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脏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种肝脏疾病。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其在多种重要疾病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AHR激活促进了NAFLD的发病进展,对AHR参与NAFLD发病机制的探讨将有利于进一步阐明NAFLD的发病机理,为NAFLD的防治提出新的思路。本文就AHR与NAFLD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员脂肪肝超声诊断结果,分析患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我院体检科接受体检的人员1078例,应用超声对脂肪肝进行筛查,统计受检者脂肪肝超声诊断结果,分析脂肪肝发病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1078例受检者中发现脂肪肝158例,占14.66%,其中女性43例,检出率为9.31%,男性115例,检出率为18.67%,男性脂肪肝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性受检者和女性受检者46~55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段男性、女性受检者脂肪肝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体质指数(BMI)≥28 kg/m2、糖尿病、胆石症、总胆固醇(TC)升高、总甘油三酯(TG)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谷草转氨酶(ALT)和(或)谷丙转氨酶(AST)升高均为脂肪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院健康体检人员脂肪肝检出率为14.66%,男性脂肪肝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且46~55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饮酒、BMI≥28 kg/m2、糖尿病、胆石症、TC升高、TG升高、LDL-C升高、ALT和(或)AST升高均为脂肪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NASH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适度的节食、加强休息与适当的体育锻炼,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2次/d,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ALT和γ-GT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NASH疗效较好,能降低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改善其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4.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影响靶mRNA的稳定性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对基因进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研究发现,一些mi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出现差异性表达,这些差异性表达有多种功能,包括调节脂质和糖代谢,参与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细胞分化、炎性反应及细胞凋亡。此文就mi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程中的潜在重要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5.
《生物磁学》2012,(24):I0002-I0002
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对酒精性心肌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论文刚发表即引起世界各大制药公司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血管紧张素II可能是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新靶点,对于该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酒精性肝病的致病因素是单一,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肝脏免疫系统被认为是独特的免疫系统,其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肝内既有参与外周循环的淋巴细胞,也有长期定居于此的免疫细胞;加上肝脏解剖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殊性决定了肝脏独特的免疫微环境。研究肝脏免疫系统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为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我校和其他单位送检的3例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16例NASH患者和4例NAFLD肝硬化患者的肝穿刺组织。用2.5%戊二醛、1%锇酸双固定、Epon 812包埋,超薄切片70nm,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后,JEM-2000EX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脂滴沉积、以小脂滴为主,可互相融合。NASH患者的肝细胞都可出现大量脂滴积聚,为大小脂滴混合型、内容物主要为中等电子密度、比较均一的甘油三酯,部分脂滴周围可见磷脂成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脂滴也互相融合。肝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多形性线粒体、基质颗粒增多、线粒体增大和嵴的丧失是主要的电镜异常发现,线粒体内还可见副晶格样包涵体。部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可见Mallory小体。NASH患者肝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肝血窦Kupffer细胞增生不明显,NAFLD肝硬化患者Disse间隙和肝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增生。结论:NAFLD具有较为明确的超微结构改变,电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8.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关系。有研究证实给予IGF-1后,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质代谢,IGF-1基因缺失的动物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低水平的IGF-1还可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肝纤维化有关,而T2DM和NAFLD与胰岛素抵抗共存,T2DM合并NAFLD患者IGF-1水平更低。IGF-1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IGF-1水平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的严重程度,为IGF-l在今后治疗T2DM和NAFLD的提供了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PNPLA3 I148M基因型、脂联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及PNPLA3基因型与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6例NAFLD患者和76名正常对照,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及直接测序法检测PNPLA3基因型。计量资料结果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后,行t检验;性别、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行X2检验。结果: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PNPLA3基因I148M多态性,I148M 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NAFLD(64.89%)与正常对照组(34.87%)、NASH组(71.70%)与SS组(56.09%)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对照分析显示:148GG基因携带者与148CC基因携带者相比较,前者发生NAFLD的比值比(OR)为3.45(95%CI:2.21~5.41,P<0.05),发生NASH的OR为1.98(95%CI=1.08~3.64,P<0.05)。PNPLA3基因rs738409多态性与血清ALT水平有关(P<0.05),对NASH组分层分析,148GG基因型BMI、ALT、FINS均高于148CC基因型(P<0.05),血清HDL水平低于148CC基因型和148GC基因型(P<0.05),这些结果提示等位基因G与肝脏炎症和肝脏脂肪增加有相关性.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NPLA3 I148M多态性与低浓度血清脂联素水平相关(<6μg/ml)(OR=2.78,95%CI=1.765~4.384,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PNPLA3基因I148M多态性与NAFLD的遗传易感性及脂联素的分泌调节相关,是决定NAFLD个体遗传易感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结果证实,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I,apoA-I)可以通过减少肝细胞脂质堆积来减轻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造成的非酒精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但相关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为探索apoA I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衣霉素处理人肝癌BEL-7402细胞。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衣霉素确实可以诱导BEL-7402细胞内质网应激,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通过将apoA-I表达载体及其对照载体转染到BEL-7402细胞,再加入衣霉素处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apoA-I的细胞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表达明显减轻,同时与脂质合成相关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脂质检测结果表明,细胞内甘油三酯和游离胆固醇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apoA-I能够减轻衣霉素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可能机制是通过调控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减少肝细胞的脂质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