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三氧化二砷诱导细胞凋亡对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在细胞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三氧化二砷(As2 O3) 诱导MGC- 803 细胞凋亡,通过罗丹明123 和Hoechest33258 对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利用具有光子计数成像能力的超高灵敏度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与未加入As2 O3 的对照组细胞的区别,发现As2 O3 在诱导细胞凋亡时可引起线粒体内膜电位差减小  相似文献   
62.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是植物响应外界胁迫的重要途径, 也是构成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关键因素。根系分泌物与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密切相关, 研究胁迫条件下不同修复潜力植物间根系分泌物的释放特征有助于揭示植物修复的内在机制。该文借助根际袋土培试验研究了苯并[α]芘(BaP)胁迫下5种羊茅属(Festuca)植物根系不同生长期(30-70天)几种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分泌特征。结果表明: 1) BaP浓度在10.25-161.74 mg·kg-1范围内时, 待试植物能有效地促进土壤中BaP的去除, 其修复潜力依次为苇状羊茅(F. arundinacea) > 草原羊茅(F. chelungkiangnica) ≥ 毛稃羊茅(F. rubra subsp. arctica) ≥ 贫芒羊茅(F. sinomutica) > 细芒羊茅(F. stapfii)。2) BaP胁迫增强了植物根系对可溶性糖的分泌: 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胁迫期的延长, 其分泌量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3) BaP胁迫促进了植物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的释放, 植物的修复潜力越大, 有机酸高峰值出现时的胁迫浓度越高; 组成成分较稳定, 草酸、乙酸、乳酸和苹果酸为主要组分(>97.34%), 在修复潜力较强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微量的反丁烯二酸。4) BaP胁迫对氨基酸种类影响不大, 但对分泌量影响较大。其中, 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的分泌量随BaP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剧增; 脯氨酸、羟脯氨酸和天冬氨酸近乎以加和效应甚至协同效应的形式参与植物对BaP胁迫的应激反应: 参与应激组分的分泌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剧增, 植物的修复潜力越强, 参与的组分越多。可见BaP胁迫下, 5种羊茅属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几种低分子量有机物的释放特征与植物自身的修复潜力有关: 修复潜力越强, 释放量越多且成分也越复杂, 并呈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及生理可塑性。  相似文献   
63.
体外抑菌法研究了六种不同相对分子量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壳聚糖的抑菌机理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斯钙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 WN  Zhu GJ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3):225-228
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最早在硬骨鱼中发现,起着调节钙/磷平衡的作用.近年来在人和其它哺乳动物中发现也存在STC,先后分别命名为STC1和STC2.STC1基因可以产生两种形式的STC:一个是分子量为50kD的多肽,被称作STC50;另一种是一组分子量较大的不同形式的STC,被统称为big STC.STC1和STC2均可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STC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并且在心血管疾病、炎症细胞迁移、胚泡着床和子宫的蜕膜化等多方面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壳聚糖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测定最小抑制浓度和相对抑制率,观察了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对壳聚糖抑制植物病原细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tovara Var carotovara、油菜黄单孢菌绒毛草致病菌Xanthamonas campestris Pv holcicola、丁香假单孢菌黍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pyings Pv panici)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分子量和脱乙酰度的增大,壳聚糖的抑菌效果相应降低,而且各种病原细菌对不同,壳聚糖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6.
两种阳离子纳米基因载体及植物基因介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阳离子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和壳聚糖(chitosan, CS)作为两种植物基因载体,分别制备了载基因PEI纳米粒(PEI/DNA)和壳聚糖-DNA纳米粒(CS/DNA),并对其形态、粒度分布、包封率、DNA结合的稳定性及纳米颗粒对DNA的保护等方面进行表征.并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进行植物细胞转染,比较两者转化效率.结果表明PEI/DNA纳米粒稳定性,对DNA的保护以及转染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壳聚糖-DNA纳米粒.  相似文献   
67.
核定位信号肽提高核糖体区打靶载体转染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糖体区打靶载体(10~14 kb)是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的一种具有定点整合能力的非病毒载体,具有安全性好及长期稳定表达的特点,但是较低的转染率成为其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障碍.核定位信号肽可以促进非病毒载体进入细胞核,从而提高其转染效率.但是核定位信号肽提高外源基因表达的能力却严重受到其与DNA偶联方式及偶联剂的影响.采用偶联剂SPB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将核糖体区打靶载体与SV40 核定位信号肽有效结合,并且可以防止其被DNase降解.应用聚乙烯亚胺转染人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核定位信号肽可以在60 min内携带12 kb的质粒DNA进入细胞核.转染后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GFP表达,结果显示转染率提高了4~5倍.聚乙烯亚胺是一种毒性小,而且价格低廉的高分子转染试剂,广泛被应用于体内基因治疗的研究中,上述研究将会促进核糖体区打靶载体在临床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高质量粘粒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是HMW DNA的长度至少为粘粒载体容量的10倍,通常粘粒载体的容量为30~50 kb,因此提取的HMW DNA应不小于500 kb.HMW DNA在制备时不能受到任何物理的剪切力,以免DNA断裂和损伤.利用琼脂糖凝胶包埋制备的DNA胶块经裂解和纯化后发现其DNA长度远大于500 kb,明显优于商品化试剂盒提取和酚抽提法.用BamHⅠ、Sau3AⅠ、XbaⅠ和HindⅢ对DNA胶块进行不完全酶切研究表明,构建文库常用的Sau3AⅠ并不适合胶块内酶切反应,而BamHⅠ酶切B.cepacia HMW-DNA效果较好,产生的DNA片段集中在20~50 kb之间,完全适合粘粒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为B.cepacia大插入片段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以及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DNA分子量标准制备技术: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分子量标准是一组分子量大小已知的DNA片段混合物,用于指示核酸电泳中未知样品的分子量大小,从而帮助实验人员判断DNA样品的性质。因而DNA分子量标准成为目前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种电泳耗材。综述了目前各种DNA分子量标准产品的制备方法和技术原理及近年来该领域的一些技术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0.
The low-molecular-weight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 tases (PTPase) exist ubiquitously in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We report here the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ctive and soluble PTPase from Thermus thermophilus HB27 in Escherichia coli. This PTPase has an optimum pH range of 2.8-4.8 when using p-nitrophenyl phosphate as the substrate. The thermal inactivation results indicate a high thermal stability of this enzyme, with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75℃ for activity. It can be activated by Mn^2+, Mg^2+, Ca^2+, Ba^2+, and Ni^2+, but inhibited by Zn^2+, Cu^2+, Cl^-, and SO^2-.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heat-resistant PTPase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vivo in the adaptation of the microorganism to extreme temperatures and specific nutrition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