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41.
实验旨在研究β-1,3-葡聚糖的不同投喂方式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血清代谢和抗亚硝酸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用480尾初体重(0.43±0.01) g的凡纳滨对虾, 随机分为4组, 即G0(全程投喂基础饲料)、G1组(全程投喂0.1%β-1,3-葡聚糖饲料)、G2组(0.1% β-1,3-葡聚糖饲料7d+基础饲料7d循环)和G3组(0.1% β-1,3-葡聚糖饲料14d+基础饲料14d循环)。在养殖84d后, 应用亚硝酸钠进行120h亚硝酸氮应激实验。结果显示, 各实验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全虾营养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养殖84d后, G2和G3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G0和G1组(P<0.05), G1、G2和G3组凡纳滨对虾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 G3组凡纳滨对虾肌肉脂多糖/?-1,3-葡聚糖结合蛋白(LGBP)、酚氧化物酶原(pro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表达显著高于G0和G1组(P<0.05)。亚硝酸氮应激120h, G1、G2和G3组凡纳滨对虾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G0组(P<0.05), G3组凡纳滨对虾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G0、G1和G2组(P<0.05)。在亚硝酸氮应激120h后, 与G0组相比, G1、G2和G3组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 葡萄糖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 G3组凡纳滨对虾肌肉LGBP、proPO和SOD mRNA表达显著高于G0 (P<0.05), G1组凡纳滨对虾肌肉丝氨酸蛋白酶(SP)mRNA表达显著高于G0、G2和G3组(P<0.05)。结果表明, 14d间隔投喂0.1% β-1,3-葡聚糖可能通过促进能量代谢和LGBP、proPO和SOD mRNA表达提高凡纳滨对虾抗亚硝酸氮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42.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并确诊TNBC患者85例,术后免疫学化疗证实ER、PR、HER-2均呈阴性,随机分组入试,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45例,第1、8天予以静脉滴注长春瑞滨25 mg/m2,前3天辅以顺铂25 mg/m2滴注,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40例,第1天小剂量滴注紫杉醇135~175 mg/m2,,顺铂用量、用法及用药周期同上所示。对比观察病症缓释情况和毒副作用。结果:NP组总有效率(RR)48.89%,控制率(PD)为77.78%,TP组总有效率(RR)为37.50%,控制率(PD)55.56%,两组间有效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和胃肠道反应。NP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微重于TP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新辅助化疗方案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较小、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逆等优势,可作为临床推广药物。  相似文献   
143.
王芸  李正  李健  牛津  王珺  黄忠  林黑着 《生态学报》2013,33(18):5704-5713
对绿原酸调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抗低盐度胁迫的效果进行了评价。360尾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含有0、100、200和400 mg/kg绿原酸的饲料28 d,随后将对虾从盐度为32的天然海水直接转入至盐度为10的水中胁迫72 h。结果表明,在正常养殖条件下,绿原酸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血淋巴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city, 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均无明显影响,然而投喂含有绿原酸的饲料14 d,对虾血淋巴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活性和血淋巴细胞GPx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度胁迫24 h,绿原酸组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较对照组提高10%,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盐度胁迫24 h,各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T-AOC、SOD和GPx活性与胁迫前相比均显著增加,说明低盐度胁迫条件下机体产生了抗氧化胁迫反应,同时绿原酸组对虾血淋巴GPx、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度胁迫72 h,绿原酸组对虾血淋巴T-AOC、GPx和CAT活性和血淋巴细胞GPxCAT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绿原酸可有效调节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系统功能,增强对虾对于低盐度胁迫下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4.
