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饲养黄曲条菜跳甲实验种群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芸  尤民生  侯有明 《昆虫知识》2005,42(5):578-581
介绍一种简便可行的饲养黄曲条菜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F.)的新方法———整苗大瓶罩养法。用5种植物根部饲养越冬代,黄曲条菜跳甲均可成功地完成其生活周期,未成熟期最高存活率为63.3%,成虫平均寿命最长为219.2d,平均产卵量最大为192.4粒雌。  相似文献   
62.
选择28S rDNA D2区基因,针对GenBank中姬小蜂科总计542条相关序列,借助Blast Align、MUSCLE及TN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亚科水平的姬小蜂科快速DNA分类鉴定方法。建树结果对目前分类系统中姬小蜂科4亚科分类体系(Bouek,1988)予以支持;综合分析结果基本支持对于姬小蜂亚科以及灿小蜂亚科的分族、分属方法。同时对地位不明的两属Anselmella和Ophelimus的分类学地位提出了假设。  相似文献   
63.
记述了阔柄跳小蜂属1新种:廖氏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liaoi sp.nov.,并给出了其形态特征图。廖氏阔柄跳小蜂与Mstagnarum很相似,但廖氏阔柄跳小蜂雌虫柄节最宽处在基半部,生殖器明显长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短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3倍;而M.stagnarum雌虫柄节最宽处在端半部,生殖器短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明显长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4倍。研究标本,包括正模,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正模:♀,北京市海淀区,2007-V-20~23,育自Eriococcus abeliceae,武三安采;副模:12♀♀,8♂♂,同正模。 词源:种名是为纪念已故廖定熹教授,他对中国跳小蜂分类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4.
双斑长跗跳甲Longitarsus bimaculatus Baly成虫取食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 L.)叶片,受害叶焦枯脱落;幼虫钻入根内取食,以须根受害最重。描述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观察成、幼虫的行为习性,对成虫的活动、取食、交配等行为作了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65.
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天敌——莲草直胸跳甲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来小龙  马瑞燕  胡炜 《昆虫知识》2008,45(3):480-482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是一种水陆两栖的重要外来入侵种,是中国国家环保局公布的首批9种重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Vogt是目前控制喜旱莲子草最有效的天敌昆虫。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作了描述。卵块成"八"字形,孵化需要高湿度的保持;幼虫有趋嫩性,幼龄幼虫一般取食叶片的下表皮,2、3龄幼虫取食量很大;老熟幼虫在茎秆上咬一个圆形的洞,进入茎秆中化蛹,并咀嚼咬下的植物组织,吐出后塞住洞口;成虫羽化6d后交尾,雌虫产卵于顶叶的背面。  相似文献   
6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跳甲属Altica北京有分布的7个种的卵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7种卵在卵的大小、卵壳表面纹饰的形状、纹饰突起的程度、孔洞的多少等均存在明显差异。据此探讨了卵的表面形态结构在分类和系统发育中的作用,同时还探讨卵的形态结构与昆虫生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印楝素乳油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控制作用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生命表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害虫累积为害量指标,用以描述和比较某一时间段内害虫动态持续为害力大小.应用该指标分析印楝素乳油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种群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对成虫显著的忌避作用是其对种群控制的主要机理.印楝素0.50ml·L^-1对成虫的忌避率为83.75%,种群趋势指数I值降为0.3354,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863.采用田间试验获得的结果,避免了室内测定的空间限制,因而是评价异源植物次生化合物对害虫忌避作用的主要依据.该指标在以害虫控制为目标的动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敏感性差异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2个室内试验种群(蔊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和1个田间自然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结果表明,蔊菜试验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最低,为30.3459mg.L-1;田间自然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最高,为77.8448mg.L-1,与蔊菜试验种群相比的敏感性指数为0.39。对不同种群黄曲条跳甲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田间自然种群AChE活性最低,与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田间自然种群GSTs活性最高,与蔊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黄曲条跳甲蔊菜试验种群CarE活性最低,田间自然种群CarE活性最高,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的敏感性下降可能与AChE活性的降低,与CarE、GSTs的活性提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裴志凤 《蛇志》2009,21(3):227-22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然而.治疗时部分患者在症状缓解的恢复期或迟发性神经病发病前。多在急性中毒后48-96h。病情会出现危急变化,甚至死亡,这种现象在临床上称为“反跳”。此症状在中毒早期如果治疗、护理不及时.发生率极高。因此,在救治时应把握有机磷中毒反跳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反跳的先兆症状.及早治疗,降低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2005年1月~2008年3月收治6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由于抢救护理措施得当.56例患者抢救成功.其中5例发生反跳14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记述长尾小蜂科Torymidae中国1新纪录属毛盾长尾小蜂属砌Amoturoides,及中国l新纪录种短柄毛盾长尾小蜂Amoturoidesbreviscapus Girault,1932.提供了形态描述、寄主、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