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崔静  王博 《人类学学报》1999,18(1):75-77
新疆考古所文物队于1994年在哈密地区寒气沟墓地发掘出4座墓葬共3具颅骨,其中一具男颅,两具女颅,编号为94HTBIM3:B(男颅)、94HTBHIM2:B(女颅)、94HTBHIM3:A(女颅)。据文物判定其时代为春秋时期。在考古文化上与焉布拉克相...  相似文献   
122.
荧光物质浸泡标记稀有鲫和彭泽鲫仔、稚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茜素络合物和盐酸四环素对稀有Ju鲫和彭泽仔,稚鱼进行浸泡标记的方法和效果。茜素络合物在浸泡浓度50-100mg/L,浸泡时间持续6-24h的范围内,对两种鱼都有很好的标记效果;盐酸四环素在浸泡浓度150-25mg/L,浸泡时间12-24hx的范围内,对彭泽鲫有较好的标记效果,但对稀有Ju鲫有极高的死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茜素络合物呈橘红色,盐酸四环素标记区呈金黄色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对236例(472侧)中国成人颅骨的脑膜中动脉眶支沟、脑膜中动脉眶支孔和眶外侧沟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脑膜中动脉眶支孔的出现率为55.9%;眶外侧沟的出现率为17.6%,其中双侧出现的有24例,占10.2%。  相似文献   
124.
本文报道的是1981年5—6月在鄂西地区(包括五峰、宜都、宜昌、当阳、兴山及神农架林区)采集到的裸藻门植物5个新种,7个新变种和3个新变型。    相似文献   
125.
报道了沟姬蜂亚科 Gelinae,胡姬蜂亚族 Sphecophagina一新属:扁角姬蜂属 Lentocerus 新属,二新种:丽江扁角姬蜂 L. lijiangensis和齿扁角姬蜂 L. dentatus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6.
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生存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洪渭  袁德成 《昆虫知识》1999,36(4):199-202
本文就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生存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幼虫16~32℃范围内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龄幼虫死亡率在32℃下达30.92%,显著高于其它温度;3~5龄幼虫32℃下全部死亡,其它温度下多以28℃为高。1~2龄幼虫在16~32℃和3~5龄幼虫在16~28℃范围内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而平均发育速率则反之。用Weibull分布函数能较好地拟合各龄幼虫的存活率曲线,并由此判断出各存活率曲线类型。此外,还测定了各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最后建议中华虎凤蝶1~2龄和3~5龄幼虫饲养适宜温度分别为28℃和20~24℃。  相似文献   
127.
樱桃虎象甲卵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巴旦杏Amygdlus ledebourianeSchleche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属新疆保护植物。樱桃虎象甲RhynchitesauratusScopoli是危害野巴旦杏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其雌成虫在野巴旦杏果实上咬一深洞,将卵产于其中,幼虫孵化后蛀入果核内取食果仁造成危害。因此,研究野巴旦杏上樱桃虎象甲卵的空间分布型对于调查和防治樱桃虎象甲具有一定的价值。我们在野巴旦杏保护区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1调查方法在野巴旦杏保护区内共设10块标准地对樱桃虎象甲的产卵情…  相似文献   
128.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及备料等,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凹缺器、尖状器、钻器、砍砸器等,具有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典型特征。原料主要为燧石(39.6%),其次是白云岩(27.5%)与硅质灰岩(19.3%),最后是玄武岩等其他岩类(13.6%)。遗址埋藏于早更新统泥河湾组的地层内,第4、第7文化层分别与马圈沟遗址第I、第III文化层对应,年代分别为距今155万年、166万年,整体年代处于距今166-150万年之间。该地点地层序列清晰,年代古老明确,文化层序众多,文化遗物丰富,进一步丰富了马圈沟遗址早更新世古人类的文化序列,为探索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出现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9.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优势种的叶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功能性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叶功能性状与植株生物量和植物对资源的获得、利用及利用效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分布于科尔沁沙地,生境条件非常特殊,在沙沟里存在着一片茂密的森林,与周围浩瀚无垠的沙坨景观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从沟底到沟顶,虽然海拔高度仅相差六、七十米,但由于距离沟底水源不同,土壤条件差异大,形成了不同的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大果榆群落、蒙古栎群落和水曲柳群落分别分布在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的沟顶、沟中和沟底。为了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不同环境梯度下的森林植物群落叶片功能性状进行研究,以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大果榆、蒙古栎、水曲柳3种主要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同群落优势种的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大小和叶干重等5项叶功能性状,研究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生长型、不同群落叶功能性状进行比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大小和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叶干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大小与叶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生长型植物叶片性状的分析表明,草本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比乔木和灌木低,而其比叶面积高于乔木和灌木;对不同群落叶功能性状进行比较发现,大果榆群落和蒙古栎群落乔木、灌木叶厚度与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水曲柳群落的叶厚度与干物质含量,二者比叶面积显著低于水曲柳群落。大果榆群落和蒙古栎群落从叶功能性状的角度,它们具有较高的叶干物质含量和较低的比叶面积,体现出适应干旱生境叶片的特征。水曲柳群落呈现出低叶干物质含量、高比叶面积的特征,体现出适应湿润、土壤水分较好生境的特征。不同群落通过调节自身的物种组成,形成不同的功能性状组合来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130.
侯侃  王明辉  朱泓 《人类学学报》2017,36(1):87-100
对赤峰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人类椎骨上椎体的退行性关节病(DJD)和黄韧带骨化(OLF)进行了生物考古学研究,制订了这两种病症患病程度的分级记录标准,并对患病率和患病程度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两性的对比发现DJD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男性颈椎患病较多而女性腰椎患病较多,OLF的主要差异则是男性胸椎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通过与对比组的比较,发现兴隆沟组腰椎、颈椎DJD患病率相对较高,并再次验证了两性患病情况存在的明显差异;兴隆沟组OLF患病率与对比组也有显著差异。兴隆沟组的椎骨患病情况不一定与生业模式有关,只反映了脊柱承受负荷的情况,其差异暗示行为模式上的差异。建议开展其他方面研究以详细了解其行为模式,同时要重视建立统一的古病理研究标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