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藏八角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八角莲属植物为我国所特有 ,约 1 2种 1变种 [1,2 ] ,西藏八角莲 (Dysosma tsayuensis Ying)仅产于西藏东南部 ,海拔 2 5 0 0~ 3 5 0 0 m的高山松林下或云杉林下 ,为藏药奥毛塞 (音译 )代用品 ,其根与根茎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功效 ;用于治疗腰腿疼痛、咳喘、心胃痛、跌打损伤。其化学成分研究未见报道。1 实验部分1 .1 实验仪器与材料熔点用 X- 4型显微熔点仪测定 (温度计未校正 )。红外光谱用 Perkin- Elmer983型红外光谱仪测定 ,KBr压片。紫外光谱用 Shimadze UV- 3 0 0 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 ,核磁共振谱用 Bruker ARX-…  相似文献   
82.
西藏年楚河流域水土流失及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成 《生态学杂志》2002,21(5):74-77
西藏著名粮仓年楚河流域位于北纬 2 8°10′~2 9°2 0′、东经 88°35′~ 90°15′ ,地处喜马拉雅地质构造区中段。年楚河全长 2 17km ,平均坡降 0 .6 1% ,落差达 132 2m ,大致呈东南 西北流向 ,于日喀则附近逆向汇入雅鲁藏布江。行政区划上包括康马、日喀则县大部和江孜、白朗县全部 ,总面积 6 311km2 ,耕地面积 4 .70× 10 4 ha ,农业人口 16 .5 9万人 ,分别占西藏自治区的 0 .9% ,13.5 %和 7.7% ,现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流域 )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  相似文献   
83.
西藏南部放射虫微体古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以及该带之南的沉积地层带(特提期沉积区,北喜马拉雅亚区)中广泛发育着大量含放射虫地层,放射虫研究在确定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解释造山带复杂的地层层序以及揭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古近纪碰撞老祖宗前的古海洋盆地的演化历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已发表的文献以及我们正在进行中的初步成果显示,藏南地区的含放射虫地层的时代分布之中三叠世(安尼期)至晚白垩(土仑期)。这些地层的岩性包括硅质岩,硅质泥岩,凝灰质细碎屑岩和泥晶灰岩等,尽管藏南的放射虫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系统的放射虫研究与地层研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4.
费梁  叶昌媛 《动物学报》2001,47(2):226-230
对产于西藏东南部察隅和墨脱的察隅棘蛙通过形态特征和数值分类作了进一步比较研究,结果认为:产于察隅的察隅棘蛙是一个有效种,而产于墨脱的标本应为一个新种,即墨脱棘蛙Paa medo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85.
秦岭地区西藏山溪鲵种群结构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秦岭地区西藏山溪鲵种群的统计学参数,包括年龄锥体、现时生命表、存活曲线,并对各年龄的存活及死亡原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年生幼体及三龄变态期个体死亡率升高,这主要与当年生幼体适应急流冲击的能力弱以及三龄变态期个体更换栖息生境有关。径流涵养林的无计划采伐及破坏流溪河道是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的人为因素。种群保护措施应以保护径流量的稳定为主。  相似文献   
86.
西藏拉萨地区三叠系诺利阶牙形石分带及其国际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麦龙岗剖面位于西藏拉萨地区达孜县麦龙岗村 (N2 9°5 6′0 6″ ,E91°2 7′5 5″)。麦龙岗组中共发现牙形石 7属 :Epigondolella ,Hindeodella ,Priniodella ,Xaniognathodus,Lonchodina ,Metalonchodina和Enantiognathus属。其中Epigondolella属有 9种 ,包括 1新种和 1未定种 ,它们是E .primitia ,E .spiculata ,E .cf.spiculata ,E .tozeri,E .violinformissp .nov .,E .cf.triangularisuniformis,E .postera ,E .bidentata ,E .sp .。基于本次发现的化石材料 ,对西藏林周地区麦龙岗组进行新的牙形石带划分。自下而上划分为 :?Epigondolellaprimitia ,E .spiculata ,E .tozer i,E .postera和E .bidentata等带。与毛力等 (1987)、Orchard(1983,1991,1994 )和Krystyn(1977)的划分方案进行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87.
测定了 2 8头西藏牦牛血液中 6种酶的活性 ,探讨了 6种酶活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 ,LDH活性与产奶量、CAT活性与腹毛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 ) ,AKP活性与体重、Amy活性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SOD活性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可以用LDH活性预测牦牛产奶量 ,用AKP、CAT、Amy 3种酶活性预测牦牛体重 ,用CAT、Amy活性预测牦牛腹毛长。因此 ,有望将LDH、AKP、CAT和Amy等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应用于牦牛产奶量、体重、腹毛长的选择中  相似文献   
88.
色林错裸鲤的年龄鉴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色体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 的年龄、年龄形成时间以及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对年龄解释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取样的258尾标本中,臀鳞鉴定的年龄在1-21龄之间,背鳍条磨片为1-20龄,耳石磨片为1-29龄。背鳍条和耳石磨片对年龄的判别能力分别为98.41%和94.44%,而臀鳞只有62.30%。在这三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以耳石磨片上的年轮计数最高;尤其是15龄以上的个体,耳石磨片年龄计数与臀鳞及背鳍条磨片计数相差可达5-8龄。年轮的形成时间在每年的4-6月。  相似文献   
89.
本文描述了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的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片上的生长标志及特征,指出色林错裸鲤臀鳞上的繁殖痕迹,以及耳石磨片早期生长中出现类似月周期的生长阻断、光镜下透明带中日生长减少甚至消失等现象与色林错裸鲤的繁殖习性及多变的高原环境相关,在5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以耳石磨片上的轮纹特征最为明显、清晰且规律性强,是最好的年龄解释材料,而鳃盖骨和脊椎骨上都只能观察到到少几个轮纹,并不适用用作年龄鉴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90.
西藏冬虫夏草无性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西藏采集的冬虫夏草子实体中分离出 3个菌株C3、C4、C5,通过培养特征的研究以及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rDNAITS区为分子指标 ,与冬虫夏草 [Cordycepssinensis(Berk .)Sacc.) ]的有性世代及中国被毛孢 (HirsutellasinensisLiu ,Guo,Yu&Zeng)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C4的培养特征与C3、C5 完全不同 ,其序列与冬虫夏草的相似率为 93 %,与中国被毛孢的相似率为 94%,而C3、C5 与冬虫夏草的相似率很低 (分别为 5 5 %和 6 9%) ,从而证明C4是西藏冬虫夏草的无性型 ,为中国被毛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