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植被恢复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存赋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广受关注,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磷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选择滇中地区退化山地飒马场流域具有代表性的4种不同修复阶段的典型植被(荒坡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下不同深度土壤中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储量和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变土壤碳氮磷储存能力和化学计量比,这种改变作用整体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在0—60 cm土层上,SOC储量在次生常绿阔叶林最高,达123.41 t/hm~2,其次是针阔混交林(115.69 t/hm~2)和云南松林(93.08 t/hm~2),荒坡灌草丛(89.56 t/hm~2)最低;TN储量针阔混交林(4.91 t/hm~2)次生常绿阔叶林(4.58 t/hm~2)云南松林(4.43 t/hm~2)荒坡灌草丛(3.98 t/hm~2),4种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TP储量云南松林最高(2.57 t/hm~2),次生常绿阔叶林(2.2 t/hm~2)最低;4种植被类型下土壤C/N介于15.77—30.18,C/P介于29.24—65.33,N/P介于1.28—2.68之间,在0—60 cm土层上均以次生常绿阔叶林最高。植被类型和土壤深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研究区的SOC、TN和TP储量和化学计量比。分析认为,退化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储量和化学计量的影响过程复杂,修复演替进入到次生常绿阔叶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升,该地区植被修复主要受到氮的限制。研究表征了滇中退化环境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主要元素变化特征,为揭示植被恢复与土壤生态功能演变关系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2.
《四川动物》2020,(1):55-55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研究员于2019年底主编出版了《秃鹫的故事》和《猎隼的故事》两本新书,二者均为中国林业出版社的“绿野寻踪”系列丛书。马鸣课题组近10余年的研究重点是猛禽的野外种群生态调查,先后获得了针对猎隼Falco cherrug、金雕Aquila chrysaetos、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和秃鹫Aegypius monachus等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课题组成员翻越天山和昆仑山,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及羌塘无人区,足迹遍布西部的山山水水。  相似文献   
33.
木质藤本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木质藤本通过影响支持木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但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北热带喀斯特森林中,木质藤本与支持木的关系鲜为人知。以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五桠果叶木姜子(Litsea dilleniifolia)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木质藤本的密度、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树种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木质藤本对树木的影响。结果显示:(1)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内木质藤本平均密度为0.0913株/m2,木质藤本在0-20m空间尺度整体表现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逐渐减弱;不同径级木质藤本在不同尺度上的分布格局不同。(2)木质藤本对不同径级、不同种类、不同聚集强度的支持木选择表现以下体征:随着支持木径级增加,木质藤本攀附的比例和每木藤本数有增加趋势,且木质藤本胸径与支持木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附藤率较高的支持木有紫葳科(Bignoniaceae)种类和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nensis),单木附藤数量多的是南方紫金牛(Ardisia thyrsiflora);物种的聚集强度与附藤率、附藤数量呈负相关。(3)木质藤本的密度与支持木死亡率关系不显著,而物种的附藤率与死亡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木质藤本密度在原生性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并不高,且木质藤本对支持木具有选择性,但其对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的死亡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原生性季节性雨林的物种共存、极小植物种群保育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石漠化区域的植被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4.
陈思雄  陈清梅  董永盛 《蛇志》2021,(1):8-9,27
目的探讨茂名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2019年我院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1625例的临床资料,对毒蛇种类、性别、年龄、咬伤部位、咬伤地点、伤后就诊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茂名地区主要致伤毒蛇为竹叶青蛇和眼镜蛇;受伤患者以41~70岁男性多见;被咬伤部位主要为腕关节、踝关节以下;咬伤地点多发生在农田及山林处;被蛇咬伤后81.85%的患者在伤后2~8 h就诊,91.32%的患者在治疗1~3天出院。结论茂名地区毒蛇咬伤的主要致伤蛇种为竹叶青和眼镜蛇,野外作业、游玩和田间劳作人员要提高警惕,慎防毒蛇咬伤,一旦被毒蛇咬伤应及时治疗,以减少蛇伤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5.
