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金沙江中游地区4个山茶组居群进行长期形态特征观察,并对其中32株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居群及同一居群内不同植株间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特征,但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连续的变异性和性状的交叉性;花粉粒多为大型,形状为长球形,偶有超长球形、近长球形和不规则形状,极面观为三裂圆形、三裂近圆形和三裂钝三角形;花粉粒的外壁纹饰具有较明显差异,具皱疣状、皱网状、皱穴状、脑纹状、条状和网穴状等多种纹饰类型,但属于种内多型现象.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山茶虽在某些表征上差异明显,但幼枝和叶背无毛,叶片先端长渐尖或尾尖,花丝无毛,花柱合生,花、果及叶均较大等共同特征,均应属于山茶组的西南山茶.  相似文献   
32.
杨永  刘冰  叶建飞 《生命世界》2012,(6):14-17,91
保护区内共计维管植物115科,热带分布科占绝对多数,达50%,全球广布科占36%,温带分布类型最少,仅14%。本区热带类型多反映了其地理上的热带气候特征,而温带类型则是植物区系适应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特征。  相似文献   
33.
采用随机取样和跟踪调查的方法对滇榄仁(Terminalia franchetii)种子扩散规律、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种子库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滇榄仁种子扩散受到较强的风力作用影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扩散距离是其树高的1.6倍以上。不同群落类型中,滇榄仁的土壤种子库存在较大差异,但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在雨季(6月、8月和10月)数量相对较少,12月到翌年4月,数量逐渐增加。滇榄仁植冠种子库从当年10月开始缓慢脱落,到翌年3月达到脱落高峰(15%以上种子此时脱落),然后再次进入缓慢脱落期,翌年6、7月的种子脱落速率最低,但直到翌年10月仍有部分种子(约15%左右)存在于植株冠层。总体来说,不同类型群落中,滇榄仁幼苗更新不良的原因不应是缺乏种源,可能与种子质量以及群落环境等影响群落天然更新的其它因子存在较大关联。同时,滇榄仁土壤种子库数量与植冠种子库的脱落过程存在紧密联系,而植冠种子脱落可能与该区域气候因子存在着较大依存关系,其中,与风力可能存在着正相关,与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存在着负相关,这可能是滇榄仁长期以来对干热河谷环境的一种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34.
孟丽  杨永  刘冰 《生命世界》2012,(6):90-91
2011年秋天很荣幸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永副研究员取得联系,并合作出版了《金沙江河谷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彩色植物图志》一书。近年我社出版了不少有关植物识别的彩色手册,有的以省区为界比如山东、云南西双版纳等,有的以山脉为准比如长白山、珞珈山等,颇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35.
岩羊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目前,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其栖息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岩羊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呈明显下降趋势。为了及时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必须了解它们的种群遗传结构。本文以粪便为研究材料,对来自金沙江河谷地区林线以上岩羊和林线以下矮个子岩羊共4个地理种群的169份有效样品进行线粒体CR全序列分析,共检测出210个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8,核苷酸多样性为0.0242,显示种群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基于最大简约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金沙江河谷地区的4个地理种群被划分到四川种群的2个亚分支中,但云南曲宗贡的部分岩羊和四川竹巴笼的矮个子岩羊单倍型存在共享现象。根据分子钟计算,林线上下岩羊分化时间在39~32万年前,在中更新世早中期(105~36万年前)气候影响下,导致岩羊在金沙江河谷高低海拔之间相互迁移。对于岩羊在历史上所表现出的潜在迁徙能力,我们建议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到竹巴笼自然保护区之间的金沙江河谷地区作为岩羊和矮个子岩羊的栖息地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36.
蔡磊  秦燕  陈高 《植物科学学报》2017,35(5):647-652
通过对云南百部(Stemona mairei(H.Lév.)K.Krause)及其形态相似种金沙江百部(S.jinshajiangensis X. D. Cong et G. J. Xu)和变种滇北百部(S.jinshajiangensis var.dianbeiensis X. D. Cong et G. J. Xu)模式标本采集地野外居群植株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发现金沙江百部及其变种滇北百部的形态特征变异式样均在云南百部形态特征的正常变异范围内,因此将金沙江百部及其变种处理为云南百部的异名,同时对云南百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结合对云南百部6个野生居群成熟植株的开花结实特征、种子传播策略分析,对云南百部受威胁状况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7.
金沙江中游地区红山茶组植物的Giemsa C-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金沙江中游地区红山茶组植物的GiemsaC-带。该地区的红山茶植物以四倍体为主,个别居群为二倍体或六倍体。居群间的C-带差异明显,C-带多出现在染色体端部。在四倍体和六倍体的C-带带型中,只能找到2条显相同C-带的同源染色体,通过与其它地区的红山茶植物进行比较,发现红山茶组植物的倍性从华东,华南经贵州,四川向云南逐渐增高,显C-带的染色体与染色体总数之比随信性增加而减少。文中指出华东或华南可能是红山茶组植物的起源地,而金沙江中游地区是其现代分化中心,这一地区红山茶的多倍体类群可能是异源起源的。  相似文献   
38.
《人与生物圈》2007,(3):32-35
1991年,雅砻江二滩电站建设进入开工时段,这是一条长江上游鲜为人知的重要支流,它在攀枝花与金沙江汇合。杨勇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对雅砻江较为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几乎是空白,他非常担心情况也像金沙江那样不好,于是在徒步考察完金沙江之后时隔两年,他又开始了对雅砻江的考察。  相似文献   
39.
借助已有的酸水解/醇提取的方法,分析了来自四川攀枝花、成都、海南西部、南非中部4个不同生境地域的共10个蕃麻鲜叶片样品,以及来自云南楚雄元谋、保山施甸、丽江永胜、四川攀枝花4个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域的15个蕃麻麻膏(干料,含水量15%~20%)样品,得到了其甾体总甙元组分、含量等基础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对蕃麻皂素的提取、分离、精制工作,建立了合适的工艺技术路线,乙酰蕃麻皂素产率4.7%。结果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域很适合蕃麻生长,而且生源积累优势组分蕃麻皂甙元,利于后加工,很有希望成为我国甾体药业新的原料基地。蕃麻作为一种种植业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0.
研究将2010—2019年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旨在为金沙江上中段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评估以及高海拔地区河流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较为全面的基础资料。研究结果显示,金沙江上中段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组成上水生昆虫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主要由双翅目、蜉蝣目、毛翅目和襀翅目组成,软体动物占比较低,且以基眼目为主。就科级水平而言,四节蜉科、摇蚊科、扁蜉科和石蝇科为整个研究区域的常见分类单元,其中摇蚊科和四节蜉科在干支流和丰枯期均较为常见。干流和支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不受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影响。丰水期和枯水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不受干流和支流的局限。四节蜉(四节蜉属Baetis、二翼蜉Cloeon dipterum、花翅蜉属Baetiella和四节蜉科Baetidae)和石蝇(纯石蝇属Paragnetina和石蝇科Perlidae)以及纹石蛾(纹石蛾属Hydropsyche)是造成不同群组群落结构差异的关键分类单元。整个研究区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呈现较高的嵌套度,且嵌套度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支流高于干流。底栖物种丰富度和现存量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