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雷声云  吕海利  郑春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1):1313-1316, 1325
目的探究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s)的改变。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组织学确定的健康子宫者60例(NC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0例(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5例(HSIL组)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57例(CSCC组),PCR测定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PCR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测定各组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结果HSIL组、LSIL组及CSCC组高危HPV与NC组比较阳性率显著升高,CSCC组(98.24%)显著高于HSIL组(72.73%)和LSIL组(5.8%),HSIL组显著高于LSIL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SIL组、HSIL组及CSCC组中与NC组比较显著升高的基因比例为C/C型,CSCC组C/C型基因比例为70.18%,HSIL组(58.18%)C/C型基因比例显著高于LSIL组(0.18%)(P<0.05)。与HPV阴性比较,C/C型基因比例在HPV阳性中显著升高(P<0.05)。通过调整年龄因素,C/G基因型HPV感染风险上升到3.120(95%CI:0.847~4.995),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3.876(95%CI为0.935~5.336);C/C型基因HPV感染风险上升到3.574(95%CI为0.893~4.912),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到5.137(95%CI为0.967~5.776)。结论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与HPV易感性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2.
糖尿病作为一种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脑组织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目前,糖尿病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叉头样转录因子(PI3K/AKT/FOXO)通路是自噬的重要上游调控机制。本文概述了PI3K/AKT/FOXO信号通路可调控Gs, Bnip3和Spk2等基因的表达;GS可以通过调控Gln-mTORC1通路,从而激活自噬;BNIP3促进LC3表达,上调自噬水平; 此外,AMPK-FOXO3a-mTORC1也是自噬的重要上游调控机制。以上研究提示,FOXO3a可能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ACD)治疗的重要靶点。通过本综述为临床上治疗DACD及其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依据和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行腹腔镜子宫全切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糖水平及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60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B组(60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全麻。观察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肽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和差异,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 组(P<0.05),苏醒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建立气腹前(T1)、建立气腹后1.5 h(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 观测点平均动脉压(MAP)高于A组(P<0.05)。建立气腹前(M1)、建立气腹后1.5 h(M2)、术后第1 d(M3)、术后第3 d(M4)观测点胰岛素、C肽水平低于A组(P<0.05)。M1-M4观测点血糖高于A组(P<0.05),M2-M4观测点胰高血糖素水平高于A组(P<0.05)。M1-M4观测点补体C3、C4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全麻麻醉效果更好,且有助于维持腹腔镜子宫全切T2DM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补体C3、C4水平,而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可维持血糖水平稳定,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994.
995.
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主要分布于我国境内,属于典型的洞栖食虫性蝙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保护价值。近年,在湘西州境内的16个溶洞中对其栖息生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共记录到其个体12942只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蝠是该区域溶洞中的居留型优势蝠种,具有集群冬眠的习性。每年的9月中下旬开始逐步聚群冬眠,翌年的3月底开始苏醒,其夏季的繁育场所非常隐蔽,通常位于人无法进入的洞段或人迹罕至的洞穴。总体上,其栖点主要集中于距洞口150—200 m(91.60%)的洞段,离地高度6—10 m(91.75%),多以“双足悬挂”的栖姿将身体悬空倒挂于洞道的顶壁。其体温与栖点温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具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2=0.8886)。其栖点安全性春夏季高,秋冬季中等偏低。中华菊头蝠作为该区域洞栖性蝙蝠的优势种,在维持洞穴生态系统的稳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洞穴生态系统中蝙蝠伞护性的研究有助于洞穴生态保护教育及对蝙蝠种群的保护实践。  相似文献   
996.
【背景】近年来,由于栖息地减少、农药的大量使用及病原菌侵染等综合因素,导致全世界的熊蜂种类与数量逐年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可通过微生物在自身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的抑菌物质进行有效抑制或杀灭。【目的】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长期生存在野外环境中,其肠道内存在着大量微生物资源。从短头熊蜂肠道内筛选拮抗菌株,并对其抑菌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牛津杯双层法筛选拮抗菌株,测定抑菌活性最佳菌株发酵液的抑菌物质稳定性与抑菌广谱性等抑菌特性,并借助细胞膜通透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等试验探究其抑菌机制。【结果】得到了5株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拮抗菌株,其中果杆菌(Fructobacillus tropaeoli)CZ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这5种病原指示菌都具有高度抑菌效果。菌株CZ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可达到(21.21±0.25) mm,在121 ℃处理后仍具有67.36%以上的抑菌活性,调整pH值为10.0时仍具有78.16%的抑菌活性。【结论】短头熊蜂肠道微生物资源较丰富,尤其是果杆菌(F.tropaeoli)CZ01具有抑菌活性高、稳定性好、抑菌谱广等特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研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接诊的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行宫腔镜电切术)和对照组(n=45,行宫腔镜定位诊刮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围手术期指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P=0.04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延长(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但是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6.67%和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3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OR=1.251,95%CI(1.013-1.537)]、年龄[OR=1.117,95%CI(1.033-1.449)]、流产次数[OR=1.219,95%CI(1.011-1.449)]、息肉数目[OR=1.320,95%CI(1.090-1.670)]以及合并子宫内膜炎[OR=1.344, 95%CI(1.110-1.902)]均是造成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针对年龄较大、肥胖、流产次数过高、息肉数目过多以及合并子宫内膜炎患者建议及时进行随诊,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联合血清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9例接受TUR-BT治疗的NMIBC患者,根据是否TUR-BT后复发分为复发组(n=32)和未复发组(n=77),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PNI、CXCL5及YKL-40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PNI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对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109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32例,复发率为29.36%。复发组多发肿瘤、肿瘤T1期、低分化比例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高于未复发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术前PNI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肿瘤、肿瘤T1期、低分化肿瘤、血清CXCL5升高、YKL-40升高为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NI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NI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92、0.780、0.955,灵敏度分别为78.12%、53.13%、84.37%、96.87%,特异度分别为74.03%、97.40%、59.74%、79.22%。术前PNI联合血清CXCL5、YKL-40水平预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AUC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CXCL5、YKL-40水平升高是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NI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9.
在特定时间(12、24、48、72h)内,研究了Pb^2+和Cd^2+对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和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a viviparrus)3种水生动物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Cd^2+对三者的致毒效应都明显强于Pb^2+;3种动物中,草履虫最敏感,而圆田螺耐受能力最强;随单一毒物浓度的增大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两者的致毒效应都显著增大,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二者复合作用时,对3种动物的致毒效应主要表现为与二组分的浓度比例有关.复合致毒效应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并且浓度和暴露时间的交互作用对3种水生动物毒性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日本三角涡虫摄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光强度、温度变化、食物种类、饥饿程度以及破坏耳突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涡虫摄食行为的影响。弱光和低温最利于涡虫摄食;4种人工饲料中,涡虫偏爱食熟的鸡蛋蛋黄;在一定范围内,饥饿时间长短与摄食强度呈正相关;破坏耳突后涡虫的摄食能力基本消失,“脑”对涡虫摄食是否有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