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2篇
  免费   855篇
  国内免费   5321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768篇
  2009年   843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548篇
  2002年   568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463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252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195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地高辛抗血清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的心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复灌45min建立在体大鼠MI/R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维拉帕米组、小、中、大剂量地高辛抗血清组:于再灌注45min后检测左室心尖部缺血区心肌中内洋地黄素含量、心肌细胞膜Na^+,K^+-ATP酶和SOD活性以及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MI/R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明显升高,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明显下降,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治疗组包括维拉帕米组均能减轻心肌组织结构损伤,降低MDA水平,部分恢复SOD活性;但只有地高辛抗血清能降低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恢复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论:地高辛抗血清通过拮抗内洋地黄素,恢复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时的氧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992.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长期生长在CO2浓度不断升高的环境中,其结构和功能都将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植物的地上部分,同时也表现在植物的地下部分(根系),尤其是细根的长度、直径、产量、周转以及根与枝的分配模式等方面。植物根系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影响植物地上部分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碳动态及土壤中碳库的变化。目前有关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根系动态影响的研究报道主要包括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根系结构(直径、分枝、长度、数量等)和根系生理(周转率、产量、碳分配模式等)的影响2个方面。目前,该领域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对植物根系内部的调控机制,以及由其引起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态变化的了解较少;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根系周转升高还是降低。今后应加强研究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根系的周转变化和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变化,CO2浓度升高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对根系的影响,以及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升高CO2浓度对根系影响的对比研究等。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2个种植密度下红桦幼苗生长和氮(N)、磷(P)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CO2浓度为350和700 μmol·mol-12个水平,每个CO2浓度水平下又设密度28和84株·m-22个水平。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红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均增加,净同化率(NAR)值增加,叶质比(LMR)和比叶面积(SLA)均下降,但相对生长率(RGR)提高。CO2浓度增加,红桦幼苗茎枝、叶、根和总生物量提高,氮(N)、磷(P)含量降低,但单株N、P总吸收量均增加。CO2浓度升高,氮磷利用效率(NUE和PUE)提高,氮磷累积速率(NAcR和PAcR)显著增加。CO2浓度升高,红桦幼苗体内N、P浓度下降是由于生物量迅速增加引起的稀释效应造成的,而NUE和PUE的提高可以有效缓解CO2浓度升高后,亚高山和高山地区森林土壤中养分元素不足对森林生产力的限制。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植物生长的增加量会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器官养分吸收量的增加量在低密度条件下比高密度条件下大得多,主要是因为高种植密度显著降低了植株各部位的干质量。  相似文献   
994.
呼中自然保护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的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调查了该区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并利用多重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与多个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地形条件和不同群落对于活动层厚度具有重要影响,而活动层厚度也会反作用于这些影响因子。其中,土壤表层含水量与活动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地形坡度和活动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6)。几乎每个样带的海拔与活动层厚度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但在整个研究区域内海拔与活动层厚度不存在相关性。这说明活动层厚度的变异仅在本研究的样带尺度上具有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在稍大尺度上会消失。对于不同的群落活动层厚度的多重对比分析表明,群落的差异对活动层厚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狭叶杜香-泥炭藓群落更有利于多年冻土的保存。  相似文献   
995.
在液体培养基条件下对中国产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L.)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乌毛蕨的孢子为两面体型,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豆形,周壁具脊状褶皱;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经比较分析,蕨类植物孢子繁殖时采用混合土培养较适宜;液体培养基和混合土在研究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时同样具有可行性。孢子形态和配子体发育的观察结果表明,乌毛蕨是蕨类植物中较进化的种类;乌毛蕨科与鳞毛蕨科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96.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调查和数量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51个,占该区种子植物属总数的4·59%,占全国同类属数的20·99%,其中裸子植物4属4种,被子植物4属65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占41属58种;单子叶植物占6属7种。在51个特有属中,单种属有39属,占总数的76·47%。唇形科、苦苣苔科、伞形科、兰科含特有属较多约占本区同类属的31·37%。特有属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落叶木本为主,两者共4属,占特有属总数的80·39%。特有属的分布区类型以东部和中部特有分布为主,并具有少量的南部特有分布成分,51个特有属的分布区类型表明了该区系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性特征。本区的特有属植物多分布于低山和中山。金佛山与大巴山、武陵山、神农架关系较为密切,它们同属于川东-鄂西特有现象中心(或三峡中心)。在51个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中古特有属和珍稀濒危物种占有较大的比例,本区无疑是古植物区系的重要避难所。  相似文献   
997.
高速公路弃土场堆积边坡的生态防护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速公路弃土场边坡的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是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在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3号弃土场开展试验,探讨弃土场堆积边坡的生态防护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弃土场采用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des)生态护坡技术,香根草在无养护措施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生长形成密集草带,并具先锋植物的优势,1年后坡面植被覆盖率达100%,乡土植物种类增加到16种以上;而对照坡面植被自然恢复缓慢,仅生长少量本地杂草,植被覆盖率只有15%.香根草护坡效果显著,坡面土壤流失量比对照小区减少95.41%,边坡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浆砌片石骨架植草护坡措施.因此,高速公路弃土场边坡可大力推广应用香根草生态护坡技术.  相似文献   
998.
密码对的使用与基因组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种真核、20种细菌、10种古菌生物的基因组为样本,分析了编码序列中密码对和基因间序列中三联体对的相对模式数随频数的分布,验证了这种分布符合Γ(α,β)分布。发现分布形状参数!值与生物基因组进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编码序列与基因间序列的进化方式截然不同。随着进化,编码序列的分布形状逐渐向随机分布靠近(α值逐渐增大)。而对基因间序列,古菌与真核生物的分布形状接近,与细菌的分布相差明显。  相似文献   
999.
酿酒酵母S.cerevisiae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的影响。以TB培养基为初始培养基,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培养基组成,确定了影响酵母细胞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是葡萄糖,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酪蛋白胨15 g/L,酵母粉25 g/L,葡萄糖30 g/L,KH2PO42.4g/L,K2HPO4.3H2O 16.34 g/L。并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0℃,转速150 r/min。采用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进行发酵,菌液最高OD600值和细胞密度分别达15.82和2.03×108/mL,比优化前分别提高24.2%和22.0%。  相似文献   
1000.
《工业微生物》2007,37(5):72-72
由王福源教授主编,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医工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多名教授参编的《生物工艺技术》一书日前已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近50万字,分为5章:一、菌种及种子扩大培养,二、种子和发酵培养基,三、发酵工艺及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四、目的产物的分离提取,五、发酵染菌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