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4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32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8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通过植物的采集、培育和选种,获得了海芋、合果芋、蜘蛛兰和密穗砖子苗等4种同时具备去碳、脱氮、除磷和积累重金属的高效修复植物,并对这些植物修复污染水体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植物均能有效地处理有机物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水体.鲜重55-60g的植物,处理10LBOD5、CODCr、TP、TN、Cu2+和Cr6+浓度分别为140、280、6,8、40、10和10mg·L-1的模拟水样14d后,上述指标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0%、72%、64%、53%、75%和68%以上,植物的促进作用分别为32%、27%、27%、28%、37%和19%以上.处理后水样的pH和DO分别为6.63~7.63和3.02~3.84mg·L-1.  相似文献   
992.
创伤修复的治疗对缩短恢复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S-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 GSNO)作为一氧化氮的天然供体,具有抗菌、抗炎和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创伤修复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了解GSNO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可为将来开发治疗创伤的新疗法提供有力的依据。该文总结了GSNO在促进创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描述其抗菌活性、抗炎症反应和促进细胞增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还阐述了GSNO治疗创伤修复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3.
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 且近缘种众多; 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994.
高寒草甸不同生境粗喙薹草补偿生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补偿生长反映了植物的耐牧性, 受采食和土壤养分资源获得性的共同影响。但何种条件易于引起植物发生超补偿是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通过一项野外调查试验, 研究了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3种生境(I. 畜圈, 富养, 放牧; II. 牧道, 低养, 放牧; III. 封育草地, 低养, 不放牧)中粗喙薹草(Carex scabrirostris)的补偿生长模式与机制, 以及采食率、土壤养分和水分因子对补偿生长的相对贡献。粗喙薹草补偿生长量和分株盖度、密度及高度在生境I显著高于生境II和生境III, 在生境I和生境II均发生超补偿生长, 在生境III为低补偿。分株生物量对生长器官的分配在生境I和生境II相同, 并都高于生境II; 生物量对储藏器官的分配在生境II最高, 生境III次之, 生境I最低。储藏分配与生长分配和克隆繁殖分配间, 生长分配与有性繁殖分配间均存在负偶联(trade-offs)关系。对补偿生长贡献最大的因子是相对生长率和6月份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次是8月份土壤氮素营养和采食率。研究结果表明, 粗喙薹草的补偿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具有可塑性, 并决定着补偿生长模式随生境条件而变化。不论在富养环境或低养环境, 储藏分配高的粗喙薹草都容易发生超补偿, 富养生境条件能降低采食的负面效应, 增加植物的耐牧性。  相似文献   
995.
核糖体转录间隔子2应用于鱼类种属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万安 《遗传》2010,32(4):369-374
为了防止珍稀鱼类的非法捕捞和销售, 鱼类种属的鉴别就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 特别是形态学方法无法区分的样品(如鱼苗、鱼鳞、鱼卵、鱼肉及其加工产品等)。为了帮助珍稀鱼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文章报道了一种利用核糖体基因的转录间隔子2鉴别鱼类种属的分子遗传学方法: (1) 利用同一目鱼类5.8S rRNA和28S rRNA基因的保守性, 设计出扩增鲤形目鱼类这两个基因间转录间隔子2 DNA片段, 测序获得它们的碱基排列顺序; (2) 再根据不同鱼类转录间隔子2序列的差异, 设计出每种鱼的种属特异引物、种属鉴别标准物, 构建鱼类分子分类图谱, 利用PCR复合扩增技术鉴别鱼类种属。通过对国内不同地方采集的5种鲤形目鱼类的210个单一品种样本和40个混合样本的鉴别检验, 该方法能够准确、灵敏和快速鉴别这5种鱼, 可用于鱼类资源保护和评估、管理和开发, 特别是在渔业管理人员渔业执法、海关打击珍稀鱼类走私、防止商业欺诈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方面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996.
北京山区植被动态及生态恢复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勇  刘良云  贾建华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2876-2882
基于北京地区1979、1988、1999、2005和2009年5期Landsat数据,利用基于植被指数的像元线性分解模型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分析了北京山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动态,并通过提取植被退化和修复的区域,研究了海拔、坡度和土壤类型对生态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1988年,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基本稳定,其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1988-2000年北京山区植被严重退化,2000年以后由于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大部分区域生态恢复效果明显,2009年平均覆盖度达到72%,比1999年增加了13%.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土壤贫瘠和坡度较大区域在自然状态下的退化比例相对较高,且退化后不易自然恢复,而低海拔区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7.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07年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07年(时段Ⅱ)两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两个时段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10 ℃积温气候倾向率平均为74 ℃·d·10 a-1;时段Ⅱ≥10 ℃积温较时段Ⅰ平均增加了124 ℃·d;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双季稻的安全种植界限向北推移了0.79个纬度.196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降水量增加了1.6%,降水量≥767 mm(双季稻正常生长的需水量)的面积增加了1.13×10.4 km2.时段Ⅱ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较时段Ⅰ平均减少了8.1%;近47年中91.1%的气象站点日照时数表现为减少趋势.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呈略微减少趋势,其低值区扩大、高值区缩小.时段Ⅱ稳定通过10 ℃初日平均较时段Ⅰ提前了2 d,而时段Ⅱ≥20 ℃终日平均较时段Ⅰ推迟了2 d,两个时段 ≥22 ℃终日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98.
厦门常见观赏竹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厦门岛内外公园、绿地竹类植物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常见观赏竹31种,分析其观赏特性,并阐述其在现代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为深入了解江西省地方冬瓜种质资源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表型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对"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到的95份江西省地方冬瓜种质资源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95份冬瓜种质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幅为0....  相似文献   
1000.
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是关于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发展的理论.一方面,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种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类型的作物会导致形成相应的饮食习惯与人文环境;另一方面,饮食习惯与人文环境又会对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产生深刻影响,甚至可以引领其演变.其遗传基础是作物在传播和改良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