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73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燕倩  谢文霞  沙梦乔  李萍 《生态学报》2020,40(12):3991-3999
互花米草是胶州湾滨海湿地典型的入侵物种,为进一步了解互花米草入侵对胶州湾河口湿地土壤总铁含量分布的影响,于2017年3月、5月、7月、9月和11月分别在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采集土壤样品,并对土壤总铁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可溶性盐、pH、含水率、容重和土壤粒度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总铁含量,两样区0—50 cm土层土壤总铁含量差异显著(P0.05),5月和7月互花米草湿地总铁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光滩在同一采样月份相比,互花米草湿地土壤总铁含量增幅分别为25.36%、29.50%、17.52%、30.28%和14.48%。相关性分析表明,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土壤总铁含量均与有机质含量和可溶性盐呈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光滩土壤总铁含量与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两样区土壤总铁含量受有机质含量和可溶性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2.
水体氮素污染日益严重,如何经济、高效地去除水体氮素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已从不同环境中分离到许多同时具有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菌株,此类菌生长迅速,可在好氧条件下同时实现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并可用于脱除有机污染物,是一类应用潜力巨大的脱氮菌。目前,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途径和机制主要是通过测定氮循环中间产物或终产物、测定相关酶活性、注释部分氮循环相关基因及参考自养硝化菌和缺氧反硝化菌的氮循环途径等进行研究,其完整的氮素转化途径和氮代谢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总结了目前异养硝化-好养反硝化菌的脱氮相关酶系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理论研究及其在污水脱氮处理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背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一种具有多重耐药性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常引起奶牛乳房炎等疾病。形成生物被膜是MRSA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研究发现ica操纵子调控的胞间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n,PIA)通过促进MRSA的黏附与聚集介导生物被膜形成,icaA和icaD基因共表达可显著提高MRSA的N-乙酰葡聚糖转移酶活性,但icaA/D蛋白对MRSA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性的影响仍不清楚。【目的】探讨icaA/D基因、MRSA生物被膜形成及耐药性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寻找药物作用新靶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具有多重耐药性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乳源MRSA M5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其icaA/D基因缺失株;利用FITC-ConA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野生株与icaA/D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与能力;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野生株与icaA/D基因缺失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结果】构建了MRSA M5的icaA/D基因缺失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野生株在培养16 h后形成了一层厚的成熟生物被膜,随后开始解离,直至120 h完全解离;而icaA/D基因缺失株在培养后16 h仅形成一薄层生物被膜,48h完全解离。10种受试抗菌药物对缺失株的MIC较野生株减小,而且缺失株对8种药物的敏感性由原来的耐药或中介转变为中介或敏感。【结论】icaA/D基因缺失可明显降低MRSA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  相似文献   
94.
康博伦  袁媛  王珊  刘洪艳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0):3497-3505
[背景] 异化铁还原细菌能够在还原Fe (III)的同时将毒性较大的Cr (VI)还原成毒性较小的Cr (III),解决铬污染的问题。[目的] 基于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LQ25异化铁还原过程制备生物磁铁矿,开展异化铁还原细菌还原Cr (VI)的特性研究。[方法] 构建以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和葡萄糖为电子供体的异化铁培养体系。菌株LQ25培养结束时制备生物磁铁矿。设置不同初始Cr (VI)浓度(5、10、15、25和30 mg/L),分别测定菌株LQ25对Cr (VI)还原效率以及生物磁铁矿对Cr (VI)的还原效率。[结果] 菌株LQ25在设置的Cr (VI)浓度范围内都能良好生长。当Cr (VI)浓度为15 mg/L时,在异化铁培养条件下,菌株LQ25对Cr (VI)的还原率为63.45%±5.13%,生物磁铁矿对Cr (VI)的还原率为87.73%±9.12%,相比菌株还原Cr (VI)的效率提高38%。pH变化能影响生物磁铁矿对Cr (VI)的还原率,当pH 2.0时,生物磁铁矿对Cr (VI)的还原率最高,几乎达到100%。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生物磁铁矿表面有许多孔隙,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生物磁铁矿中Fe (II)的存在形式是Fe (OH)2[结论] 基于异化铁还原细菌制备生物磁铁矿可用于还原Cr (VI),这是一种有效去除Cr (VI)的途径。  相似文献   
95.
【背景】深海海域具有高压、低温、无光等环境条件,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微生物资源。【目的】从深海沉积物中定向分离、筛选脱氮效率高的好氧脱氮菌株资源,并揭示其脱氮特性,为开发水体脱氮微生物技术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东太平洋、南大西洋、西南印度洋共10个站位的深海沉积物为研究材料,在28°C下使用无机氮源连续进行两轮富集培养,然后定性筛选可以脱除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菌株,并通过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初步分类鉴定;对优选得到的功能菌株,分别采用以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定量研究其生长和脱氮性能。【结果】从10份大洋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得到49株好氧反硝化菌,其中3株在有氧条件下反硝化效率较高,分别命名为Pseudomonassp.G111、Pseudomonassp.G112和Dietziamaris W023a,其中菌株G111和G112与模式菌株博岑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uzanensis BZ93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9.2%,菌株W023a与模式菌株海洋迪茨氏菌DietziamarisATCC35013T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9.9%。菌株G111、G112和W023a培养48h后,对氨氮的脱除率分别为98.0%、85.2%和97.6%;对亚硝态氮的脱除率分别为71.9%、67.5%和34.7%;对硝态氮的脱除率分别为66.0%、52.6%和56.3%。菌株G111、G112和W023a均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可通过好氧反硝化作用将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还原为含氮气体,也可通过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含氮气体。【结论】从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得到3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菌,所获得的菌株在水体净化、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修复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6.
氧死亡(oxeiptosis)是2018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regulated cell death, RCD)。其特点是活性氧诱导的Caspase非依赖性的凋亡样细胞死亡。它有自身独特的损伤诱因(活性氧)、关键基因与通路(KEAP1-PGAM5-AIFM1),不同于坏死、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等其他的细胞死亡方式。本文就从氧死亡的历史、特点、主要通路、鉴别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血红素铁数据库和动物性铁估算法评估大学生铁营养状况的差异,为大学生膳食铁营养状况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 d 24 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利用血红素铁数据库计算调查对象的血红素铁摄入量,同时用动物性铁估算法估算血红素铁摄入量,对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按动物性铁40%估算,女大学生血红素铁摄入量为0.85 mg/d;按血红素铁数据库计算,女大学生血红素铁摄入量为0.62 mg/d。估算法得到的血红素铁摄入值高于血红素铁数据库计算值(P<0.05)。结论:在评估大学生铁营养状况时,用动物性铁的40%进行估算会使血红素铁摄入量被高估,应根据肉的种类及部位,使用血红素铁数据库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8.
摘要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73例对照组和78例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瘙痒及乏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G、IgM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乏力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疗效较好,能够改善肝功能,且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阿霉素(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1μM DOX和不同浓度UDCA处理H9c2,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分子Bax及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UDCA对DOX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X组心肌细胞活力减弱;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上调;促凋亡分子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多;抑制凋亡蛋白Bcl2下调(P<0.05)。与DOX组相比,UDCA+DOX组显著恢复心肌细胞活力;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下调;促凋亡分子Bax、cleaved Caspase3下调;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P<0.05)。结论:UDCA能缓解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凋亡有关。本研究为阿霉素心肌毒性的防治提供新的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脑氧代谢、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麻醉中予以瑞芬太尼,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和认知功能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开始后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呈下降趋势,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间点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间点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7 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7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7 d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方案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维持脑氧供需平衡,可减少POCD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