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潜蝇姬小蜂Diglyphus属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其分布广泛,种类多样,是潜叶蝇的优势寄生性昆虫;潜叶蝇是危害水稻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同形潜蝇姬小蜂D.isaea(Walker, 1838)和波氏潜蝇姬小蜂D.poppoea Walker, 1848,安纳潜蝇姬小蜂D.anadolucus Doganlar, 1982,卡布潜蝇姬小蜂D.chabrias(Walker, 1844)的外形相似,需进一步挖掘4种小蜂在形态结构上的种间差异,为其在形态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比例(multivariate ratio analysis, MRA)对40头标本的25个形态特征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4种小蜂种间形态差异,筛选出了多个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在25个形态特征中,4种小蜂种间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前翅(fw.l),后翅(hw.l, hw.w)和体长(b.l)是主成分1和2的代表指标;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b.l∶c.l、hw.w∶ptl.l、hw.w∶mst.l和ppd...  相似文献   
12.
基于SIFT特征和近似最近邻算法的医学CT图像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医学X线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 InvariantFeature Transform,SIFT)特征和近似最近邻算法的检索方法。首先通过SIFT算法得到图像的特征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再采用近似最近邻算法进行SIFT特征向量的匹配搜索,得到数据库中与参考图像最相似的图像序列。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能检索到与目标图像细节相符的结果,大大提高了检索速度。与传统的基于纹理的检索方法相比,查准率和检索结果与目标图像的相似程度方面更佳,符合医学CT图像检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贵州水城大河边煤矿晚二叠世龙潭组的植物茎干化石Guizhouoxylon dahebianense gen. et sp. nov., 茎具清楚生长轮,髓部较大,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原生木质部由环纹管胞、稀螺纹管胞组成,后生木质部包括有密螺纹管胞和密螺纹至梯纹增厚的导管组成,导管近端部的穿孔板椭圆形,梯纹至网纹增厚。次生木质部密材型,射线单列,一般低矮,管胞自内向外由梯状纹孔变为不规则拥挤分布的具缘纹孔,偶而可见木薄壁细胞。根据后生木质部中导管的穿孔板类型与低等被子植物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相似,也讨论了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金银花尺蠖幼虫取食量及食物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研究不同温度(19℃、22℃、25℃、28℃和31℃)对金银花尺蠖幼虫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温度(19℃和22℃)时金银花尺蠖幼虫的取食量和取食速率比较小,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比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银花尺蠖幼虫的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均逐渐增大,到2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07.36 mg、27.47 mg/d、58.45%、20.81%;高温(31℃)时取食量明显减少,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明显降低。根据所建立的平均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食物利用率与温度间的回归模型计算得出,金银花尺蠖幼虫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最大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15℃、25.02℃、25.38℃和25.30℃。  相似文献   
15.
迷走神经在心率变异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He SY  Hu SJ  Wang XH  Han S 《生理学报》2002,54(2):129-132
