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驶过蔚蓝的天空,穿过飘逸的云彩,飞机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其中,我们要感谢雷达的发明。雷达会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电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然后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荧光屏上,就能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即使在黑暗的夜里,飞机也能安全地飞行。雷达有如此神功,蝙蝠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2.
用光学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观察皮肤内不同种类的胶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毅  鲍进  盛巡  李萍  马辉 《激光生物学报》2005,14(4):274-278
目的:用光学二次谐波成像的方法比较成熟皮肤与新生皮肤内不同种类胶原的含量,以及正常皮肤与创伤皮肤内胶原种类的变化。方法:用前向及背向二次谐波观察正常及创伤皮肤内的胶原,并与传统的天狼猩红染色法相对照。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二次谐波可以更快速,更灵敏地检测组织中的胶原。背向二次谐波信号强度随着切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光学二次谐波成像技术是一种灵敏、简单、快速检测皮肤组织内胶原的新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活体检测。  相似文献   
43.
在2007年7~9月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期间,利用多普勒昆虫监测雷达在南京市浦口区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飞活动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风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空中飞行参数和种群迁飞动态。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黄昏18:30以后大规模起飞,空中虫群密度在20:00~22:00时最大,迁飞过程可持续到次日5:00;稻纵卷叶螟主要选择在500m以下高度飞行。空中虫群具有聚集成层的现象,虫层多在100~500m高度之间形成,有时形成两个虫层,成层现象与低空急流关系密切,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迁飞过程分析表明,浦口区的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台风、副热带高压和江淮气旋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多次迁入迁出过程。低压系统外围的下沉气流很可能是稻纵卷叶螟两次集中迁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本试验分别在橘园中的单株橘树和在整个橘园及它附近森林中,对昆虫谐波雷达的检测率和发现率进行研究,评估昆虫谐波雷达在橘园和森林中对初羽化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扩散行为能否进行有效的跟踪。结果表明,在2013年和2014年,在柑橘园单株橘树试验中,在5 m和3 m条件下,昆虫谐波雷达对带标签的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总平均检测率分别为99.1%和100%。按降落位置和释放位置计算,带标签的柑橘大实蝇的总平均发现率分别为87.9%和71.6%。在2014年,在橘园和森林试验中,昆虫谐波雷达对带标签的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总平均检测率和总平均发现率分别为91.4%和77.8%。结果表明,昆虫谐波雷达对在橘园和森林中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扩散行为能够进行有效跟踪。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昆虫谐波雷达的基本原理、发展和利用、局限性以及展望4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国外昆虫学者利用昆虫谐波雷达技术跟踪昆虫低空扩散飞行或步行的行为研究慨况,目的是为了尽快利用这种新技术,为我国农林业害虫综合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46.
小菜蛾远距离迁飞的证据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候变暖,十字花科作物种植区北移,小菜蛾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害虫.远距离迁飞不仅引起小菜蛾大面积突然爆发,而且增大了抗药性基因扩散范围,导致抗药性大面积发展.阐明小菜蛾远距离迁飞对于早期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策略制订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对小菜蛾迁飞开展系统研究.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小菜蛾远距离迁飞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小菜蛾远距离迁飞的证据:1)在冬季寒冷地区(如日本北部、加拿大西部和中国东北),小菜蛾无法越冬,推测翌年春季大量发生虫源是远距离迁飞而至;2)在海上观察船、山顶、海岛上或空中捕获到小菜蛾成虫,或直接观察到数量巨大的蛾群,为小菜蛾远距离迁飞提供了直接证据;3)小菜蛾地面成虫突增与昆虫远距离迁飞的适宜气象条件(如夜间逆温层、锋线过境等)相一致,为小菜蛾的远距离迁飞提供了适宜条件;4)垂直昆虫雷达识别的目标昆虫特征与小菜蛾的实验室测量特征和地面诱捕数据相吻合;5)小菜蛾不同地理种群的生物学性状和基因差异程度与地理距离无关,推测不同地点的小菜蛾之间进行频繁的基因交流;6)吊飞试验表明,小菜蛾具有远距离迁飞所需的飞行能力,且寄主植物的适合度下降可能是诱发小菜蛾迁飞的原因之一.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构建小菜蛾远距离迁飞轨迹模型,明确小菜蛾在我国远距离迁飞的路径;研究小菜蛾远距离迁飞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基础;提出小菜蛾迁飞条件下的种群抗药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47.
孙雅杰  陈瑞鹿 《昆虫知识》1997,34(4):201-203
以包覆细铜纱网的乒乓球作为标准检测目标,检测了X-频带,波长3cm的公主岭昆虫雷达观测空中飞行昆虫的有效距离。检测到乒乓球回波的最远距离为5185.6m;计算观测个体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的最远有效距离约为2000m,观测个体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的最远有效距离的为300m。该雷达适于观测粘虫等体重几十mg的昆虫在空中的飞行动态。  相似文献   
48.
因蝗虫种群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导致新疆是我国蝗虫灾害发生最突出、最典型的地区,也是遭受邻国蝗虫跨境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本文概述了几十年来新疆蝗虫基础理论研究及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进展,同时总结了中哈边境蝗虫跨境迁飞过程及雷达监测的最新研究结果,并就中亚迁飞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区域迁飞害虫监测网络平台建立和生物防治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监测和治理新疆本地蝗虫及西北边境迁飞害虫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9.
脑干对谐波复合音反应中的基频成分与早期听觉信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200Hz为基频的谐波复合音诱发的持续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了刺激信号中各种参数的改变对诱发电位的影响。发现:1.不含基频的谐波复合音,其诱发反应频谱上除出现与刺激组分相对应的频率成分外,还出现基频成分及其它谐波成分。2.由高次谐波组成的三组分谐波复合音诱发的反应对各刺激组分相位结构有较大敏感性,而低次谐波组成的三组分谐波复合音诱发的反应对相位结构的敏感性较差。3.对双组分谐波复合音,无论其间差频等于基频或基频的两倍,其诱发反应频谱中均出现基频成分。  相似文献   
50.
众所周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选择,对人的其它认知活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关于注意的选择机制,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种是早期选择机制,另一种是晚期选择机制。稳态视觉诱发电位是视觉通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物理反应,它的产生过程处于认知的早期阶段,如果它能受到注意的调节,这就支持了注意的早期选择机制。在现有的利用闪光稳态诱发电位对注意的研究中,注意的对象是认知任务,而不是闪光。该实验用两种不同频率的闪光分别做诱发源,对在注意与不注意闪光两种情况下(都没有认知任务)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进行研究,发现其明显地受注意调节,而且对不同频率光刺激的调节大小不一样。因此,该实验结果支持了注意的早期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