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创新发展,解决当前农业学科中的瓶颈问题。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领域发表论文的时序数量分布、主题分布等探测当前合成生物学的基本态势。基于领域的主题分布可知,其中植物合成生物学这一主题是稳定存在的且主题规模处于稳定增长趋势。聚焦植物合成生物学这一主题方向,在构建引文网络的基础上利用主路径分析方法从知识流动角度探测植物合成生物学领域重要知识节点,内容涵盖介子油苷生物合成途径,重要催化酶功能解析、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组学方法的应用,利用微生物酵母进行生物物质合成,这些内容表征了合成生物的核心理论技术。  相似文献   
62.
中国古代渔业史源和发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渔业成就,本文查阅大量古代渔业论著及地方志等资料,整理成文。古渔业史源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的捡拾贝类和徒手捉鱼。原始社会逐渐形成捕钓渔业;在奴隶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产生养殖渔业和原始加工业;封建社会时捕捞、养殖渔业均较发达,汉代起进行大面积养殖,至唐代因朝政干涉使养鲤业受摧折,然而却促使家鱼养殖的兴起和发展。经过不断的实践,相关养殖技术有所提高,且为我国传统的养殖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北极-第三纪成分在喜马拉雅-横断山的发展及演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孙航 《云南植物研究》2002,24(6):671-688
通过古植物学及古地史资料,论述了北极地区在第三纪早期气候变迁对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植物区系形成的影响,并通过一些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的特征类群;杜鹃属,槭树属,柳属,桦木属和桤木属以及一些草本类群虎耳草科的落新妇族,金腰属和虎耳草属,忍冬科的莛子镳属的分布式样和起源分化的分析,说明了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系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这些北方起源的,北极-第三纪成分迁移是现代喜马拉雅-横断山植物区系成分的一个重要来源,并且讨论了喜马拉雅-横断山植物区系同北方植物区系可能的迁移路线,指出西南-秦岭-东北通道即西南沿四川盆地经秦岭和黄河至东北和西伯利亚和“中亚高地通道”即向西经帕米尔高原同北方交流,向东经西南-秦岭-东北通道迁移交流是喜马拉雅-横断山植物区系成分同北方交流的主要路线,由于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反复作用,各类成分在该地区保存,汇集,分化发展,使得该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成了北极-第三纪中心消失以后,在近代形成的温带和高山植物区系新的发展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64.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5.
生物技术与安徽省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通过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应用进展的实际例子,勾画出对未来农业的影响,并提出我省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的若干建议。1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1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农作物新品种。首先是利用基因转化技术培育转基因品种。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开始于7...  相似文献   
66.
张惠婷  王宏卫  雷军  张飞  王正伟  谈波  高一薄 《生态学报》2021,41(11):4393-4405
基于共生理论,选取乌鲁木齐市、五家渠市、昌吉市为研究案例区,构建"三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及"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乌五昌地区"三生"空间时空分异格局,借助共生度模型,识别兵团城市与地方城市"三生"功能共生发展模式,并对兵地城市跨界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产和生活空间面积呈上升趋势,生态空间面积呈下降趋势。(2)在生产功能方面,五家渠市与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共生模式分别为正向非对称共生、反向非对称共生,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方面,均为正向非对称共生,各功能城市间影响程度不同。(3)基于"三生"空间格局及"三生"功能共生模式,提出兵地融合发展建议,生产方面建立四区,三轴,一基地,生活方面加强交通路网建设,生态方面兵地协同建立生态保护区。  相似文献   
67.
引起过敏反应的食品必须作为特定原材料进行标识,食物过敏原测查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国家规定的检查法(通知法1)的市场扩大也出现了界限。在这样的背景下,便捷式试剂盒登场,在以质量管理为目的的市场咨询方面发挥优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68.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中,在林业生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GIS的含义,对目前GIS的应用和发展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69.
核桃木本油料林是我国粮油安全战略的特色经济林,国家积极鼓励、扶持发展核桃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本文分析了丘北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加快丘北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0.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和贫困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论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是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2020年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贫困地区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采用态势分析法对我国现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的宏观政策在未来二者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以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保护与减贫协调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生态移民、绿色资本带动、生态旅游、绿色考评等模式,以期对我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