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3篇
  免费   720篇
  国内免费   32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1.
92.
超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振动波,兼具波动效应、力学效应和热效应.这3种效应在临床中均有较大应用价值,可用于疾病的成像诊断、辅助给药、调控以及热消融治疗等.超声技术所具有的非侵入性、穿透力强、空间分辨率高等特性,使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大量学者将超声技术应用于抑郁症诊疗.本文主要从超声成像、超声定点给药、超声调控、超声诱导抑郁几个方面总结近十年来超声技术在抑郁症中的应用,以期为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改进传统经皮穿刺抽取脑脊液的方法,提高采集大鼠脑脊液动物存活率。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穿刺组和改良穿刺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不进行穿刺。传统穿刺组按反握抓持法进行穿刺取样。改良穿刺组采用左手固定大鼠头部,将其抬高至约135°,右手正握改良1 ml注射器,以枕骨隆突和第一颈椎为标志定位枕骨大孔,在枕骨大孔中心偏下平行进针,抽取脑脊液。分别于第1、4、7日抽取大鼠脑脊液,每次抽取记录取样时间、采集量、脑脊液性状,抽取后3 d观察大鼠存活情况,选取存活大鼠进行重复采样。结果: 传统经皮穿刺取样法采样成功率为63.33%,三次重复采样动物存活率为10%;改良经皮穿刺取样法采样成功率为86.67%,三次重复采样动物存活率为50%,相比传统采样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 改良经皮穿刺取样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成功率高。操作无需定位设备,单人可以完成。动物反复取样存活率高,方便进行脑脊液重复采样。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T4)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7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SAH)(n=18)、蛛网膜下腔出血+甲状腺素组(SAH+T4)(n=18)、蛛网膜下腔出血+溶剂组(SAH+溶剂组)(n=18)、假手术组(n=18)。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模型,术后行颅脑CT平扫,建模后立即开始给药,按3 μg/100 g腹腔注射,每隔24 h一次,连续3 d,SAH+T4组予甲状腺素干预,SAH+溶剂组予等体积溶剂干预,均在建模后72 h处死;各组6只大鼠经多聚甲醛灌注处死后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及p-Akt蛋白、6只用TUNEL法检测凋亡,6只用干湿重法做脑水肿含量检测。结果:建模成功后SAH组及SAH+T4组、SAH+溶剂组大鼠的脑组织肿胀明显,蛛网膜下腔可见暗红色血凝块。SAH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凋亡率、HIF-1α蛋白、p-Akt蛋白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SAH+T4组神经行为学评分、HIF-1α蛋白、p-Akt蛋白均较SAH组明显增高,其脑含水量、凋亡均较SAH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T4替代治疗可以上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通过激活三磷酸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使凋亡率减小,最终大鼠行为学得以改善,对大鼠脑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
为了解2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 GV)对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的生长和对难溶性磷酸盐利用的影响,采用沙培盆栽方式,研究了南美蟛蜞菊在接种AMF与添加难溶性磷酸盐的生长和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磷限制环境下FM对南美蟛蜞菊的侵染率达55%~69%,GV的侵染率达到63%~80%。添加难溶性磷酸盐后,2种AMF均促进了南美蟛蜞菊茎的伸长(FM:+46%; GV:+65%)、总生物量的增加(FM:+27.2%; GV:+40%)和磷含量的增加(FM:+36.6%; GV:+40.7%)。对比FM,GV对植物利用难溶性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南美蟛蜞菊与2种AMF形成的共生体系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对营养资源的利用,提高对难溶性磷的吸收效率可能使得南美蟛蜞菊在营养贫乏的环境中更好地建立种群。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互联网教育对超声专业住培医师教学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接受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9年1~4月的住培医师为对照组,以2020年1~4月的住培医师为实验组。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实验组以互联网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两组住培医师通过考试成绩(笔试及技能)及问卷调查方法评估不同时期超声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笔试和技能考核成绩低于对照组(P<0.05),考试通过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住培医师认为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交流能力、提高技能操作、满意带教老师、师生互动良好5个方面的肯定评价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培医师在关注人文关怀、临床思维培养2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培养自学能力方面的肯定评价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教师对实验组的教学气氛活跃、住培医师态度积极性及检查操作规范、报告书写规范4个方面的评价较低(P<0.05);教师对两组的课程安排与进度合理性的评价无差异性(P>0.05)。结论短期研究结果显示,以互联网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对超声住培教学质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需加以教育经验总结,为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
