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泽钧  胡锦矗  杨林 《四川动物》2003,22(3):173-175
2002年7月在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进行本底调查,结合前人有关资料,对该地兽类区系进行初步报道。该保护区迄今发现兽类共110种,属一类保护的5种,属二类保护的19种,属四川省重点保护的8种,另有我国特产的兽类达36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并出现了南北混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2.
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的一些岩屑古生物分析发现,下干柴沟组上段存在一明显的化石轮藻Lamprothamnium ganchaigouensis组合带,而且这一组合带底界与下干柴沟组上段与下段的地质分界相当。在地震时间剖面上,通过井间追层及化石对比,发现这一化石组合带底界均与T4地震标准层相对应,形成了一个地震层序界面(等时界面)。因此,通过生物地层学与地震地层学的综合研究,可建立层序生物地层单元,具有层序生物地层学意义;地震与古生物资料的联合横向对比还可以帮助评估化石层位和标定地震标准层的相对位置,在生产实践中可节约成本,提高地层对比效率。  相似文献   
143.
甘肃高台早白垩世下沟组轮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甘肃省高台县马营河剖面下沟组上部轮藻化石5属6种、1相似种和1未定种:Clypeator jiuquanensis (S. Wang) L. Grambast, Aclistochara huihuibaoensis S. Wang, A. cf. huihuibaoensis S. Wang,Mesochara stipitata (S. Wang) Z. Wang, Mesochara crassistipitata Zhang et Meng, Peckisphaera paragranulifera(S. Wang) Fu et Lu, Sphaerochara valida (Z. W. Li) comb. nov. , Sphaerochara sp.。讨论相关种的国内外地层分布,将下沟组上部地质时代归为早白垩世巴雷姆期。  相似文献   
144.
新元古代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中的甲藻甾烷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为中国扬子地台新元古代间冰期沉积。在湖北长阳古城和湖南花垣民乐的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中检测到沟鞭藻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甲藻甾烷,这是目前国内地质时代最早的甲藻甾烷的检出报道,结合其它化石资科,表明沟鞭藻与其它真核藻类的系统发生至少在新元古代就已经完成、这与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冰期结束前就有很大发展的推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5.
萨拉乌苏遗址的新材料:范家沟湾1980年出土的旧石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报道的旧石器制品出自1980年萨拉乌苏遗址范家沟湾地点的发掘。这是1923年第一次对萨拉乌苏遗址杨四沟湾地点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这两个相邻的地点在地层结构、出土文化遗物和共生动物化石的性质等方面均可对比,因此新地点可看作是萨拉乌苏遗址研究的延续或扩展。本文着重对旧石器石制品的测量和观察,对石器工业的技术和类型学问题也进行一些探讨。其它材料和问题将另文报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6.
147.
秦岭兰科一新记录属--虎舌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虎舌兰属(Epipogium Gmelin ex Borkhausen)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树兰族(Epidendreae),为一寡种属,分布于欧亚大陆、亚洲热带、非洲热带和大洋洲等地区。本属植物有3种,俱为腐生草本。  相似文献   
148.
半圈养条件下东北虎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繁殖期东北虎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东北虎的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发情交配期雌雄虎的时间分配相似 (P >0 0 5 ) ,均将最多的时间用于运动 ,用于休息的时间较少 ,用于发情交配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多。雌虎在妊娠期较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运动 ,取食、站立、社会和其它行为的时间均较少 ;产仔期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 ,其次是运动 ,用于产仔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多 ,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少 ;哺乳期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 ,其次是哺乳和运动 ,用于取食和其它行为的时间较少。活动规律方面 ,各种行为在强度、出现和持续的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雌性东北虎的休息和运动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取食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只有其它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P >0 0 5 )。 10 0日龄内幼虎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 ,其次是运动和取食 ,其它行为的时间最少。  相似文献   
149.
1968年7月,18岁的我从边城满洲里下乡到新巴尔虎右旗赛汉塔拉苏木白音胡热嘎查当了一名知青,开始了我“新牧民”的生活。从此,我走进了巴尔虎蒙古族牧民中间,老牧民申德给我讲述了他们古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0.
中红侧沟茧蜂化学感受蛋白MmedCSP1的结合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化学感受蛋白是一类存在于昆虫化学感受器中的可溶性蛋白, 被认为与昆虫识别外界化学信息有关。本研究使用pGEX-4T-1表达载体在BL21 (DE3)异源表达系统中表达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化学感受蛋白MmedCSP1, 并通过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去表达标签的MmedCSP1;使用bis-ANS作为荧光配基, 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上研究它与50种气味标样的结合特征, 从而得到此类化学感受蛋白在中红侧沟茧蜂嗅觉识别中识别气味的种类。结果表明: MmedCSP1只能与水杨酸甲酯、戊烷、罗勒烯、β-紫罗兰酮、3, 4-二甲基苯甲醛、2-己酮和叶醇结合。但只有脂类化合物β-紫罗兰酮能在浓度为1 mmol/L下将bis-ANS从MmedCSP1中替换50%, β-紫罗兰酮与MmedCSP1的结合常数为16.89 μmol/L。这些结果提示MmedCSP1参与中红侧沟茧蜂对水杨酸甲酯、戊烷、罗勒烯、β-紫罗兰酮、3, 4-二甲基苯甲醛、2-己酮和叶醇等气味的识别过程, 且在不同气味中的识别过程中对于气味的运输能力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