCR2 encoding putative cotton 3-ketoacyl-CoA reductases that catalyze the second step in fatty acid elongation, were isolated from developing cotton fibers. GhKCRI and 2 contain open reading frames of 963 bp and 924 bp encoding proteins of 320 and 307 amino acid residues,respectively. Quantatitive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these genes were highly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during the cotton fiber elongation period with much lower levels recovered from roots, stems and leaves. GhKCR1 and 2 showed 30%-32% identity to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br159p at the deduced amino acid level. These cotton cDNAs were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yeast haploid ybr159wA mutant that was deficient in 3-ketoacyl-CoA reductase activity.Wild-type growth rate was restored in vbr159wA cells that expressed either GhKCRI or 2.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GhKCR1 and 2 were co-sedimented within the membranous pellet fraction after high-speed centrifugation, similar to the yeast endoplasmic reticulum marker ScKar2p. Both GhKCR(s) showed NADPH-dependent 3-ketoacyl-CoA reductase activity in an in vitro assay system using palmitoyl-CoA and malonyl-CoA as substrat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GhKCR1 and 2 are functional orthologues of ScYbr159p.  相似文献   
995.
Xiang XY  Zhang HM  Hu NW  Zhou LJ  Zhang T  Liu XG 《生理学报》2004,56(3):397-402
本研究和体视学方法探讨了在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诱导及维持过程中的脊髓背角Ⅱ板层的突触形念变化。结果显示(1)在LTP形成后30min,Ⅱ板层内的突触后致密物质(postsynaptic density,PSD)增厚,突触间隙增宽;(2)在LTP形成后3h,PSD厚度、突触间隙宽度及突触界面曲率都有明显增加;(3)在LTP诱导和维持全过程中,总突触的数密度比对照组有明显增高。(4)在LTP形成后3h和5h,穿孔性突触的数密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上述结果显示:PSD增厚是LTP诱导阶段的主要形态学变化。突触界面曲率增人及穿孔突触数目增多是LTP维持阶段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6.
Pan B  Yang DW  Han TZ 《生理学报》2004,56(4):451-454
在哺乳动物的视皮层,多种不同参数的刺激可诱导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但关于刺激参数与持续时间长于3h的长持续LTP(long lasting LTP,L-LTP)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用3周龄的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Ⅳ层刺激而在Ⅱ/Ⅲ层记录场电位,待场电位稳定后施加强直刺激诱导LTP,探讨2Hz与100Hz的强直刺激在诱发持续时间长于3h的L-LTP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多于300个脉冲不同频率的刺激可稳定地诱导出L-LTP;2Hz与100Hz的刺激诱发的L-LTP有明显不同的表达形式,100Hz刺激可诱导出较大的L-LTP;频率相同而脉冲数不同的强直刺激诱发的L-LTP有相同的表达形式。以上结果提示,不同频率的强直刺激诱发的L-LTP机制可能不同;相同频率的刺激(脉冲数不同)诱发的L-LTP可能有相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分析拮抗剂方案与长方案对年轻卵巢低反应(POR)女性体外受精(IVF)新鲜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探讨拮抗剂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204例妇女213个IVF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拮抗剂组83例(84治疗周期)与长方案组121例(129治疗周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促排卵资料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拮抗剂组的窦卵泡计数(AFC)、抗苗勒氏激素(AMH)水平、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Gn总量、HCG日雌二醇(E2)水平、HCG日内膜厚度、移植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及正常受精数低于长方案组,基础FSH/LH、Gn启动量高于长方案组(P0.05),但两组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移植囊胚比例、冷冻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及早期自然流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拮抗剂组和长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较高,分别为58.14%和63.10%,但是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年轻POR患者两种方案均可获得较满意的IVF新鲜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拮抗剂方案获卵数较长方案少,但是其优势在于Gn使用量更少,使用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树轮年代学方法,利用普达措国家公园海拔上、下限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和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树轮宽度资料,构建差值年表并分析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阐明影响该区域2个主要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要素。结果表明:(1)海拔下限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同时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影响:与上年11月平均温、当年生长季后期(9—10月)平均温和上年7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2)海拔上限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只受温度影响,与上年生长季后期平均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生长季盛期(6—8月)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3)长苞冷杉径向生长只与温度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海拔下限的生长与上年11月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海拔上限的生长与当年生长季盛期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结果可为气候变化对滇西北高原树木生长影响研究提供参考,为滇西北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不仅对研究裸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古生态和古气候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该树种具有造林、用材和药用等方面的较高价值。研究长苞铁杉在气候变化下的分布格局变化是制定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不同时期(当前、2050年和2070年)和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情境下(RCP2.6和RCP8.5)的气候因子变量,探讨气候变化与物种地理分布格局的关系,预测长苞铁杉的潜在分布区变迁。本研究考虑了空间约束对物种分布的限制作用,构建了气候因子预测模型(C)和气候+空间约束因子预测模型(C+S)分别进行潜在分布区预测,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显示,最干月降水量和温度年较差是影响长苞铁杉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空间约束因子对长苞铁杉未来的地理分布有重要影响。随时间年限增加,长苞铁杉总潜在适生区面积降低,特别是中高等级的适生区面积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分布范围总体向北移动,这些变化趋势在RCP8.5情境下更加突出。这一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会导致长苞铁杉种群分布范围收缩和生境适宜度下降,加剧其受胁程度。加入空间约束因子后,C+S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结果更符合长苞铁杉的迁移、扩散特性。长苞铁杉未来的核心分布区仍位于现存的湘、桂、黔结合部,表明其具有"原地避难"的特性,应进一步加强对现有野生资源的保护。渝、川、鄂结合部的大巴山等地区是未来气候变化下长苞铁杉的理论分布区域,可作为长苞铁杉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引种地区,应提早进行人工引种、栽培等前期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长苞铁杉的保护、物种迁地保存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准确预测濒危、珍稀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刺五加花的形态学及雄蕊异长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刺五加Eleuthercoccocus senticosus (Rupr.et Maxim.)Maxim.具有花丝长度不同的三种植株类型,本文报道了其花序和花的形态结构,开花式样,异长雄蕊现象及相应的花柱长度。结果表明:长花丝长3.96~4. 44mm ,短花丝长0.45~0.93mm,中花丝长2.16~3.08mm。伴随异长雄蕊特征的其它表现在于花药大小、花药形状和颜色、花粉大小、花粉数量、柱头宽度和雌雄蕊育性。其中,长花丝对应的花药饱满、白色、花粉量大、花柱较短、雌性败育;短花丝对应的花药小、黄褐色、无花粉、花柱较长、雌性可育;中花丝对应的花药中等、花粉粒较大、雄性半不育、雌性可育。据此,刺五加被认为是单全异株的,其长花丝类型是雄性、短花丝类型是雌性、中花丝类型是两性的。另外,对三种性别形态类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将雌株作为变种“短蕊刺五加”var.brevistaminea 显然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