以10 mmol/L CaCl2溶液处理滨梅幼苗叶片后,置于培养箱于(40±2)℃高温、光照强度(1 200±50)μmol·m-2·s-1下培养,定期测定有关生理生化指标,以探讨外源Ca2+对高温强光胁迫下滨梅幼苗的保护效应.结果显示:(1)与蒸馏水处理组相比,Ca2+处理使高温强光胁迫下滨梅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根系活力小幅降低;Ca2+处理有效抑制了高温强光下膜透性的加大,提高和保护了Ca2+-ATPase的活性.(2)采用Ca2+螯合剂EGTA或钙调素拮抗剂TFP对滨梅幼苗叶片同法处理并同条件胁迫时,与Ca2+处理相比,滨梅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Ca2+-ATPase活性和根系活力均明显下降,膜透性加大.研究表明,Ca2+处理能提高滨梅幼苗对高温强光的耐受性;Ca2+信号系统参与了胁迫过程中的渗透物质和Ca2+-ATPase活性等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5.
滨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基因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方法,从滨麦(Leymus mollis)基因组中分离出8条LMW-GS基因序列.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序列GQ169791在起始密码子上游包含318 bp的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包含-300元件、GCN4 motif、种子贮藏蛋白盒等基因特异表达的顺式或反式作用调控元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8条序列的编码区依次有信号肽,N-末端区,中部重复区和C-末端Ⅰ、Ⅱ、Ⅲ区等典型LMW-GS多肽一级结构特征;序列HQ416909、HQ416914和HQ416915具有单一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GQ169791、HQ416910、HQ416911、HQ416912和HQ416913在中部重复区和C-末端区出现了4个或5个提前终止密码子,推断其为假基因.8条序列都含有8个或9个半胱氨酸残基(C),N-末端区起始氨基酸序列为METSRIPG-或METTRIPG-,推断其为LMW-m型LMW-G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8条序列与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LMW-GS基因(HM475146,GQ223386)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B-hordein基因(AY695368)具有相对较近的同源关系.该研究为挖掘利用滨麦LMW-GS的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6.
Yin Q  Peng JX  Cui L  Xie DX  Wang ZW  Li K  Chen XH 《遗传》2011,33(2):168-174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耐寒性状的分子机理,文章克隆了凡纳滨对虾的耐寒相关基因TCP-1-eta并对其与耐寒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电子克隆所得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长1 705 bp的TCP-1-eta基因序列,其中包括1 62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42个氨基酸残基。然后,运用荧光定量PCR对TCP-1-eta基因进行时空表达谱的分析:(1)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2)不同低温处理下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15℃开始呈上调表达,13℃时表达量最高;(3)13℃低温处理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36 h内呈小幅上调表达,但36 h后表达量显著升高,48 h表达量达到0 h的150倍。进一步采用PCR-RFLP方法对216只凡纳滨对虾TCP-1-eta基因进行了SNP多态性检测,并将其与耐寒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在该基因编码区第731碱基上发现C/T突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耐寒力指标CDH(Cooling-degree hours)值相关(P<0.05),其中CC基因型的耐寒能力比TT基因型强。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和研究组(n=40,给予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个周期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CD8+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NSCLC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阻止疾病进展,减轻免疫抑制,且用药安全性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8.
水源  甘露 《植物学报》2021,(1):I0004-I0004
城市滨水绿道是城市空间的重要景观组成。在城市滨水区设计过程中,由于不同水域形态的变化,区域和区域条件将有所不同。滨水区绿化需要将滨水区的土地与水域连接。因此,在设计滨水区绿道景观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功能,实现与城市水域相邻的绿色广场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三组:NP(长春瑞滨+顺铂)组45例、GP(吉西他滨+顺铂)组43例、TP(紫杉醇+顺铂)组42例,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检测患者的骨髓抑制及免疫水平。结果:三种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后骨髓抑制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为GP组、TP组、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TP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化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后免疫功能抑制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为GP组、TP组、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组患者血小板下降更明显,TP组白细胞下降更为明显,NP组对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抑制较缓和,更适于老年人,因此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患者骨髓状况、免疫功能情况及年龄等。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序贯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71例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加顺铂化疗,序贯吉非替尼。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加顺铂化疗。结果:两组有效率(RR)为36.1%VS14.3%(P=0.0362);疾病控制率(DCR)比较x2=14.782,P<0.001;中位生存期(MST)为12.1月VS10.8月(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除了皮疹、腹泻毒副反应较大外,其他与对照组相仿。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序贯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扩大样本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