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2013年8月1日,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微生物学会召开了第一届环渤海地区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联席会。会议在河北省保定市卓正国际酒店举行。河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张利平教授、山东微生物学会理事长陈冠军教授、辽宁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冯敏研究员分别就各学会的工作情况发表讲话。冯敏副理事长代表李莉理事长介绍了辽宁省微生物学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史、学会建设、学术交流活动、学科发展等,介绍了学会与中国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  相似文献   
92.
简介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收集、鉴定、评价,优良菌种选育、保藏、供应及对外交流开展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3.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原所长、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沈阳大学原校长,辽宁省科协副主席,沈阳市科协主席,《生态学杂志》主编,著名土壤学家、环境工程与生态学家孙铁珩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3年7月2日16  相似文献   
94.
基于生态效率的辽宁省循环经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瑞玲  佟连军  宋亚楠 《生态学报》2011,31(16):4732-4740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相辅相成。基于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是考量区域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又基于目前对于循环经济与生态效率结合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以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对我国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省份——辽宁省的循环经济发展作以综合衡量。通过生态效率度量模型与循环经济度量模型,以辽宁省1990~2008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分别计算了19a间辽宁省各年的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生态效率,进而综合评价了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轨迹。研究表明:在19a间,辽宁省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经历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19a间,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状态总体上处于循环性不断增强的状态,即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压力不断减小。研究证明了辽宁省2002年实行循环经济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全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95.
《微生物学杂志》2014,(2):F0002-F0002
<正>简介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是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组建的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离、收集、鉴定、评价,优良菌种选育、保藏、供应及对外交流开展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技术研究。本中心拥有完备的菌种保藏管理设施,拥有可容纳50000株菌种的低温保藏库和可保藏  相似文献   
96.
基于SPEI的辽宁省玉米生育期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永强  李玲慧  路洁  张若凝 《生态学报》2021,41(18):7367-7379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探究玉米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干旱特征,对于预防干旱灾害对作物造成的损失,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1967—2018年辽宁省33个国家级气象台站逐日观测数据,计算了不同月尺度下玉米各生育期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结合干旱频率及干旱站次比综合分析了干旱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辽宁省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以13.31 mm/10a的速率减少,与SPEI呈显著正相关(P<0.01);气温以0.25℃/10a的速率显著上升(P<0.01),与SPEI呈负相关。(2)播种-出苗期、出苗-拔节期和喇叭口期SPEI在时间上均呈上升趋势,抽雄期和成熟期呈降低趋势;在空间上全生育期SPEI表现为西北向东南递增趋势。(3)全生育期干旱站次比以0.41%/10a的速率上升;出苗-拔节期干旱站次比呈减少趋势,其他生育阶段均呈上升趋势;发生干旱类型频次区域性干旱 > 部分区域性干旱 > 局域性干旱 > 全域性干旱。(4)全生育期干旱频率整体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特征,且干旱频发区主要在辽西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轻旱 > 中旱 > 重旱 > 特旱。(5)出苗-拔节期为干旱站次比最高的时期;SPEI平均值和不同等级干旱频率最高的时期均为播种-出苗期。该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农业干旱风险评价以及抗灾减灾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李卓群  刘星才 《应用生态学报》2021,32(11):4059-4067
深入理解高温热浪天气的变化特征、辨识其影响因素,对于科学防控高温天气的危害、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61—2019年6—8月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的日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数据,分析日最高气温(Tx)、日最高体感温度(AT)和高温热浪(连续3 d≥35 ℃)的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气象因子对AT的影响。结果表明: 1961—2019年,辽宁省各站点6、7和8月Tx的平均值分别为26.19、28.29和28.14 ℃,气候倾向率平均值分别为0.17、0.20、0.17 ℃·(10 a)-1,AT的平均值分别为27.35、31.13、31.08 ℃,气候倾向率平均值分别为0.38、0.35、0.28 ℃·(10 a)-1。6—8月,研究区各站点Tx、AT与其气候倾向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夏季Tx、AT低值区的增温幅度大于高值区,应重视研究区夏季Tx、AT低值区的高温防御。6—8月,各站点日最高气温≥35 ℃日数平均值为0.85 d·a-1,6、7月明显大于8月,高值区主要位于辽宁西部,低值区主要位于辽宁南部和滨海地区,平均增加速率为0.20 d·(10 a)-1。各站点多年平均高温热浪次数为0.071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南部和滨海地区未出现高温热浪事件。关联度分析表明,6月最高体感温度与相对湿度关系最密切,而7月和8月最高体感温度与最高气温关系最密切。因此,在高温天气预报预警中应充分考虑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微生物学杂志》2007,27(2):F0004-F0004
辽宁省微生物工程研究与应用开放实验室2003年由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依托于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是辽宁省微生物工程研究领域的开放平台。现有科技人员12人,高级职称5人,博士2人,在读研究生5人.  相似文献   
99.
辽宁省主栽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主栽水稻品种及育种骨干亲本的抗瘟基因型,有助于了解不同抗病基因在品种中的分布,为抗病品种选育及品种布局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辽宁省24份水稻材料,根据7个抗稻瘟病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各品种的编码区序列,对扩增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各基因在24个品种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24个主栽水稻品种均不携带Pi21、Pi36、Pi37或其抗病等位基因,而Pid2、Pid3、Pita和Pik/Piks/Pikm/Pikp在24个品种中以不同突变类型及不同频率出现,其中,在2个品种中检测到Pid2抗病基因及Pid3的抗病等位基因;4个品种检测到Pita的抗病等位基因,Pita的等位基因中新发现的几处碱基突变并未影响抗病基因的功能;所有品种中均无与Pik及其复等位基因完全一致的序列,但利用携带AVR-pik的稻瘟病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辽粳454和沈农265携带的Pik等位基因可能仍具有抗病基因功能。  相似文献   
100.
《微生物学杂志》2011,(1):F0004-F0004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是隶属于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的公益类科研机构.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专业从事微生物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科研单位之一,是辽宁省微生物学会的挂靠单位,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微生物学杂志》的主办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