采用功率谱和近似熵 (approximateentropy ,ApEn)的方法 ,分析清醒家兔在双侧迷走神经保留 ,右、左侧迷走神经切断以及双侧迷走神经同时切断时心搏间期 (RRI)的变化。结果显示 :双侧迷走神经保留时功率谱中高频功率 (HF)、低频功率 (LF)及ApEn值均高于双侧及单侧迷走神经切断时 (P <0 0 5 ) ,LF/HF比值最小 ;切断单侧迷走神经 ,ApEn变小 ,LF/HF比值在右侧迷走神经切断时增大 ,而切断左侧迷走时LF/HF比值无明显变化 ;双侧迷走神经切断后LF/HF比值最大 ,ApEn最低。结果表明 :心率变异主要由迷走神经调节 ,右侧迷走神经起主要作用 ;传统心率变异性测量方法与非线性方法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复杂度脑电地形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电地形图是近年脑电分析的热点之一。通过对各种复杂度算法的分析得出,近似熵由于所需要的时间序列长度较短,大大减少了脑电非平稳性所带来的困难,且无需粗粒化,在对生物医学信号的复杂度分析中有其一定的优点,采用近似熵对多道脑电信号的复杂度运算结果,通过空间插值,构建复杂性动态脑地形图,以便于观察大脑各部EEG信号复杂度在同一时刻的相对强弱关系和这种关系随时间的变化。并通过对一些脑疾病患者脑电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近似贝氏计算推论台湾海峡沿岸秋茄种群的拓殖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宇  吕佳  李俊清  肖国生 《生态学报》2015,35(13):4304-4313
由于地理关系,台湾海峡两岸的红树植物组成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都以耐寒性较强的秋茄为优势种。中国台湾(以下简称"台湾")与大陆仅一水之隔,因此台湾的秋茄种群来源最有可能来自东南沿海种群,然而台湾南、北红树植物种群的拓殖路线以及与大陆东南沿海种群的遗传关系的研究至今仍未见报道。通过SSR分子标记,利用近似贝氏计算(Approximate Bayesian Computation)推测海峡两岸4个分布区域秋茄的起源及其拓殖路线。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种群出现明显分化,大陆东南北部种群与其他种群间分化程度最高。通过推测台湾北部种群起源可追溯到29000—48400a前,早于末次冰期时间,且台湾北部种群遗传结构与大陆东南南部种群最相近,推测它们可能共同起源于南方祖先。大陆东南沿海南北种群的溯祖时间约为15.1万年至25.2a年前,约为更新世中期末,则意味东南沿海南、北种群的遗传分化可能受到更新世后期气候变化与海侵海退的影响而出现隔离,或东南沿海南、北种群可能来自不同的起源。而台湾南部种群与台湾北部种群的相似性,表明台湾南部种群是由北部种群拓殖而来,近似贝氏计算亦支持这个假说。因而,可以推测海峡两岸秋茄的拓殖路线是从大陆东南南方种群随黑潮迁移至台湾北部,再从北部拓殖到台湾南部。利用近似贝氏计算推论台湾海峡两岸红树林种群起源及拓殖路线,为未来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植物的生物地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蒋晓红  常琼琼  段琛  侯晓晖 《昆虫学报》2019,62(9):1090-1101
【目的】通过发现更多的形态特征,以实现库蠓属Culicoides近似种的准确鉴定和区分。【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新替库蠓Culicoides newsteadi Austen成虫的形态特征细节,包括具有重要鉴定意义的结构特征,如两性成虫的复眼、触角、触须、口器、中胸盾板、小盾板、翅、后足胫节、爪和生殖器等结构。【结果】发现新替库蠓雌成虫具有6种触角感器,包括腔锥感器、短毛形感器、长毛形感器、刺形感器、直锥形感器和弯直锥形感器;雌雄成虫的盾斑均呈卵形;雄成虫的阳基侧突端部具复杂分支。雌成虫的复眼连接处距离为1.3个小眼面;雌成虫大颚呈剑状,具14~17枚三角形齿;雄成虫后足胫节具16~19枚端梳。【结论】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获得的形态特征不仅为蠓科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而且为流行病研究和疾控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进而为蠓科昆虫形态信息的数字化、立体化和网络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从山东蒙山采到一丝孢真菌新种,即木生梭格孢Dictyodesmium lignicola sp.nov.。新种具宽纺锤形、梭形的分生孢子,无喙,与榆梭格孢Dictyodesmium ulmicola的窄纺锤形分生孢子具喙不同;新种与近似种竹梭格孢Dictyodesmium bambusicola相比具较大的分生孢子。本属为中国首次报道。文中提供了新种的拉丁文和英文描述并附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20.
局灶性脑缺血的早期无创诊断在临床实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SD(Sparague-Dawley)大鼠建立了局灶性脑缺血的动物实验模型,记录了缺血前后缺血区域和正常区域的脑电信号EEG。由于近似熵复杂度算法所需时间序列长度较短,大大减少了脑电信号非平稳所带来的困难,且无需粗粒化,采用近似熵对局灶性缺血动物实验模型的脑电信号的复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缺血前后缺血与非缺血区域的近似熵均有着易于区分的特征,因此EEG信号的近似熵分析可以用于对局灶性缺血的脑损伤程度进行诊断,并区分损伤区域和非损伤区域,有望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