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采用骨龄学方法研究了雌性宁陕齿突蟾(Scutiger ningshanensis)的年龄、寿命和世代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宁陕齿突蟾的寿命至少可达8年,表明它是一种长寿命两栖动物。雌性宁陕齿突蟾的世代时间(性成熟年龄)为6年,其中蝌蚪期3年。本文得到的雌性宁陕齿突蟾世代时间为该种有效种群大小的估算、种群历史动态和历史生物地理学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2016年12月,在湖北省兴山县采集到1只食虫类标本。其体型较小(头体长75.00 mm),通体呈棕褐色,尾较长(82.00 mm),眼细小。头骨扁平,较为坚固,齿尖具有浅红棕色色斑。通过测定其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并结合缺齿鼩属6个物种的同源区序列,构建其系统发生关系,发现该标本与基因库中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序列聚为具较高支持度的一支。综合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证据,将该标本鉴定为霍氏缺齿鼩。此次发现是湖北省境内该物种的首次记录,也是其在我国云南省及越南分布区外的又一发现,拓展了对该物种在我国分布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63.
次生栎林蒸腾强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下蜀次生栎林蒸腾强度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研究认为用二次工咕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和指数回归方程拟合更能反映各生态因子在整个生长季中与蒸腾强度关系的性质。影响蒸腾强度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净辐射;其次是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热流通量;风速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很小。灰色关联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论一致。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次生栎林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
秦岭及陕北黄土辽东栎林群落物种移样性特性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岳明 《西北植物学报》1998,18(1):124-131
应用5种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标及4种物种-多度分布模型对秦岭和黄土区辽东栎林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木本植物种-多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秦岭辽东栎林无论是群落物种多性还是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均高于黄土区辽东栎林。秦岭辽东栎林木栖植物种-多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而黄土区辽东栎林则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分布区气候差异是造成两类辽东栎林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物种-多度分布分析物种多样性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5.
“城-郊-乡”森林生态样带植被变化梯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沿纽约市“市区-郊区-农区”140km森林生态样带,对9个样地19个样方的森林植被进行了研究。植被组成和结构沿样带变化明显,分异出城区森林、郊区森林和农区森林等不同类型,优势种替代明显,植物种类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植被的梯度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城市化对植被有重要影响。森林生态样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好手段。  相似文献   
66.
67.
为了选育精氨酸高产菌株,基于谷氨酸棒杆菌的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模型的指导,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MT-M4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了pro C和put P敲除菌株。摇瓶发酵结果表明,pro C敲除菌株精氨酸产量达到9.94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5.90%,葡萄糖转化率提高了26.02%。由于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因此在发酵液中外源添加24mmol/L的脯氨酸,结果发现其精氨酸产量达到12.22g/L,且菌株恢复生长。put P敲除菌株精氨酸产量达到12.23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2.70%,葡萄糖转化率提高了49.31%。以上结果显示,put P的敲除比pro C的敲除更有利于精氨酸的合成,put P的敲除对菌株的生理代谢基本无影响且无需外添加脯氨酸。  相似文献   
68.
以13种栎属(Quercus Linn.)植物〔包括产自辽宁省的槲栎组(Sect. Quercus)8种和麻栎组(Sect. Aegilops)2种以及引自北美洲的沼生栎组(Sect. Erythobalanus)2种和引自波兰的白栎组(Sect. Lepidabalanus)1种〕为试材,观察了这些种类叶片的气孔形态,并分析了气孔器和气孔的形态参数,还对各形态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3种栎属植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栎属植物叶片的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气孔器排列属无规则型;气孔保卫细胞呈肾形,内壁加厚;气孔下陷,呈椭圆形或狭长椭圆形。供试种类的气孔和气孔器的形态参数差异明显,变异系数差异较大;气孔器的长轴长度、短轴长度和面积分别为18.24~27.46μm、14.63~23.18μm和221.56~501.70μm2,变异系数分别为7.73%~15.90%、7.10%~17.44%和14.13%~32.73%,气孔器指数为0.73~0.85;气孔的长轴长度、短轴长度、面积和密度分别为8.69~15.41μm、1.94~8.49μm、15.15~104.93μm2和462.32~984.44 mm-2,变异系数分别为12.03%~22.17%、13.65%~34.10%、27.95%~54.13%和8.10%~16.99%,气孔指数为0.22~0.57;总体上,按照多数气孔器和气孔参数从大至小的变化趋势依次排序为沼生栎组、白栎组、麻栎组、槲栎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类的气孔密度与气孔器和气孔的长轴及短轴长度均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气孔器面积与气孔器指数和气孔指数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P<0.05)正相关;气孔面积与气孔器和气孔的长轴和短轴长度、气孔器指数和气孔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气孔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可将13种栎属植物分为3类,第Ⅰ类包含槲栎组的8种,第Ⅱ类包含麻栎组和白栎组的3种,第Ⅲ类包含沼生栎组的2种。研究结果显示:栎属植物叶片的气孔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作为栎属植物组间分类及亲缘关系分析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9.
海洋中具有丰富的动植物及微生物资源,海洋真菌是其重要组成之一.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一株深海真菌白色侧齿霉Engyodontium album能产生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engyodontiuminA,该化合物能抑制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创伤弧菌等病原菌的生长,是一种潜在的海洋源抗菌药物.目前,该菌遗传转化体系尚未建...  相似文献   
70.
中国西藏黏菌记录(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双林  闫淑珍  李玉 《菌物学报》2010,29(6):845-851
报道和记录了中国西藏的黏菌75种1变种。研究标本中,225份由第一作者采自西藏的林芝(八一和鲁朗)、波密和米林,37份来自于树皮基物的湿室培养,8份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26份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通过对这些标本的鉴定和复核,明确了52种1变种为西藏新记录种,叶生钙丝菌Badhamia foliicola和齿孢团毛菌Trichia crenulata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