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9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酪氨酸对大鼠离体Leydig细胞睾酮和cAMP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胶原酶消化,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制备大鼠睾丸 Leydig 细胞悬浮液进行体外培养(每管内含有10~6 细胞),以研究酪氨酸对 Leydig 细胞睾酮和cAMP 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CG(100mIU)能明显地促进Leydig 细胞睾酮和 cAMP的生成。睾酮从对照组的3.08±0.58ng(X±SD,下同)增加到41.61±1.52ng,cAMP 含量从19.62±2.56pmol增加到153.24±5.92pmol。若将酪氨酸(60μg)与hCG同时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则睾酮和cAMP 含量分别下降到 19.22±.0.52ng(P<0.01)和92.63±6.02pmol(P<0.05)。但是,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甲基酪氨酸)对酪氨酸抗hCG致睾酮生成作用无阻断效应,而酪氨酸对外源cAMP(2.5mM)诱导的睾酮生成,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睾酮含量从27.56±1.53ng降至 19.50±0.47ng(P<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酪氨酸抗hCG致睾酮生成的作用机理与cAMP有关。  相似文献   
32.
溶液培养小麦幼苗转移至含Cd~(2 )的营养液中,根系乙烯产生较快地增加,约在12h达高峰,然后下降;ACC含量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未和Cd~(2 )溶液直接接触的地上部乙烯亦增加,至36h达高峰,此后急剧下降,而ACG和 MAGC含量持续上升。地上部乙烯的增加,主要是由通过根系运往地上部的镉直接作用的结果,不是根部合成ACG运往地上部后再产生的。电镜观察表明,地上部乙烯产生和ACC含量变化的时间进程,可以与镉进入叶细胞内的部位及其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影响相联系。  相似文献   
33.
作用于H~ —ATP酶复合体质子通道的能量传递抑制剂 TPT、DQCD和 OM能明显抑制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反应和膜上 ATP酶活性,减小恒态ΛpH值,加速ΛpH和515 nm吸收衰减。这种在正常叶绿体加速H_(in)~ 经CF_0外流与在残缺膜中阻塞质子外流不一致。TPT等物质是干扰了CF_0与CF_1的构象连接,使 CF_0的质子传导失去CF_1的控制,H_(in)~ 无效漏失或质子逆向转移受影响,从而抑制与质子传导紧密相关的光合磷酸化反应和膜上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34.
小麦芽经过匀浆、沉淀、高速及超速离心、透析以及DE_(52)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小麦芽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用α-鹅膏蕈碱抑制试验,证明得到RNA聚合酶Ⅱ。用此聚合酶Ⅱ组建的体外转录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烟斑驳病毒的拟病毒和卫星RNA(黄瓜花叶病毒相关RNA_3)都不能利用该体系进行转录,类病毒PSTV可进行转录,但转录效率明显低于小牛胸腺DNA;α-鹅膏簟碱可抑制类病毒的转录。绒毛烟斑驳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都不能被转录,表明他们的复制方法与类病毒不同。  相似文献   
35.
本实验观察比较了Hep—2细胞和兔肾细胞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敏感性。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酶标法检测了细胞培养上HSV抗原出现的规律。实验结果指出:Hep—2细胞和兔肾细胞对HSV的敏感性一致;接种病毒后6小时,可以在Hep—2细胞和兔肾细胞上发现HSV抗原;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酶标法是进行病毒学研究和病毒感染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6.
郑谦  东英穗 《生理学报》1989,41(6):543-554
用大鼠脑干脑片,给三叉神经中脑核79个神经元作了细胞内记录,测算了20个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静息电位-60.3±5.6mV;输入阻抗为10.5±5.4MΩ;时间常数1.3±0.5ms。电刺激可诱发动作电位,测算32个神经元的有关参数:阈电位-50—-55mV;波幅69.5±6.1mV;超射11.9±3.6mV;波宽0.8±0.2ms。TTX(0.3μmol/L)或无钠使之消失。通以长时程矩形波电流可引起200—250Hz的2—15个重复放电,但在通电停止前终止,TEA或4-AP可延长放电。膜电位-60—-55mV时在动作电位之后可看到阈下电位波动,它不受TTX的影响,无钙时消失,TEA或4-AP使波幅增大。静息电位去极化可使45个神经元中的40个发生外向整流作用,并被TEA,4-AP或无钙抑制,超极化则发生内向整流作用,Cs或无钠抑制之。灌流液中加入各种钾通道阻断药时神经元的稳态I-V曲线发生相应变化,提示I_(DR),l_A,I_(K(Ca))及I_Q可能都与静息时的膜电导有关。  相似文献   
37.
实验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有着密切关系。约有80%的宫颈癌组织中含有人乳头状瘤病毒第16型(HPV 16)及18型(HPV 18)的DNA,因此,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HPV DNA对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以及宫颈癌的防治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HPV DNA的手段都采用DNA探针杂交技术,该方法要有高比活的同位素,而且费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  相似文献   
38.
39.
几种固氮菌nifA基因片段的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参照已知数种固氮菌nifA基因的DNA序列,选择其中间区域的两个保守性较强的序列合成引物,利用肺炎克匠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f)、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llum brasilense)、草螺菌(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和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的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均扩增出约450bp大小的片段,经证实为各种固氮菌的nifA基因部分片段。 核酸印迹分子杂交结果显示出nifA基因在不同固氮菌中的同源性不强。  相似文献   
40.
McCord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是活性氧自由基——主要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毒性引起的。我们的研究证明,ATP-MgCl_2心脏冷停搏保护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心脏外科手术中,对缺血缺氧心肌有着十分满意的保护作用。 我们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ESR)分别检测了以含氧灌注液、含氧灌注液加入SOD和含氧灌注液加入ATP—MgCl_2对离体兔心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变化,以阐明ATP-MgCl_2是否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