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4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时间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为肠外营养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在入院3-5天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在入院5天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抽取所有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天、7天、14天静脉血,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IL-6含量,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各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含量逐渐下降,B组和C组下降较A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B组予以肠内营养后下降较C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A组明显低(P<0.05),B组与C组比较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在患者循环稳定条件下,越早予以肠内营养对患者的预后越有...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对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调控及预后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48 h内给予EE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鼻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异性、胰岛素使用强度、低血糖发生率、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胃肠道不良反应,5 d内肠内营养达标率、营养状态指标水平、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变异性较小,胰岛素使用强度降低,低血糖发生率降低,炎症反应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中腹泻发生率降低,肠内营养达标率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 vs 18.75%;χ2=0.474,P=0.491)。 结论 对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益生菌联合EEN有助于控制血糖稳定性,降低胰岛素使用强度及低血糖发生率,同时降低炎症及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H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收治的SAP患者作为S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作为MAP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全部入选对象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收集入选对象血清标本检测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IL)-6、IL-8的水平。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评分(BISAP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评分)评价SAP的病情,采用28 d生存情况评价SAP患者的短期预后。结果 SAP组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及血清DAO、D-L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MAP组(均P<0.05)。SAP组中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血清DAO、D-LA、TNF-α、HMGB-1、IL-6、IL-8水平及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SIRS评分、28 d累积病死率均高于肠道菌群正常患者(均P<0.05...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符合国际化的临床前实验标准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 EAMG)动物模型。方法参照文献报道的方法并改进后,从电鳐电器官提取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蛋白纯品,并采用SDS凝胶电泳蛋白定性鉴定及BCA法蛋白定量;用纯化的蛋白主动免疫C57BL/6小鼠,共免疫3次(分别于第1天、第30天、第60天),进行EAMG小鼠临床评分、体重、血清AchR抗体含量、新斯的明试验、肌电图等综合评价。结果 EAMG模型组与佐剂组比较,自第三周开始发病,平均临床评分显著上升(P<0.01);发病小鼠体重显著减轻(P<0.01);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血清AchR抗体含量明显增加(P<0.01);肌电图重复电刺激实验阳性。结论从黑斑双鳍电鳐的电器官提取、纯化AchR蛋白成功诱导C57BL/6 EAMG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重症肌无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体外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FA)对照组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组大鼠,并获取淋巴结单个细胞悬液,以ACh R97-116多肽片段以及不同浓度的ATRA体外培养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法、CCK-8法、ELISA法分别检测活细胞比例、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改变以及Th亚群的格局和B细胞抗体分泌能力的变化。结果:ATRA显著降低活细胞比例(P0.001);不同浓度的ATRA均促进了特异性细胞群的凋亡(P0.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而ATRA未改变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生长周期;ATRA处理后,CFA和EAMG组的淋巴细胞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且ATRA对ACh R特异性的淋巴细胞的抑制明显(EAMG组,P0.01)于CFA组(P0.05);ATRA干预后,ACh R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P0.01),且ATRA促进了Th2、Treg细胞亚群百分比(P_(IL-4)0.001,P_(Foxp3)0.001),而抑制了促炎性的Th17、Th1细胞亚群百分比(P_(IL-17)0.05,P_(IFN-γ)0.001);ATRA能够降低ACh R特异性B细胞的抗体分泌能力(P0.01)。结论:ATRA不仅能抑制ACh R特异性T细胞功能,同时也能抑制ACh R特异性B细胞功能,其在MG的临床治疗中可能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的分布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ICU及普通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阳性患儿的年龄分布、菌株来源、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ICU和普通病房分别分离出82株和429株铜绿假单胞菌,年龄均小于2岁(70.73%和69.23%),以痰标本来源(80.49%和64.80%)为主。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低于普通病房,对其余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普通病房。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菌55株(67.07%),泛耐药菌44株(53.66%),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26.81%,3.26%)(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ICU常见的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特性,加强耐药性监测,控制医院内感染,对临床医生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我院NICU内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情况,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的该类感染的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NICU内2006.1-2007.2之间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病通过细菌培养确定为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该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鲍曼氏不动杆菌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流行情况复杂,并且出现了耐碳青酶烯类的菌株感染,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 预防该菌在NICU内导致感染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更多的重视,加强对其定植情况的监测是预防其感染和流行的重要措施,对该菌开展及分子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指导NICU内NI防治。 相似文献
78.
重症及病情恶化肿瘤患者情绪恶化引发“踢猫效应”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及恶性肿瘤病人病情恶化时其情绪是否传染于直接相关人群并由此波及周围人群。方法:对50例住院患者和家属分别同时进行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根据评分标准将患者和家属分别分成焦虑组和无焦虑组,并观察各焦虑组有无不良情绪发泄的发生以及不良情绪发泄的发生率。采用统计学软件16.0数据包分析比较患者和家属焦虑发生率有无差异以及患者和家属在焦虑状态下其不良情绪发泄率有无差异。结果:25例患者发生焦虑18例(72%),其中不良情绪发泄的有16例,占焦虑患者88.89%;25例家属发生焦虑16例(64%);其中不良情绪发泄的有13例,占焦虑家属81.25%。患者与家属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患者与焦虑家属不良情绪发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或病情恶化的肿瘤患者由焦虑产生的不良情绪常通过发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苦闷和压力,造成焦虑和不良情绪具有传染性,影响到其家属并由此波及周围相关人群,而被传染人群采用同样的方式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形成一个不良情绪传染的链式过程即不良情绪发泄的踢猫效应。随着传递链的延长有可能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和/或蝴蝶效应的发生,引发较重社区人群...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净化(HV-CBP)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2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HV-CB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RP、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体温、腹痛、黄疸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淀粉、脂肪酶、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4+/CD8+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V-CBP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炎性刺激、病情进展及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