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王全喜  何群 《植物研究》1993,13(2):129-131
本文报道采自哈尔滨的扁裸藻属我国新记录3种2变种,它们是Phacus balatonicus var.boglariensis Hortob.,Ph.elegans Pochm.,Ph.glaber(Defl.)Pochm.,Ph.suecicus var.invermis Nyg.,Ph.war-szewiczii Drez.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裸鲤寄生舌状绦虫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舌状绦虫裂头蚴只寄生在体长小于220mm的青海湖裸鲤中,其种群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分布的强度随寄生虫种群平均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舌状绦虫在宿主体腔生长,产生明显的空间拥挤效应,可能导致宿主死亡或被食鱼鸟类捕食而转移到终末宿主中。在体长小于120mm的宿主中,密度依赖的死亡过程可能是使聚集强度降低的原因;而体长140-200mm的鱼中,则是非密度依赖的全死过程使聚集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人体超微弱发光图像中的信号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近期研制的具有单光子探测能力的超高灵敏度成像系统获得了人体体表生物超微弱发光的强度数据。为分析图像中的信号检验,二项分布被用于人手不同时间累积发光图像中的信号显著性检验,证实人手存在超微弱生物发光,手指的发光强度在300~550photons/s范围内,全手的发光强度在850~1200photons/s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曲霉属及其相关的有性型属、即散囊菌属和裸胞壳属的分类群共15个,其中新变种1个,我国新记录3个。它们是:日本曲霉小囊变种(新变种),赭曲霉,蜂蜜曲霉,孔曲霉,埋藏曲霉(新记录),佩特曲霉(新记录)、亮白曲霉,阿姆斯特丹散囊菌,谢瓦散囊菌,腊叶散囊菌,赤散囊菌,匍匐散囊菌原变种,构巢裸胞壳,无冠裸胞壳和刺孢裸胞壳(新记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东北地区的长栉姬蜂属1新种,全黑长栉姬蜂Rhynchobanchus niger sp.nov.,2新纪录种,黄斑长栉姬蜂Rh.flavopictus Heinrich,米长栉姬蜂Rh.minomensis(Uchida),并附中国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1.旋转囊探藻网纹变种新变种图1:1TrachelomonasvolvocinaEhrenbergvarreticulataShi,var.nov.囊壳圆球形;表面具不规则的网纹。鞭毛孔无加厚环,具一低领。囊壳直径约16μm湖北:武汉,采于鱼池中,197310,31,李尧英采,图1:1(模式图,Iconotypus)本变种与原变种的  相似文献   
17.
栉姬蜂属Banchus Fabricius 1798隶于栉姬蜂亚科Banchinae栉姬蜂族Banchini。主要特征是小盾片顶端具中刺或尖突;腹部第2和第3背板折缘宽约为该节长的0.7倍,有褶稍分开;下颚须5节,第4节端部稍扩大而扁平;唇基端缘中央具一缺刻;无胸腹侧脊;腹端部多少侧扁;产卵管很短。以寄生于裸露性的鳞翅目幼虫为主,包括斑蛾科、尺蛾科、天蛾科、舟蛾科、毒蛾科、波纹蛾科、夜蛾科、蛱蝶科,特别是在土中化蛹的夜蛾科幼虫;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在西藏自大耳鼠兔Ochotona macrotis采到缩栉蚤属一新种,定名为西藏缩栉蚤Brevictenidia xiza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9.
毕志树   《广西植物》1991,11(2):131-134
<正> 变蓝绿裸伞 新种 图1 Gymnopilus eaerulo-vireseens Bi sp. nov. Haec species facile dignoscitur contexto et lamellae tactu caerulo-virescens. Similis species ignotae. Pilcus 2—4.5 cm latus, convexus vel planus, castaneo-brunneus, hygrophanus, glabrus, carnosus, margine integris. Contexto flavo, tactu caerulo-  相似文献   
20.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2,11(Z1):131-133
裸堆串孢锈菌属以冬孢子单孢串生为主要特征,孢子堆裸露缺包被,外观酷似柄锈属的孢子堆。此属已知7种。寄生于菊科,大戟科和荨麻科植物,6种分布美洲,1种分布东亚.本文报告亚洲仅知的一种,即寄生于宽叶孢麻Urtica laetevirens Maxim.的川息尔堆串孢锈菌Baeodromus tranzschelii Azbukina,标本采自四川九寨沟(岷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