针对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棉田土壤盐碱化问题,研究不同生育期土壤基质势调控对棉花生长和土壤水盐的影响,为棉田节水控盐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膜下滴灌试验,以棉花灌水时期滴头下方20 cm处土壤基质势下限控制水平-50 kPa为对照(CK),在棉花的苗期(A)、苗期+蕾期(B)、苗期+蕾期+花铃期(C)设置3个基于土壤基质势下限的灌溉水平:W1(-20 kPa)、W2(-30 kPa)和W3(-40 kPa),测定棉花生长、地上干物质量、产量和土壤水盐分布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土壤基质势调控时,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干物质量均表现为:WC>WB>WA>CK;不同土壤基质势水平调控时,随着土壤基质势下限的提高,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干物质量也随之增加,其中,W1C和W2C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效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等产量构成要素均随着土壤基质势下限的升高而增加。W1C和W2C处理棉花的产量基本一致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2C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W1C处理。不同生育期土壤基质势均控制在-20或-30 kPa可以改善棉花主根区水分状况。各处理在收获期均表现为浅层积盐(0~40 cm),且膜外大于膜内;土壤基质势越高,膜内主根区(0~40 cm)积盐越少,其中W1C和W2C较其他处理减少24%。综合考虑高效生产和节水控盐,建议将当地休作期未淋洗棉田灌水时期土壤基质势控制在-30 kPa为宜。  相似文献   
98.
为充分发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引导居民使用营养标签的作用,总结1995年以来六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对营养标签的使用建议发现,美国营养标签使用建议因指南关键推荐略有差异;营养标签科普力度逐渐加大;经常提醒居民关注营养事实标签的食用份量,鼓励查阅营养事实标签选择低热量、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低钠的食品;更加重视菜单标签的推广应用。因此,我国膳食指南的修订工作应考虑加强营养标签科普,阐述营养标签修订之处,介绍新出台的餐饮食品营养标签,在居民全生命周期建议营养标签使用。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同病程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LEADDP)的临床价值及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不同病程分为3组,<10年组30例,10~20年组33例,>20年组17例,另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50名老年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ET、NO水平。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及对照组的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及血清ET、NO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和N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P<0.05);不同病程患者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NO水平随着病程的的延长而降低,ET水平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水平呈负相关,与NO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存在明显的下肢动脉管径狭窄和血流量缓慢,病变程度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与血清ET、NO水平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有效评价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早衰家兔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经腹腔连续注射 2 d 环磷酰胺50 mg/(kg?d)建立卵巢早衰家兔模型。将建模成功的10只家兔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建模一周后,治疗组家兔每天经耳缘静脉注射5×106/mL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2 mL,连续注射3 d。模型组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于治疗后 0 d、7 d、14 d和28 d,取家兔静脉血检查血清激素表达水平。于治疗后28 d,检测家兔卵巢中生长卵泡数、封闭卵泡数、黄体数、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及蛋白质相对表达量。结果:治疗前,模型组和治疗组家兔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FSH/黄体生成素(LH)、抑制素B(INHB)和抗苗勒管激素(AMH)、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家兔血清E2和INHB水平显著上升(P<0.05),FSH水平显著下降(P<0.05),FSH/LH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治疗组家兔血清E2和FSH水平周期性波动。治疗28 d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家兔血清AMH水平显著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及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生长卵泡数显著升高(P<0.05);封闭卵泡数和黄体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上调CYR61和CTGF的表达,促进卵泡生成,恢复卵巢功能,达到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