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苏云金素(Thuringiensin)的合成和代谢途径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一直进展缓慢,本文拟从蛋白质组水平揭示与苏云金素合成或代谢相关的蛋白.[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高产苏云金素的苏云金芽胞杆菌野生菌株CT-43、其高产突变菌株CT-43-1C及不产突变菌株BMB0806在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然后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最后对鉴定出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野生型和高产菌株相比,在BMB0806中发现了13个差异显著的蛋白点,鉴定出了其中的9个,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有6个蛋白可能与苏云金素合成或代谢相关.[结论]通过蛋白质组研究找到了6个可能与苏云金素合成或代谢相关的蛋白,为苏云金素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合成途径的验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王大锐 《化石》2007,(2):20-21
以前的古生物化石证据使人们相信,蝙蝠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虽然不少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2006年,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在内蒙古的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几乎完整的生着翼膜的哺乳动物化石。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十分贴切的名字——翔兽——它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早的会飞翔的哺乳动物。毫无疑问,翔兽的发现把哺乳动物的飞翔历史足足提前了7000万年!“化石宝库”里的新发现由于气候、独特的地质背景、以及尚不为人知的特殊原因使得蒙古高原成为古生物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寻找化石的“风水宝地”,那…  相似文献   
13.
周口店第1地点古人类用火证据是该遗址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很长时期内,作为同类遗存中最早的记录及其分析论证结果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但随着少数西方学者的质疑和挑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争议,其后开展的埋藏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又得出进一步否定的结论。但周口店遗址的洞穴地层十分复杂,目前残存的堆积与古人类生存时期的状态有重大差别,与当初大规模发掘时见证的遗物遗迹的分布与埋藏状况也有很大不同,在剖面表层做局部有限的采样分析并不足以推翻以前的系统性研究结论,何况很多否定性的意见源自学术理论思潮的转变和缺乏具体分析的常规性推理。从以前的发掘记录和各种分析结果看,周口店遗址埋藏着丰富的古人类用火证据,这些证据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验证和支持的。2009年以来在遗址开展的新的发掘与研究获得重要进展,揭示出具有结构的火塘、烧骨、石灰化的灰岩块等原地用火产生的遗物与遗迹,对相关材料的现代科技分析进一步确定这些遗存的人类用火性质。这样,遗址上文化层的用火证据变得明确无误,相关争议终可尘埃落定。对于下部地层中的用火证据,尚需做同样的发掘、分析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和块根芍药Paeonia intermedia具有共同的第五号染色体减数分裂异常:与长臂相比,短臂在遗传距离和物理距离之间存在巨大的背离。短臂的遗传距离约是长臂的1/28(块根芍药)和1/50(四川牡丹),短臂的物理距离约是长臂的1/3,物理距离是遗传距离的9倍以上。在四川牡丹中,五号染色体的环形二价体(两个臂形成交叉)和棒状二价体(仅一个臂形成交叉)的比率是1.94:98.06,而在块根芍药中是3.42:96.58。在这两个种中,棒状二价体大大多于环形二价体。四川牡丹和块根芍药第五号染色体的后期I倒位桥出现频率非常低,而且断片长度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15.
新变种上犹杜鹃的ITS分子标记证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杜鹃花科杜鹃属的新变种上犹杜鹃进行了ITS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1)上犹杜鹃与原变种毛果杜鹃在系统树上没有聚合为一支;(2)上犹杜鹃ITS序列密码子第二位上的G+C含量与原变种毛果杜鹃差异明显,而且编码位上的G+C含量(G+Cc)也与原变种毛果杜鹃有差异;(3)上犹杜鹃与原变种毛果杜鹃的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并具间断性特征;(4)密码子偏向性指数CBI分析正好反映了上犹杜鹃处于"变种"等级阶段的特点。基于这些证据,认为上犹杜鹃处理为种以下等级"变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正>中科院动物所段恩奎和王海滨实验室首次通过小鼠遗传学模型,揭示了植入初期胚胎-子宫轴向建立对胚胎发育的重要性,并首次证实了子宫信号可指导胚胎植入时的正确定向。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杂志。早在100多年前,解剖学家就发现在哺乳动物的囊胚进入子宫后,其植入时建立的胚胎轴向与子宫轴向保持高度一致,并且把此现象称作胚胎定向。然而,胚胎在植入时的定向对后续发育的重要性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将“证据”要素引入生物学探究教学,建构基于“证据”的生物学探究框架,即在生物学教学中依托科学探究,突出证据要素,促进能力提升,并进一步提炼以证据为导向、以探究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生物学通报》2005,40(11):13-13
一种来自印尼费洛里斯岛的晚更新世的小体格原始人类的发现,引起人们很大兴,趣而将其划分为一个新种却存在争议。现在,关于这个被命名为Homo floresiensis的当地人种的情况有了更多证据。在弗洛里斯岛上一处名叫LiangBua的地方挖掘出的遗骨包括另一个很小的成年下颚骨.距今已有15000年,以及最初发现的一个被称为LBI的“人”的右臂骨头。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cView-WOE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才志  杨磊 《生态学报》2012,32(4):1016-1027
地下水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以ArcView为平台,以下辽河平原硝酸盐氮浓度为响应因子,并从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区域自然条件、外界压力、资源与保护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建立证据因子的图层数据库,利用证据权重法(WOE)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得到硝酸盐氮后验概率分布图。结果表明:下辽河平原的西北、东北部、东南部及抚顺和辽阳地区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处于相对高和较高概率区,东部山前冲洪积平原及下辽河平原的周边地区处于中等概率区,下辽河平原的中部平原、南部滨海平原地区处于相对低和较低概率区。将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硝酸盐氮含量与后验概率分布图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对应性较好,这说明WOE可以用于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其概率表现形式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是一个具体值(或等级)而无法反映生态系统健康不确定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