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不停跳心内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PH)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据平均肺动脉压/平均主动脉(Pp/Ps)比值,将73例CHD合并PH患者分成2组:轻、中度PH患者(0.300.75)为B组:2组再随机分为停跳组(A1组/B1组)和不停跳组(A2组/B2组).检测不同时点血清肌钙蛋白1(cTnI)、肌酸激酶-MB(CK-MB)含量;记录术后多巴胺用量、ICU时间、低心排血量综合症(LOCS)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不停跳组cTnI、CK-MB含量显著低于停跳组(P<0.05);B2组多巴胺用量、ICU治疗时间、心律失常及LOCS发生率明显少于B1组(P<0.05).结论:不停跣心内手术对CHD合并PH惠者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尤其对重度PH患者的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胆汁性肝纤维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PHT)大鼠肠系膜组织内皮素B受体表达(ETBR)的变化.方法:取体重250±10 g左右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制作采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造成大鼠胆汁性肝纤维化.术后2周和4周分别测定各组的门静脉压力,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肠系膜组织ETBR的表达.结果:术后2周和4周模型组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分别为11.89±1.38 mmHg和16.34±1.63 mmHg.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肠系膜组织ETBR主要见于细动脉内皮细胞,而模型组大鼠ETBR的表达不仅见于细动脉内皮细胞,细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微动脉表达也很显著.免疫印迹发现假手术组肠系膜组织ETBR含量很少,模型组大鼠ETBR表达明显增多.结论:正常大鼠肠系膜血管组织ETBR表达较少,随着肝组织损伤加剧和PHT形成,肠系膜组织ETBR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参与胆汁性肝硬化PHT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对缺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PASMCs,用AG490预孵育后进行缺氧处理,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缺氧2h、6h、12h、16h、24h组STAT3酪氨酸活性水平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缺氧条件下上述时相点c-mycmRNA水平变化;^3H-TdR掺入法观察缺氧条件下细胞增殖变化。结果:Western blot定量分析显示缺氧培养6h组STAT3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12h组达高峰,16h略有下降;缺氧培养2h组c-mycmRNA表达升高,4h达高峰,6h下降,12h恢复至正常水平;^3H-TdR掺入法结果显示缺氧6h组细胞^3H-TdR掺入量的增加,并随缺氧时间延长变化更为显著。AG490抑制缺氧诱导STAT3酪氨酸磷酸化及c-mycmRNA表达。结论:①STAT3活化和c-myc表达参与缺氧PASMcS增殖;②在缺氧PASMCs增殖过程中STAT3上调c-myc表达。  相似文献   
94.
梁立强  杨小勇 《蛇志》2006,18(3):204-205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杀虫剂。自服或误服有机磷农药引起的中毒时有发生,重度中毒对健康、生命危害较大。2002年以来我院应用血液灌流(HP)疗法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24例,与同期常规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19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该研究比较了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诱导低氧与气体低氧对大鼠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增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200 mmol/L、4...  相似文献   
96.
目的:不可逆电穿孔是治疗肿瘤的新兴技术,本文探讨高压电场引起的不可逆电穿孔诱发A549肺癌细胞凋亡的特点。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周期的A549细胞,共分为A—G7个组进行研究,其中A组为不施加电场的空白对照组,B-G组为实验组,B组施加500V/cm强度高压电场,G组施加1750V/cm的高压电场,BG组之间各组的高压电场强度间隔为250V/cm。采取细胞抑制实验、不可逆电穿孔示踪实验、细胞凋亡实验,检验A549细胞细胞凋亡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结果:①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实验组之间的细胞抑制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电场强度≥1000V/cm时,细胞不可逆电穿孔率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场强度≥1500V/cm时,细胞不可逆电穿孔率增加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电场强度≥1250V/cm时,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电场不可逆电穿孔诱发A549肺癌细胞发生早期凋亡的强度为1250V/cm,发生晚期凋亡的强度为1500V/cm,且凋亡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持续升高。这对于高压电场不可逆电穿孔效应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与其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40例,接受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等常规治疗,检测患者入院第1、3、5天血清肌酸激酶(CK-MB)、心肌肌钙蛋(CTNI)、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orP)等指标,分析患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与其心脏损伤的关系。结果:40例患者中,34例存活,6例死亡;窦性心动过速35例,心电图(ECG)ST-T改变36例;血清CK-MB、CTNI入院第1、3、5天相比,先升高后降低,出院时降至正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MB:H=8.782,P=0.002;CTNI:H=5.017,P=0.024)。Ach入院第1天时最高,逐渐降低,出院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235,P=0.002;AchE入院第1天时最低,逐渐升高至正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891,P=0.001)。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orP)代表儿茶酚胺的变化,入院当天为峰值,其后均逐渐下降,出院恢复正常,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I:H=16.031,P=0.021;NorP:H=57.913,P=0.025)。进一步分析显示EPI和与NorP水平分别与CK-MB和CTNII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敌敌畏中毒时,儿茶酚胺与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多,可能引起心肌损害或加重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采用内镜下套扎术(EVL)和硬化剂(EVS)治疗对患者近远期并发胃底静脉曲张(GV)以及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接受内镜下治疗的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9例予以内镜下EVS治疗,78例行内镜下EVL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并发GV、PHG的近远期概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本组患者GV、PHG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5%(17/97)、39.2%(38/9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本组患者GV、PHG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31/97)、70.1%(68/97),与治疗前相比,并发人数显著增加(P0.05);治疗1年后,GV、PHG的发生率为42.3%(41/97)、88.7%(86/97),并发人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内镜下EVS、EVL治疗在消退食管曲张静脉和良好地控制出血的同时,还可增加PHG、GV的并发几率,值得临床重视预防。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及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使上述疾病在临床药物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人脑利钠肽(BNP)作为体内唯一天然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拮抗剂在诊断及治疗心力衰竭等方面均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在心衰状态下降解快且生物活性明显减弱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在心力衰竭治疗上补充外源性BNP成为了又一研究热点。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内源性激素,具有扩张血管、排钠利尿、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等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新近研究表明,rhBNP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将就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情况,并分析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血压、24 h尿量、尿蛋白定量、尿酸、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孕周延长时间、围产儿结局和产妇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24 h尿量、尿蛋白定量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产妇并发症和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产妇孕周延长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等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治疗能有效抑制高凝状态,改善肾功能,延长孕周时间,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