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目的】通过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幼蚁、工蚁、兵蚁触角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的研究,分析不同龄幼蚁、工蚁和兵蚁的触角感器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触角感器发育特点及不同个体的行为分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触角形态,分析触角节数、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工蚁、兵蚁、幼蚁个体触角长度差异显著,触角长度顺序:工蚁>兵蚁>3龄幼蚁>2龄幼蚁>1龄幼蚁;触角感器共有9种类型,分别为短毛形感器、长毛形感器、短刺形感器、长刺形感器、锥状B?hm氏鬃毛、球状钟形感器、刺突状钟形感器、球状钟形感器与刺突状钟形感器中间型、长刺具泡状感器。工蚁、兵蚁缺少长刺具泡状感器。幼蚁触角感器种类和数量随龄数而增加,1龄幼蚁具7种感器,缺少球状钟形感器和球状钟形感器与刺突状钟形感器中间型2种类型;2龄幼蚁具有8种感器,缺球状钟形感器;3龄幼蚁具有全部9种类型感器。【结论】黑翅土白蚁幼蚁、工蚁、兵蚁触角节数和感器显著差异,可作为幼蚁龄数以及非生殖品级判别的形态指标,应用于白蚁非生殖品级行为多型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引诱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行为及触角电生理影响,以揭示白纹伊蚊吸血与传病的行为机制。【方法】采用行为学和触角电位学的方法分别测定了L-乳酸、氨、1-辛烯-3-醇对白纹伊蚊的行为反应和触角电位强度变化,并分析了几种引诱物对白纹伊蚊活性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氨、L-乳酸和1-辛烯-3-醇3种引诱物的引诱效果和触角电位变化趋势相同,随着引诱物浓度的增加,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和触角电位强度也相应增强。同等浓度下氨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较另外两种引诱化合物更显著,且1-辛烯-3-醇的引诱效果相比L-乳酸要更强。当引诱化合物浓度在1 mg/L以上时,白纹伊蚊触角电位反应增幅随着浓度增大也逐渐增大;在引诱化合物浓度达1 000 mg/L时,白纹伊蚊对氨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烈。【结论】行为学和触角电位的研究手段相结合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和评价不同引诱物对蚊虫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93.
昆虫嗅觉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新龙  杜永均 《昆虫学报》2015,58(6):688-698
昆虫的脑由前脑、中脑和后脑组成,其中前脑含有高级感觉中枢,如蘑菇体和中央复合体,控制昆虫的学习、记忆和运动等高级神经活动;中脑包含触角叶,是嗅觉神经中心;而后脑则通常不发达,主要包括内分泌神经元和控制进食与消化的运动神经元。不同于其他物种,昆虫由于其特殊的生活习性,听觉和视觉系统相对退化,主要依赖嗅觉来捕食、交流和求偶,因此嗅觉系统尤其发达。本文综述了目前对昆虫的脑部主要神经结构和功能(中央复合体、蕈形体和触角叶结构)以及昆虫脑部结构遗传变异(性别异构,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昆虫以及昆虫与其他动物的脑部结构差异)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昆虫脑对信号的加工处理和识别机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卡氏步甲Carabus casaleianus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卡氏步甲雌、雄成虫触角的各节长度和总长度差异均不显著;触角表面存在7类、12种感器类型,包括3种刺形感器、3种毛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B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腔形感器和钟形感器;两性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和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数量差异明显。研究结果为其后的电生理学、行为生态学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5.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35-642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桔小实蝇本地寄生蜂长尾全裂茧蜂 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 (Ashmead) 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长尾全裂茧蜂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共 49-52小节。在触角上共有 8种感器,分别为 Bhm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嗅孔。毛型感器是主要感器,数量多且分布广,其次为板形感器。除了腔锥形感器 Ⅱ外,雌雄蜂没有明显的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96.
