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镉、铅及其相互作用对小白菜根系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0,自引:2,他引:98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以镉,铅作为胁迫因子,研究了不同镉,铅浓度对小白菜根系生理生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镉超过0.1mg/L,侧根数目减少,根的分枝程度降低,根系生物量和体积下降,根系生长发育受阻,根系不发达,根系对锰,锌的吸收受到抑制,根系活动降低,对硝酸盐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质分解加快,游离氨基酸积累,氮代谢紊乱,失调。  相似文献   
82.
鱼体内锌,镉和核酸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锌和钢对鱼体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锌参与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参与胰岛素的贮藏。鲤的缺锌症表现为生长减慢,食欲降低和死亡率增高。钢被认为是动物体非必需的元素,不仅降低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速度,而且可能破坏核糖核蛋白体[‘]。迄今为止关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C.&V.)在生长过程中Zn、Ch和核酸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生长之间的关系,被了解的程度还相当有限。作者采集水库中天然生长的草鱼,测定不同体长的草鱼肌肉中Zn、Cd和核酸的含量,通过回归分析探讨草鱼在不同生长阶段中Zn、Cd和核酸的含量变化特点,并…  相似文献   
83.
稀有Ju鲫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快速评价有毒化学品对稀有Ju鲫慢性毒性的试验方法。选择〈3d龄的稀有Ju鲫幼鱼开始暴露,试验药物为国际标准参比毒物Cu^+2,Cr^+,Zn^+2和PCP;试验温度 为25±1℃,每天更新试验液一次,试验持续5d。  相似文献   
84.
辽宁东部山区土壤污染状况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灰色聚类法与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辽宁省东部山区3个县区土壤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岫岩县土壤主要污染物是Mg、B、Pb和As.宽甸县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物是B、Mg和Pb等;而凤城市境内除发现较为严重的Ph、Mg污染,凤城镇的Hg污染也达到重度污染水平。系统分析了当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类型及其原因.提出了Mg、B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5.
由螯合剂EDTA和DTPA对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Thlaspicaerulescens吸收Zn、Cu、Mn、Fe和P的影响表明:营养液含Zn10μnol/L几条件下,植株地上部全Zn含量和根系吸Zn速率分别达到1681mgkg-1干重和448mgkg-1根干重d-1;43.2μmol/L的EDTA或DTPA处理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也减少植株单位根重吸收的Zn量,降低地上部和根系全Zn、全Cu、全Mn含量和可溶态含量,增加地上部的全Fe和全P含量;所有处理中地上部全Zn和可溶态Zn含量均明显高于根系,说明T.caerulescens吸收的Zn大部分运向地上部。与Fe(Ⅲ)EDTA处理相比,Fe(Ⅲ)EDDHA处理植株的单位很重吸收Zn总量和地上部全Zn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86.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及解毒机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和重金属在冶金、化工、造纸、农业和制药业等方面的应用,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治理日益受到重视。业已发现,许多微生物能在较高浓度的金属离子环境中生存,解除重金属对自身的毒害。长期以来,人们从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就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及解毒机理进行了大量深人的研究,提出了种种解释。微生物对重金属抗性机制是非常复杂的。环境中的污染源又多是几种金属伴生、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解毒机理,还有待于继续深人研究和探讨。某些金属元素的离子(如锌、铜、锰、镁、钙、钾、钻等)在…  相似文献   
87.
植物重金属胁迫耐受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金属是一类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污染物,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演变出耐受重金属胁迫的相关机制。以植物重金属耐受性为基础,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机制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主要概述了重金属对植物的胁迫影响及植物抗氧化系统,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和不同类型基因家族等方面对植物耐受重金属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植物耐重金属胁迫能力及研究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8.
以交通繁忙区(污染点)和相对清洁区(对照点)道路两侧的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 ( Ait.) Willd.〕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器官(包括主干、老树皮、2年生枝条、1年生枝条、腋芽、叶片和果实)中Cu、Ni、Pb和Zn的含量,并对污染点二球悬铃木各器官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和污染指数及二者的分布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球悬铃木体内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因样点、器官及元素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污染点4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及其分布比例、污染指数及其分布比例则因器官和元素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污染点各器官的Cu、Ni、Pb和Zn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点且差异显著(P<0.05);4种重金属元素相比较,均以Zn含量最高,Cu含量次之,而Ni和Pb含量则较低;在不同器官中同一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其中,Cu、Ni和Zn含量均在腋芽中最高,Pb含量在2年生枝条中最高。4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量及其分布比例均在叶片中最高,在老树皮中次之,在1年生枝条、2年生枝条和腋芽中均较低;而4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及其分布比例则在老树皮中最高,在叶片中次之。研究结果显示:二球悬铃木各器官对空气中的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的吸滞能力,并且叶片和老树皮的吸滞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89.
生物淋滤法(Bioleaching)是指利用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硫细菌)的直接作用或其代谢产物的间接作用,产生氧化、还原、络合、吸附或溶解反应,将固相中某些不溶性成分(如重金属、硫及其他金属)分离浸提出来的技术.在生物淋滤中,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和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f)被用作有效的淋滤载体[1].这种嗜酸性的化能自养型细菌以大气中的CO2为碳源,以无机物铁或硫为能源来维持生长,不需要提供外来的碳源和电子供体.另外,由于pH值很低,抑制了其他细菌的生长,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去除重金属适宜于污水处理厂的开放系统,采用土著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和氧化硫硫杆菌(A.f)进行重金属去除.也就是说,处理什么地方的污泥,就在什么地方分离A.f和A.t,这样分离的微生物在生物淋滤过程中能发挥较好的作用.这也是微生物在自然界生长繁殖的特点之一. 本期介绍了王聪、宋存江等[2]从剩余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两株土著硫杆菌,对两株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确定二者分别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杆(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和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t),将二者的单菌和混合菌分别接种于剩余活性污泥中,进行了为期9 d的生物淋滤,对淋滤过程中的pH变化、氧化还原电位(ORP)以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生物淋滤9 d的混合菌对于As、Cr、Cu、Ni和Z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09%、93.47%、98.32%、97.88%和98.60%.混合菌生物淋滤对于Cd和Pb的去除率在第6天之后迅速下降,但是A.t单菌淋滤保持较高的去除率,此结果为进一步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0.
蒸腾作用及根系特征对不同品种油菜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12个油菜品种地上部的镉含量、蒸腾速率和根系形态特征(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并对不同品种油菜地上部镉含量与蒸腾速率和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菜对镉的吸收累积有显著差异,油菜地上部镉含量以鲜质量计为1.8~4.4mg·kg-1,相差1.5倍,同时不同品种油菜的蒸腾速率与根系形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蒸腾速率和根表面积、根体积均与不同油菜品种地上部镉浓度、吸镉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根长只与油菜吸镉总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高的蒸腾强度和发达的根系均能促进油菜地上部镉的累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