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35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3 毫秒
31.
应激时大鼠血,脑,心血管,肾上腺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杨钢  席正雄 《生理学报》1993,45(5):505-509
本实验观察了三种应激情况下,大鼠血浆,下丘脑,延髓,心肌,血管及肾上腺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以及血浆皮质酮含量的。应激方式分为急性应激(冷水游泳,断肢创伤)与慢性应激(寒冷环境刺激)。结果表明:急性应激动物血中AⅡ剧烈增高,游泳组达对照值的900%,创伤组增至390%,慢性寒冷组增至134%;而组织AⅡ除肾上腺外,则以慢性寒冷组增加最明显,游泳组次之,创伤组无明显变化。血浆皮质酮各组均显著  相似文献   
32.
缺氧与复氧对不同血管α_1肾上腺素受体收缩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离体大鼠肾动脉(含α_(1V)亚型)、主动脉(含α_(1B)亚型)和肺动脉(含α_(1V)和α_(1B)亚型)在缺氧与复氧时由α_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所致收缩效应的改变。结果显示肾动脉在缺氧时pD值增大,最大收缩效应降低,复氧时pD值恢复;主动脉在缺氧时pD值减小,最大收缩效应不变,复氧时pD值不恢复:而肺动脉的改变为上述两者的综合。提示σ_1受体不同亚型在缺氧与复氧时发生的变化不同,这可能是不同血管对缺氧、复氧反应不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3.
大鼠血小板中的神经肽Y及其对血管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杨耀芳  杨丽华 《生理学报》1993,45(4):400-404
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显示大鼠血小板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分别含NPY免疫活性物质90±16ng/10~7血小板与93±19ng/ml,大大高于普通血浆(1.2±0.1ng/ml)与贫血小板血浆(PPP)(1.7±0.3 ng/ml)中的含量(P<0.001)。血小板样品HPLC各馏分的NPY放免活性峰位与标准NPY的峰位相符。PRP经胶原最大程度聚集后,血小板内的NPY浓度降为34±5 ng/10~7血小板,而PPP中的NPY浓度则升高到26±4 ng/ml。1.6 ml PRP经胶原作用产生最大程度聚集,由此分离所得的PPP引起离体灌流大鼠尾动脉收缩,张力上升380±80 mg;上述PPP经NPY抗血清处理后引起尾动脉收缩的幅度显著减小(190±40 mg,P<0.001)。而1 nmol/L人工合成NPY并不引起血管收缩。结果表明大鼠血小板中含有大量NPY,在不可逆聚集时可以释放,释放的NPY可能参与血小板聚集时释放物质的缩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34.
循环内皮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35.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因组织学异质性、侵袭能力强、术后复发快等问题,致使患者经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后的预后差,总体生存期短。GBM细胞来源外泌体(GBM cell-derived exosome,GBM-exo)能够通过其携带的细胞因子、miRNA、DNA和蛋白质等调节GBM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通过血管生成蛋白和非编码RNA促进肿瘤血管生成,通过调节因子、蛋白质和药物靶向免疫检查点等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以及通过非编码RNA对抗GBM细胞的耐药性,有望成为个性化治疗GBM的重要靶标,且可以作为GBM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本文阐述了GBM-exo的制备方法和生物学特征,及其在GBM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和耐药性方面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研发诊治GBM的新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37.
38.
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更接近真实器官,已经成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补充模型。但由于缺乏血液灌注,现有的类器官模型依然存在生长发育受限、内部坏死严重、结构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作为不少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血管不仅能解决类器官的物质运输问题,还能提供血流灌注的机械力影响。此外,血管内皮能分泌多种因子,调节类器官的发育成熟。因此,血管化类器官具有更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综述了构建血管化类器官的细胞来源,介绍了如何通过干细胞诱导共分化、多种细胞共培养自组装、以及直接使用微血管片段、利用移植后体内再血管化、运用组织工程手段等方法获得血管化类器官。  相似文献   
39.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神经元在家鸽(Columba livia)视顶盖和峡核中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顶盖中VIP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Ⅱ_1层.并有少数VIP阳性神经元位于Ⅱ_1和Ⅲ层,在峡核大细胞部(Ime)和峡核小细胞部(Ipc),VIP阳性神经元基本呈均匀分布,在Imc和Ipc内分别占细胞总数的80%和50%.  相似文献   
40.
心理生理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对应激刺激的反应性要高于正常血压者,高血压息者对刺激产生的血压变化在幅度与时限上均强于正常血压者。动物实验表明,与Wistar-Kyoto(WKY)大鼠相比,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对环境心理应激的心血管反应性增强,并可能与遗传有关。在SHR的高血压维持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起一定作用。本实验探讨内源性中枢AⅡ在慢性应激Wistar大鼠动脉血压高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