张诺  陈立  谢广林 《昆虫学报》2021,64(9):1112-1119
【目的】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是一种分布范围广,寄主种类多的农业害虫。本研究鉴定了桃树顶空挥发物中对华北大黑鳃金龟雌虫具有触角电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并探索桃树挥发物活性成分的剂量对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虫触角电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吸附法收集桃树枝叶挥发物,用气相色谱 触角电位联用技术(GC-EAD)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有电生理活性的桃树挥发物成分,最后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ph, EAG)技术测试这些挥发物在0.01,0.1, 1, 10和100 μg剂量下引起的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成虫EAG反应。【结果】桃树挥发物中能引起华北大黑鳃金龟雌成虫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有7种,包括Z-β-罗勒烯、顺-3-己烯乙酸酯、顺-3-己烯醇、壬醛、水杨酸甲酯以及2种未知化合物。所测试的对华北大黑鳃金龟雌成虫触角具有电生理活性的5种桃树挥发物成分在各剂量下都能引起雌、雄成虫明显的EAG反应。雌、雄虫对同种物质的EAG反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有增大的趋势,并且雌虫的EAG反应显著高于雄虫。【结论】桃树挥发物中,罗勒烯、顺-3-己烯乙酸酯、顺-3-己烯醇、壬醛、水杨酸甲酯均能引起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成虫的剂量依赖性的触角电生理反应,而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可利用这些化合物开展行为反应和田间诱集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各个发育阶段触角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方法】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黄胸蓟马雌雄成虫、若虫、预蛹、蛹触角的形态结构以及触角上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结果】黄胸蓟马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个部分组成,其中长的鞭节分为5个鞭小节(I-V)。雌成虫触角平均长度为263.70±5.78 μm,雄成虫触角平均长度为225.79±8.92 μm。触角长度随着虫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雌雄成虫触角上共发现Bhm氏鬃毛、钟形感器、刺形感器(I和II)、毛形感器、锥形感器(I, II和III)、腔锥形感器和腔形感器7种触角感器以及微毛和表皮齿2种表皮结构。预蛹触角呈锥形,无明显分节,可以自由活动,平均长138.81±6.29 μm。蛹触角紧贴头胸背部,圆柱形、无明显分节,不能自由活动,平均长213.07±6.30 μm。1龄和2龄若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鞭节分为4个鞭小节(I-IV),触角平均长度分别为122.48±1.72和134.58±3.75 μm。1龄若虫触角上分布有Bhm氏鬃毛、钟形感器、刺形感器(I和II)、锥形感器(I和II)、腔锥形感器、腔形感器、毛形感器和特殊结构感器共8种类型感器,表面分布表皮齿和舌状结构2种表皮结构;2龄若虫触角上分布有Bhm氏鬃毛、钟形感器、刺形感器(I和II)、毛形感器、锥形感器(I和II)、腔锥形感器、腔形感器7种类型感器以及表皮齿1种表皮结构。【结论】本研究较全面地对黄胸蓟马各个发育阶段的触角触角感器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推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蓟马类昆虫触角感器的生理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Kirkendall and Faccoli)是一种蛀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的本土害虫.为深入了解其寄主选择机制,用顶空动态法和浸提法分别提取了初侵染云南松针叶和松脂的挥发性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昆虫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生测法鉴定和筛选了对云南切梢小蠹具有活性功能的成分.结果表明:云南松针叶和松脂中共有18种化合物,均为萜烯类物质,但两者化学成分的构成有显著差异.针叶中单萜类占99.98%,主要是 α-蒎烯(80.82%)、β-蒎烯(8.78%)、D-柠檬烯(4.77%)、莰烯(2.86%)和β-月桂烯(1.42%),而松脂以单萜类和双萜类为主,前者以α-蒎烯(21.38%)、3-蒈烯(21.42%)和异松油烯(2.78%)为主要成分,后者仅有长叶松酸(51.13%)一种.云南切梢小蠹对α-蒎烯、β-蒎烯、3-蒈烯、γ-萜品烯和4-烯丙基苯甲醚有触角电位反应,其中α-蒎烯、3-蒈烯和γ-萜品烯具引诱作用,4-烯丙基苯甲醚和β-蒎烯则为驱避功能.研究可为开发植物源引诱剂或与性信息素结合进行种群监测和诱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和鉴定柑橘大实蝇Bactocera (Tetradacus) minax (Enderlein)信息素.[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收集不同时间段柑橘大实蝇成虫挥发物,进一步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分析和触角电位技术(EAG)进行行为测试.[结果]N-(3-甲基丁基)乙酰胺为柑橘大实蝇成虫合成的一种挥发性化合物,且雌雄成虫都可以释放该化合物.触角电位技术测定不同日龄柑橘大实蝇成虫对1、10、100和1000 μg4种不同剂量N-(3-甲基丁基)乙酰胺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成虫对N-(3-甲基丁基)乙酰胺具有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触角电位反应最适含量范围为大于100 μg,剂量以及剂量×性别会导致柑橘大实蝇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差异.[结论]N-(3-甲基丁基)乙酰胺可能为柑橘大实蝇信息素,这一结果可为柑橘大实蝇化学通讯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初步鉴定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 (Lepidoptera,Cossidae)雌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六星黑点豹蠹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化学组分,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性腺提取物,并运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提取物及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GC结果显示六星黑点豹蠹蛾性腺体提取物中主要存在7种成分,其中G组分在加入标准化合物反-2-顺-13-十八碳烯醇-1-乙酸酯(E2,Z13-18:Ac)后,峰高和峰面积均相应增加.GC-MS分析结果证明G组分为E2,Z13-18:A.EAG结果显示7种组分均能引起雄蛾触角电位反应,其中对E2Z13-18:Ac的反应值最大.[结论]本研究初步鉴定出E2,Z13-18:Ac是六星黑点豹蠹蛾的性信息主要组分,为使用性信息素防治六星黑点豹蠹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