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8篇
  免费   712篇
  国内免费   249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507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见于我国人群的一例MiIII血型糖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人群中筛查出一例血型糖蛋白(GP)变种。先证者为海南省黎族男青年。家系调查表明,先证者及其父属纯合子,母亲为杂合子。通过免疫印迹与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确证它为见于我国的首例MiIIIGP,属(δ-α-δ)基因杂化体。  相似文献   
92.
以IL-8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或653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构建了淋巴细胞杂交瘤克隆I8-S2和I8-63。ELISA叠加试验(ELISA Additivity Test)表明这两杂交瘤克隆分泌的单抗分别识别IL-8分子的不同表位。IL-8能激活人颗粒细胞,引起细胞内Ca~(2 )浓度([Ca~(2 )]_i)上升。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Ca~(2 )]_i的变化,发现两个克隆单抗对IL8激活细胞的活力具有不同的中和作用。克隆I8-S2具有很强的中和作用,而克隆18-63则不然。上述结果提示IL-8的激活细胞活力局限于该分子的某表位。  相似文献   
93.
影响重组工程菌发酵产率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霞  叶勤 《工业微生物》1995,25(2):26-32
随着分子生物学对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工程菌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重组DNA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更科学而不是经验地研究重组工程菌的发酵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有关微生物生理与质粒拷贝数、质粒稳定性和外源基因表达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重点综述了质粒拷贝数、质粒稳定性及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等因素及环境条件对发酵过程中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在工程菌发酵中以上因素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羧基修饰剂DCCD对泛醌结合蛋白QPs重组活力的影响。用0.1%Triton X-100增溶QPs,用250mol/molQPs的DCCD于室温处理5min,处理后的QPs丧失约50%与琥珀酸脱氢酶的重组活力。先将QPs与琥珀酸脱氢酸重组再用DCCD处理没有发现重组的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活性的降低。此结果说明QPs中存在重组活性必需的羧基。  相似文献   
95.
用C^14参入法确定了在泛醌结合蛋白QPs中有四个对重组活性必需羧基,它们全部定位在24000亚基上。  相似文献   
96.
通过纯化和分析人胎盘催乳素,发现其有两个等电点,与文献报道不一致,利用等电聚焦制备电泳分离了两个等电点组分,免疫学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两个组分均有活性,且活性有差别,等电点高的组分,免疫学活性强,通过N端氨基酸分析发现,两组分的N端均为缬氨酸,推测人胎盘催乳素存在亚型,为进一步研究人胎盘催乳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上正确地利用此激素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
以小鼠为主要实验对象建立的转基因动物遗传病模型,结合同源重组技术和YAC大片段基因分离,克隆技术,将为基因调控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带来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98.
复合淀粉凝胶电泳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水解马铃薯淀粉不易获得的困难,并使“I发片淀粉凝胶电泳同工酶分析”更容易开展,普通的化学试剂马铃薯淀粉(或精制食用马铃薯淀粉)和可溶性淀粉混合物加入适当 剂被用来代替水解马铃薯淀粉制作凝胶。试验结果表明:用8 ̄10%的上述混合淀粉(5:3),添加1%的琼脂粉和2 ̄4%的蔗糖,所制成的“复合淀粉凝胶”可以很好地被切片,并成功地对许多不同类群的植物材料的PGM、PGI、MDH、AAT、SKDH  相似文献   
99.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调查了生长抑素(SOM)免疫反应神经元在人胎丘脑网状核内的分布。流产的胚胎3例,胎龄分别为18周,23周,32周。意外死亡足月新生儿1例、在18周胚胎的丘脑网状核内可见少数染色较浅的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呈圆形。从18周到32周,SOM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突起更丰富。在足月新生儿,SOM阳性细胞数较32周有所减少。结果表明,SOM阳性神经元存在于人胎丘脑网状核内,并且有一定的发育过程。出现于人脑发育的早期阶段,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人脊髓创伤后神经元病变的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神经丝(N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15例人体尸检材料中研究了脊髓创伤后生存2h~9W的脊髓神经元胞体和轴突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脊髓创伤后2h,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即可显示NF阳性反应产物在轴突内聚集。创伤后第4天,病变的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内神经丝反应异常地增强。以上结果表明:神经丝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常规显示轴突的染色方法能更早更清晰地显示脊髓内轴突的病变,并进一步证实了创伤后细胞骨架紊乱在神经元的病理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