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快速城市化直接导致生境日益破碎化,景观连通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环境不断恶化。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能够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基于2019年6-8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解译提取的土地覆盖数据,应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评价方法识别提取了生态源地,通过构建生态阻力面和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识别了潜在生态廊道并应用重力模型对廊道系统进行了重要性分级,最后采用网络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网络进行评价和优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态网络优化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核心区面积为349.4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73%;生态源地16块,总面积85.15km2,占总面积的8.2%;潜在生态廊道120条、生态节点49个,其中一级生态廊道39条、二级生态廊道81条。在生态网络优化方面,新增4块生态源地、70条规划生态廊道和17个生态节点,规划建设20处"踏脚石",识别修复72个主要生态断裂点。实施这些优化措施后,网络闭合(α)指数、点线率(β)指数、网络连接度(γ)指数均有所提高,表明生态网络连接度得到有效优化。研究区虽具备较丰富的绿地资源,但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生态斑块破碎化、分布不均衡、连通性较差等生态问题,生态源地和廊道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永定河流域绿地以及东南部平原造林区,应重点加强研究区中北部的生态建设与修复。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对于该区域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建设与优化修复、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62.
生态空间的合理划设是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基础之一。以福建省县级市武夷山市为研究区域,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划设了武夷山市的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一般开发区,面积分别为1079.71、1267.22和375.35 km2,各占全市总面积的39.7%、46.6%和13.8%。整合空间分区结果,结合现有的自然保护地,使用最小阻力模型构建了武夷山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武夷山市识别了生态源地总面积1322.22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7.3%;确定了生态廊道755 km、生态节点55个;划分了高、中和低3种生态安全水平格局,面积分别为904.89、511.09和1392.15 km2,各占研究区面积的32.2%、49.6%和18.2%。研究结果为武夷山市的国土空间合理管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3.
为在风险评价中体现出崩岗侵蚀产生的可能性和空间趋势、分清崩岗防治中的主次区域,本研究以安溪县小流域为研究区,以崩岗为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崩岗扩张阻力面并划分危险性分区。结果表明: 研究区内崩岗周围区域阻力值较低,西北部及东南部阻力值较高,崩岗扩张阻力面形态为岛屿型。依据阻力面将研究区域分为高危险区、较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较低危险区和低危险区,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崩岗治理建议。基于阻力面形态提取出鞍部战略点共21个,较低安全区中战略点应作为预防崩岗重点区域。将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信息量法的危险性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在空间分布态势上一致,证明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危险性分区的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64.
气孔表面上边界层阻力的进一步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气孔截面看作椭圆面,把每个气孔表面上的边界层区域看作棱柱形区域,在该区域内建立一个三维气体扩散模型。通过应用计算机对模型中的气体扩散方程进行迭代计算,获得比以往更为精确的计算气孔表面上边界层阻力的公式。而该公式与Brown和Escombe的以及Cooke的公式比较,发现在气孔开度变化相当大的范围内,用后面两公式计算气孔外端效应阻力引起的相对误差为10~20%左右。  相似文献   
265.
用大鼠离体灌流肺测定肺血管通透性和血管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其主要原因是肺血管通透性和/或肺血管压力升高。我们建立了一种比较简便的离体大鼠肺灌流模型,可用于测定液体和大分子物质的跨肺血管交换,并能动态测定肺水肿程度和不同阶段肺血管压力和阻力的变化。也可用于肺的代谢和呼  相似文献   
266.
于婧  汤昪  陈艳红  张蕾  聂艳  邓文胜 《生态学报》2022,42(4):1290-1299
区域生态安全是现代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认识与评价区域生态风险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综合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水平。以张家界市2019年高分二号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使用GIS空间分析与Fragstats软件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以9个自然保护地为生态源地,以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植被覆盖度、高程、坡度、与道路距离、与水域距离构建阻力面,识别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生态安全保护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明显,生态风险呈现“中部、四周低,高值区总体沿澧水水系呈条带状延伸”的空间分布规律;(2)低、较低、中、较高、高生态风险分别占比21.59%、41.79%、22.57%、12.08%、1.98%,其中较低生态风险占比最高,高生态风险占比最低,各区县高生态风险压力排序为:永定区>慈利县>桑植县>武陵源区;(3)研究共识别出生态廊道24条,生态节点47个,生态廊道累积长达872.35km,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分别呈现“三横四纵”、“中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4...  相似文献   
267.
生态网络构建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遏制栖息地破碎的负面效应。本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态网络分析框架,包括基于“形态-质量-功能”3个维度识别生态源地、将可以表征人类活动的兴趣点数据与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构建生态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3个方面。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分析生态网络关键点和网络结构特征,并将基于兴趣点与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的生态阻力面构建方法与传统地类赋值法和传统生境风险评估模型构建阻力面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框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全域生态源地面积为1.52万km2,生态廊道长度达1956.68 km,生态“夹点”与障碍点分别为87和67个。相较传统方法,基于改进框架识别的生态网络的物质循环度、网络复杂性以及生态连通性显著提升,网络闭合度、点线率、网络连接度平均提升61.5%、28.1%、28.7%,识别的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可为生态修复提供精确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68.
目的:研究单采血浆中两种耗材-管路和贮存袋,材料和方法:以压力监测器接头(DPM)、导管流量和贮存袋耐寒性的研究关键。并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材料作比较,结果:DPM必须具有适宜的透气性(感应时间≤2s)、阻血性(能耐受40Kpa,40s),滤除率(0.5um粒子,≥90%),导管流量的准确性(与机器设定值误差<5%),稳定性(采集过程中流量误差<5%)可通过控制导管内径(3.08-3.24mm)和选择弹性PVC材料来解决,贮存袋选用耐寒PVC料。扫描电镜证实韧性断裂。结论:研制成的管路和PCS^2机器适配能取代进口同类产品,研制的贮存袋能低温保存血浆,破损率小于2‰。  相似文献   
269.
本工作观察了α-人心房钠尿多肽(α-Human 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α-hANP)对麻醉大鼠的血流动力学作用。静脉注射α-hANP(3μg/100g)后,动脉血压(ABP)、左室内压(LVP)、左室 dp/dt(LV dp/dt)、心指数(CI)和总外周阻力指数(TPRI)均明显下降,而心率(HR)无明显变化。切断迷走神经后,α-hANP 降压和 LV dp/dt 下降的程度虽有所减小,但与切断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我们的结果表明,α-hANP 对麻醉大鼠的降压机制,在于外周血管舒张所致的总外周阻力减小,以及心肌收缩性能抑制而引起的心输出量降低。  相似文献   
270.
城市化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和丧失是全球范围内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两栖动物是受城市化威胁最严重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研究城市化区域两栖动物空间分布格局,探究影响其片断化小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景观连通性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城市化对野生动物种群的作用机制及造成的影响,能够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上海地区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plancyi)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获取上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地表温度等景观、环境数据。结合野外种群调查,通过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得到金线侧褶蛙在本地区的潜在空间分布格局;基于电路理论(Circuitscape)计算各小种群间的扩散阻力距离;结合微卫星位点(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计算各小种群间的遗传距离(FST),通过M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