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3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318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91.
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含乙脑疫苗株SA14-14-2株E蛋白基因主要抗原片段)的基础上用巴斯德毕赤酵母系统表达,该片段长1113bp,编码371个氨基酸残基,将其亚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以电穿孔法转化酵母X-33,用Zeocin平板筛选重组子,经甲醇诱导表达后,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由于糖基化不同,所表达产物有两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kDa和50kDa,表达量较高,约为290mg/L,经Western印迹验证,有较好的抗原性.在ELISA试验中,我们直接以PBS透析后的酵母上清包被,能够很明显地区分出乙脑阴阳性血清,与RT-PCR检测的相符率达95%,为制备JEV的诊断抗原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92.
木兰藤科系统位置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含1属2种,是系统学上最孤立的科之一。其花粉类似于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之一:晚白垩世的棒纹粉。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木兰藤科是现存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之一,其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进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和辐射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热点。有关木兰藤科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该科系统位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93.
本研究对我国首次分离获得的牛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毒株Changchun 184(CC-184)和猪源牛病毒 性腹泻病毒ZM-95进行了遗传衍化关系研究。选择主要抗原E2基因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RT-PCR及套式PCR 克隆得到CC-184和ZM-95的E2片段,通过序列测定发现CC-184和ZM-95 E2基因长度分别为1,122bp和1, 125bp,各自编码374和375个氨基酸残基。核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2株病毒均属于BVDV-1, CC-184与Osloss亲缘关系最近,都属于已有的b基因亚型,其E2基因同源性达91.8%。而ZM-95的E2基因有 一个特征性的变异区,包含一个密码子序列插入,这一变异区编码了一段有别于其他瘟病毒的五肽氨基酸序列 HYKKK。结果还表明ZM-95与BVDV-1现有的5个基因亚型的亲缘关系均较远,E2基因同源性最高(与Oregon c24v)只有72.4%。而BVDV-1亚型内毒株间的同源性大于85%,亚型间的同源性在69%~75%之间,充分说明 ZM-95是BVDV-1中一个新发现的基因亚型。通常认为猪源BVDV来源于牛,应该与牛源BVDV有十分近的遗 传关系,但是本研究发现ZM-95与其他已知牛源BVDV较低的基因同源性说明猪源BVDV还具有独立的遗传衍 化与传播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94.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的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方法,本实验将PCV2 的ORF2 基因片段整合到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菌株X 33染色体上,构建了X 33(pPICZa ORF2)重组工程菌。经甲醇诱导后,成功的表达出ORF2基因片段。经过Bradford 蛋白质总含量测定和凝胶薄层扫描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占重组工程菌培养上清总蛋白的58%,表达量可达47mg/ L。间接ELISA结果初步表明重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够有效地区分PCV2型病毒标准阳性与阴性血清。  相似文献   
895.
啤酒废酵母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抽提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飞  邱雁临  黄欣 《生物技术》2005,15(4):50-52
采用对羟基苯甲酸酯提取啤酒废酵母菌细胞中的谷胱甘肽(GSH)。研究表明,按菌体与破壁液比例1:2(W/V)加入0.5%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30℃,pH5-pH6,搅拌3h能有效地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谷胱甘肽(GSH),溶液经离心后,上清液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可达96.71mg/100mL。和现有的几种抽提方法比较,对羟基苯甲酸酯提取由于其提取含量高(96.71mg/100mL)、不需要复杂和贵重的仪器、易于放大、经济性强而明显优于其他抽提方法。  相似文献   
896.
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功酶C3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与表达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功酶C3(HRPC3)基因。方法:用PCR方法从辣根的总DNA中,扩增得到一种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功酶C3基因,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测序证明正确后,再将目的基因正确插入到巴斯德毕赤酶母表达载体pPIC9K中,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pPIC9K质粒在毕赤酶母中进行表达与分析。结果:应用毕赤酶母作为受体菌,成功表达了HRPC3基因,其活性为56IU/L。结论:毕赤酶母直接表达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功酶C3。  相似文献   
897.
一个耐高温酵母菌株的tps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葡萄汁酵母的菌株YY具有耐高温特性,研究其可能的耐高温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在37℃能正常生长,致死温度为68℃。通过克隆其tps1基因序列,体外扩增后测序,分析蛋白序列的突变。发现在这一菌株的tps1基因序列有13个突变,TPS1蛋白序列存在有三个位点的变异,分别是67位(Gly/Ala)、69位(Glu/Gln)、387位(Val/Leu),这三个变异均增加了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的疏水性,从而增加了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性。通过这一发现,可以部分解释菌株YY的耐高温机理。  相似文献   
898.
发酵条件是影响汉逊酵母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甲醇诱导浓度、方式及诱导周期的调控,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汉逊酵母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甲醇流加速率15ml/h、甲醇诱导周期40h有利于发酵过程中乙肝表面抗原产率的提高。在发酵末期,细胞浓度最高达410mg/ml,抗原水平达46mg/l。  相似文献   
899.
目的:克隆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C基因,为此基因的表达作准备。方法:用PCR方法从辣根的总DNA中扩增得到一种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C基因HRPC2,通过PCR的方法去除内含子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测序证明正确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目的基因,插入到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C2EX9K。再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C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进行克隆、鉴定。结果:重组质粒pC2EX9K转化毕赤酵母后,经PCR鉴定,证明形成了目的基因的克隆。结论:应用毕赤酵母作为受体菌,pPIC9K为载体,成功克隆了HRPC2。  相似文献   
900.
郭风劲  宋方洲 《生物技术》2005,15(6):96-97,F0004
酵母双杂交和三杂交系统是目前研究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质相互作用比较常用的实验技术体系。该文综述了一氧化氮信息传递通路中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策略及研究现状,对于揭示一氧化氮的各种病理生理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