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摘要 目的:对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NMIBC患者120例,均接受TURBT治疗。根据化疗用药方式的不同将120例NMIBC患者分为表柔比星组(n=58,表柔比星治疗)和吉西他滨组(n=62,吉西他滨治疗),对比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的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且吉西他滨组高于表柔比星组(P<0.05);CD8+下降,且吉西他滨组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癌抗原199(CA199)均下降,且吉西他滨组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1年复发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将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1年后复发的患者总和28例纳为复发组,其余未复发的92例纳为未复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与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为多发、最大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化分级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T1期为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表柔比星化疗相比,吉西他滨化疗可更好的控制肿瘤疾病进展,有效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两种化疗药物下安全性和复发率相接近。同时研究还观察到,复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分级、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62.
为探讨授权教育联合奥瑞姆自理模式(Orem self-care model)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98例我院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与研究组(n=49)。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取授权教育联合奥瑞姆自理模式。入院时及干预后统计两组自我效能评分(IBD-SES)、生活质量分值(SF-36)、抑郁及焦虑分值(SDS,SAS)、治疗依从性、夜间排便次数。研究发现,干预后两组IBD-SES分值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两组SF-36分值相比较于干预前均有所增高,且对照组较研究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SDS及SAS分值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5.92%)较对照组(79.59%)高(p<0.05);干预后两组夜间排便次数较干预前减少,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少(p<0.05)。本研究初步说明,联合采用授权教育及奥瑞姆自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状态,改善治疗依从性,并减少夜间排便次数。  相似文献   
163.
研究中药吴茱萸碱联合西药吉西他滨对舌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建立舌鳞癌荷瘤裸鼠模型,药物干预后观察裸鼠瘤体积、进食量、进水量及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变化,HE染色观察移植瘤及各脏器组织病理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NF-κB及Bcl-2家族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较模型对照组及单药组,联合组移植瘤体积显著减小,荷瘤裸鼠的生活质量提高,肿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数目减少,凋亡率增加,Bax、Ik-β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Bcl-xl、P65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吴茱萸碱联合吉西他滨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及Bcl-2家族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64.
杨雪  王志勇 《生态学报》2019,39(16):6029-6039
滨水缓冲带在入河雨水径流消减及水质净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以迁安三里河滨水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利用SCS-CN模型、地表径流人工模拟以及水体样品实地采集等方法,揭示了缓冲带的雨水径流消减及水质净化效果,并分析了地表特征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1)对雨水径流的消减率可超过80%。前期土壤含水量越低、坡长越长、坡度越小,消减量越大。灌木比草坪、花卉、铺装的消减量大。(2)植被带对TP、TN、NH_3-N、COD和SS的消减率可分别达到85.35%、13.41%、68.32%、87.76%和98.5%。径流时长为60 min比30 min的水质净化效果好。草坪、花卉、高草、灌木对污染物的消减率高,砾石的消减率低。坡度从10°降低到5°,消减率可提升50%以上。坡长的增加对净化作用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5.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9):119-131
水文系统是区域景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河流、湖泊、海洋以及人工运河。全球大多数城市都临水而建。水对人类健康和幸福感构成了诸多威胁,但也带来了许多(常常只是潜在的)益处。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日益密集,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创造或改善滨水空间利用,这可能成为改善人类健康和幸福感的宝贵途径。随着工业和港口设施的搬迁,置换出了滨水蓝色空间,对蓝色空间水资源的优化管理能有效减少城市水污染。洪水风险可能会因洪泛区的城市扩张而加剧,因此在汇水区整体层面统一协调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基于已被证实蓝色和绿色空间对健康和幸福感的诸多益处,规划者和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蓝绿空间来创造更好的空间。虽然已有许多项目将滨水空间改造成供人使用的娱乐休闲空间,但对它们在健康和幸福感方面的成功因素进行系统评价的很少。“蓝色健康研究项目”(The BlueHealth Research Project)的重点是通过更完善的实例研究,探究如何规划和设计城市蓝色空间来改善大众健康和幸福感。将蓝色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景观研究领域进行介绍,并系统梳理了全球蓝色再生项目的一些初步发现,同时总结这些项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6.
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性研究大多在区域或城市尺度上开展,风景园林生态实践的指导性较为有限,研究聚焦场地尺度,旨在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看待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与规划设计实践。在已有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文献爬梳的基础上,提出影响需求的三大因素及其需求类型的划分方法,甄别影响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核心指标,选取上海苏州河市区段进行实证研究,采取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并基于GIS进行需求目标与供给能力的空间制图。通过拟合分析比对创新性地提出指导城市滨水空间生态实践的三大空间智慧:1)基于需求目标研判制定发展策略的空间智慧;2)分段分类型供给满足存量更新需求的空间智慧;3)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转向匹配的空间智慧,为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实践提出理论依据、评价标准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探讨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醋酸亮丙瑞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E4、VEGF、TIMP、MCP-1、性激素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及SF-36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显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vs.85.33%)(P0.05);两组血清HE4、VEGF、TIMP、MCP-1、性激素、VA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F-36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妊娠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其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妊娠几率,这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HE4、VEGF、TIMP、MC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片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IL)-17、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片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血清IL-17、IL-23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58%(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34/48)(P0.05);两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晨僵时间评分、ESR、CRP、RF、IgG、IgA、IgM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23±1.30)pg/ml vs(16.49±1.79)pg/mL,(83.41±10.25)pg/mL vs(103.52±12.47)pg/mL](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拉莫德片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清IL-17、IL-2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地西他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8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地西他滨+DA化疗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观察组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两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清HGF、VEGF和LDH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常规、血清HGF、VEGF和LD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感染、多汗、出血、心脏毒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毒副反应,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清HGF、VEGF、LDH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0.
八倍体小滨麦与缺体小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傅杰  徐霞 《遗传学报》1997,24(4):350-357
八倍体小滨麦与缺体小麦杂交和回交,其后代BC1F1与F2相比较,染色体分离范围小,有利于41条染色体类型的分离,若用异源双单体附加作父本与缺体回交,41条染色体类型的分离率还会提高2倍左右;单体代换在自交世代的传递率为31.91%,二体代换的分离率为19.37%,异染色体的丢失率为29.34%;二体代换在自交世代的传递率为85.26%,异染色体的丢失率为9.21%;PMCMI染色体构型为20.76”+0.31’+0.03"+0.01””,相对紊乱系数为0.01,2n=21”的细胞占86.09%。选育的二体代换系,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大穗、多花、优质、抗多种病害等滨麦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