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0篇 |
免费 | 160篇 |
国内免费 | 548篇 |
专业分类
19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为阐明温州地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变异特点,对温州医学院自2000年11月~2004年1月收集的26份肺炎链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及青霉素药敏实验,并对每株链球菌的PBP1A、PBP2B、PBP2X基因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通过序列比对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中的PBP1A的主要突变位点是保守基序KTG之后的4个连续氨基酸替换Thr574Ala、Ser575Thr、Gln576Gly、Phe577Tyr和保守序列STMK内的氨基酸替换Thr371Ser;PBP2B的主要突变位点是保守序列SSN之后的氨基酸替换Thr451Ala;PBP2X的主要突变位点是保守基序STMK 内的氨基酸替换Thr338Ala。以上突变类型以及菌株的青霉素耐药水平与文献报道相符。研究检测的PRSP的PBPs基因中暂未发现本地区特有的(新的)基因突变,也未检测出文献报道的某些与青霉素抗性相关的氨基酸替换。 相似文献
42.
适应性免疫的起源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文昌鱼被认为是最接近于脊椎动物的祖先 自从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与进化机制的经典模式动物.为了在文昌鱼中寻找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分子证据,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文昌鱼以调查免疫的起源.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技术,通过对差减文库克隆序列的测定,共获得588个表达序列标签(EST).对这些EST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进一步功能分类,发现了一些免疫上调基因,如免疫调控基因、凋亡相关基因、细胞黏附相关基因、转录相关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等,以及一些非免疫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在文昌鱼中绝大多数为首次报道.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减文库的成功构建,为调查文昌鱼抗细菌感染的分子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对于这些新发现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系统起源与进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吉林市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etrurn β-lactamases,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方法按照CLSI/NCCLS2005年标准筛选确认ESBLs表型,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ESBLs总检出率为56.3%,3年检出率分别为2005年33.3%、2006年47.1%和2007年为57.1%。产ESBLs菌株全部表现为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100%,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5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吉林市儿科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临床治疗中应重视产ESBLs菌的监测,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变迁,防止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44.
以川东地区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现代生态适应性理论,探索了川东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的构建方法和驱动因素,以期为传统聚落的生态适应性和空间结构演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传统聚落实质体现了其对自然地理要素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适应。在聚落选址方面具体化为山、河、路、池等环境要素,形成理想聚居模式以适应环境。传统聚落营建风水林以弥补原自然环境的不足,这不仅起到了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且使人和其它生物及环境要素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房屋形式的选择上,传统聚落建筑极富地域特色,反映了对自然的尊崇和适应。传统聚落是一种以人类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文化为经络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经济、文化和制度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社会系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5.
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持续进化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抗生素逐渐失去特效作用的情况下,科学界和医药界又把眼光重新投向了抗菌的天然生物-噬菌体,并在一些研究中证明了噬菌体可以作为新的武器去替代抗生素治疗耐药菌感染。通过对噬菌体治疗及衍生的裂解酶治疗的世界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及分析,获得了专利发展趋势、申请人分布特点及主要专利申请人等信息,详细分析了噬菌体及裂解酶治疗的主要专利技术路线和研发热点。 相似文献
46.
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叶表皮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3个种的叶表皮形态特征,分析圆叶乌桕在石灰岩地区生长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叶下表皮细胞小且呈无规则型,细胞排列紧密;气孔集中分布于下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相对最小;气孔类型是无规则型,无副卫细胞;圆叶乌桕上下叶表皮有厚角质层和蜡质层,蜡被呈片状和网状。圆叶乌桕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反映了它对石灰岩生境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47.
超微结构表明,白蜡虫雌、雄若虫口器结构相同,均由外部的口针、下唇和唇基板,以及内部的口针囊和幕骨组成,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口器具口针囊,幕骨发达;(2)上唇退化,下唇短小、不分节;(3)下颚针具T型锁紧密相扣;(4)口器刚毛稀疏,感器单一.其中,口器上、下唇退化,幕骨发达,口针束伸缩可能主要受幕骨和口针囊控制,而口器感器退化则可能与其取食行为的高度特化有关.白蜡虫雌、雄虫口针长度和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而1龄、2龄若虫口针长度和直径差异显著(P<0.05).1龄若虫由于口针较短,口针束较柔软,适宜穿刺较薄的叶片,故生活在叶片上,而2龄若虫由于口针较长,口针束较为坚硬,适宜穿刺比叶片厚的树皮,故返回枝条生活,且若虫从叶片转移到枝条上生活,可能是基于寻求安全栖息地和稳定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48.
【背景】外来人侵植物紫茎泽兰自然演化出耐高温种群,其适应机制与各种生理代谢有关。【方法】本文从超微细胞化学水平,对紫茎泽兰抗高温种群、敏感种群ATP酶活性定位,明确其在高温适应性中的作用,试图阐明该草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正常情况下,紫茎泽兰ATP酶主要定位于细胞壁及细胞间隙周围的细胞壁表面;经40℃高温处理后,在不同的处理时间下,抗性、敏感种群之间ATP酶的活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以处理12h时差异最大,具体表现为抗高温种群的ATP酶活性明显高于敏感种群,ATP酶的定位点除细胞壁外,在细胞膜上也呈现大量的分布,而敏感种群在处理12h时的酶活性明显降低,只在细胞壁上有零星的分布。处理24h时,敏感种群叶片已完全萎蔫,细胞结构毁坏,细胞膜破损;而抗高温种群叶片仍然完好,细胞膜上仍有ATP酶分布。【结论与意义】经40℃高温处理后,紫茎泽兰抗高温种群ATP酶活性明显高于敏感种群,初步认为紫茎泽兰对高温的适应性与ATP酶活性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与紫茎泽兰适应性相关的入侵机理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49.
219株阴沟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测定近三年分离的219株阴沟肠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阴沟肠杆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且有耐药率逐年上升趋势,其机制可能与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外膜微孔蛋白改变及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究泌尿生殖道非淋茵性感染的病原学以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2011年12月确诊的2136例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标本采集,对病原体及其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淋茵感染泌尿生殖道病原茵主要为CT及支原体,男性患者CT感染率高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率高于男性患者,此外,念珠茵、滴虫及其他难以检出细菌亦属于致病病原茵的一种;在12种抗生素中,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均〉80%,罗红霉素、红霉素及环丙沙星敏感度较低,均〈20%。结论:非淋茵感染泌尿生殖道病原菌主要为CT及支原体,男性患者CT感染率高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率高于男性患者,病原茵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交沙霉素耐药性较低,但不同地域病原茵耐药性亦存在差异,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