万霞  张丽兵 《生物多样性》2021,29(8):1003-6511
为了解世界维管植物新物种的基本信息, 明确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对2020年世界维管植物新物种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国际植物名称索引(IPNI)的记录, 截至2021年2月1日, 2020年全球发现1,747种维管植物新种, 由1,544名植物学家(264位中国植物学家, 1,280位国外植物学家)发表在103种期刊和5本书中。1,747种维管植物新种包括被子植物1,689种、蕨类植物52种、裸子植物6种。其中大部分来源于维管植物最大的几个科, 例如菊科、兰科和胡椒科。植物学家描述的美洲南部和热带亚洲维管植物新种超过828种, 是2020年维管植物新种发现最重要的两个地区。中国、巴西和马达加斯加是2020年贡献维管植物新种最多的前三位, 分别有247、223、99个新种。值得关注的是, PhytotaxaPhytoKeys是2020年发表维管植物新种的主要期刊, 分别发表644种和168种。在各物种新名称中, 有5个无效名称和2个不合法名称。尽管近年来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日益增加, 但世界上仍有许多物种尚未被发现, 需要对各个地区植物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尤其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岛屿地区。  相似文献   
36.
对云南4个种群3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905 bp的核苷酸序列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探讨了高山姬鼠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化。在905 bp D-loop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共发现了57个变异位点(全变异的6.30%),共定义了23个单倍型,其中有一个单倍型(Hap1)为横断山3个种群(中甸、丽江和剑川)所共享,其余22个单倍型均为各个种群所特有。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3.7%,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66.3%。FST统计结果表明,除昆明种群和横断山种群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它地理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昆明种群与横断山种群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7.
在花生四烯酸生产菌高山被孢霉代谢组学研究中,需利用胞内代谢物的提取手段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检测。比较了3种胞内代谢物提取方法及不同色谱柱条件下GC-MS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采用冷甲醇淬灭分别较液氮直接淬灭及真空过滤后,减少了胞内代谢物的泄露并更好地实现了胞外及胞内代谢物的分离。在对代谢物分析的比较中,极性色谱柱(DB-FFAP)检出的代谢物仅为11种,主要为有机酸、醛类;而代谢物经衍生化后采用非极性色谱柱(DB-5)共检出32种化合物,主要为糖、糖苷及醇类。  相似文献   
38.
吕秀霞  祁佳玥 《昆虫知识》2013,(6):1767-1781
<正>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资助各类与昆虫学相关的项目310项,资助金额为18 292.6万元。其中: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14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6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1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及专项基金项目1项。2013年度资助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较2012年度年度均所下降,项目总数较2012年度减少了41项,  相似文献   
39.
徐涵秋 《生态学报》2013,33(10):2945-2945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已造成生态环境的急剧退化。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胁迫已使许多地区的群众背井离乡,另觅他乡。即便是在全国森林覆盖率第一名的福建省,水土流失现象也相当严重。而地处福建西部的长汀县河田盆地区,更是以其严重的土壤侵蚀而成为中国南方红壤地区的典型水土流失区。  相似文献   
40.
描述了产自内蒙古二连盆地呼和勃尔和地区始新世壮鼠类化石,包括呼和勃尔和剖面伊尔丁曼哈组底部的Asiomys dawsoni以及努和廷勃尔和剖面阿山头组底部的Ischyromyidae gen.et sp.indet.。其中Asiomys与其他壮鼠类的区别在于其下颌厚、高;咬肌窝明显、前缘宽,并有较明显的结节;P4无次尖、M1和M2次尖小;后小尖2个;dp4有明显的下次脊、p4无下次脊;下臼齿下原尖后棱长短不一、下次尖与下后齿带相连、下外脊完整、下次脊短。Asiomys的下颌特征与Paramys delicatus相似,门齿釉质层、上臼齿次尖、下臼齿下次脊等结构特征与北美中始新世的壮鼠类相近,与亚洲已知的壮鼠类差别较大。因此,Asiomys是中始新世亚洲与北美大陆哺乳动物之间交流的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