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7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4336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873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1063篇
  2011年   1029篇
  2010年   846篇
  2009年   888篇
  2008年   1700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629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468篇
  2002年   595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121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7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细胞内的RNA一般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与各种各样的RNA结合蛋白(RBPs)绑定在一起,形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 complexes)影响着RNA的加工与转归. Poly(C) 结合蛋白是一类重要的RNA结合蛋白,可分为两组:hnRNP K 和PCBP1 4. 它们以序列特异的方式与核酸嘧啶富含区相结合. 这类蛋白具有共同的结构模体(motif),即hnRNP K 同源(KH)域. KH域是与mRNA结合的结构基础,也是机体内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使得Poly(C) 结合蛋白参与蛋白/核酸、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范围涉及复制、转录、mRNA稳定和翻译控制过程等. 对Poly(C) 结合蛋白功能的深刻认识可使我们洞察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2.
内含肽介导的蛋白质断裂被广泛地应用于蛋白质纯化、连接和环化. 但目前的方法都是用传统的连续的内含肽来介导蛋白质断裂反应,因而往往存在自发性断裂、产率低等问题. 本实验选择3个S1型新型断裂内含肽Ter ThyX、Ssp GryB和Rma DnaB来实现蛋白质断裂反应的可控性. 在可控性C端断裂反应中,S1型断裂内含肽的C端片段(IC )与硫氧还蛋白(T)融合作为前体蛋白,加入化学合成的Ssp DnaB S1型断裂内含肽 的N端小肽与二硫苏糖醇(DTT)共同诱导C端断裂反应.结果表明,该小肽可以诱导这 3个不同的S1型断裂内含肽的前体蛋白发生C端断裂反应. 该方法为利用内含肽C端断 裂介导的蛋白质纯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为内含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研究提供-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3.
多功能蛋白质COMMD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MMD蛋白家族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组新颖的因子,它们结构独特,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且有着某些共同的功能性质.它们广泛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中,最典型的特征是它们的羧基端存在一个高度保守而独特的结构-COMMD结构域,为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关键界面.目前研究已证实,COMMD蛋白家族有10个成员,即COMMD1~10.COMMD1是COMMD蛋白家族中最先被证实且研究最为深入的蛋白质,在不同物种中广泛表达,且在人类的不同组织表达存在差异.COMMD1是1个多效性因子,参与许多生理活动,包括对铜代谢、转录因子NF-κB及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调节等.COMMD1参与铜的内稳态调节,是转录调节因子NF-κB及HIF-1的抑制物,通过对它们的抑制而介导多种基因的表达.本文就COMMD1的结构、表达、调节及生物效应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长期支持的综合性计划之一。它的正式启动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MAB计划的产生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充分的准备,是在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在总结上世纪60年代开展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具有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的、雄心勃勃的政府间生态学研究计划,在推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人与生物圈》2011,(3):48-49
内蒙古锡林郭勒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部,横跨行政区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总面积5800平方公里,以保护各种类型的草原,沙地森林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主。1 98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张家口→宝昌→哈巴嘎→桑根  相似文献   
996.
《生物学杂志》2011,(1):115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安徽省合肥林业学校,创建于1952年,有着近60年的办学历史。2004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合肥市大蜀山风景区,与国家级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邻,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人文汇萃,为省级花园式单位,是安徽省唯一一所培养以林业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人,专任教师88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8人,  相似文献   
997.
2006年Takahashi研究小组成功地将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和鼠尾成纤维细胞重编成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开创了体细胞重编程的全新方法,所得iPSC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不仅解决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所面临的伦理学困境和免疫排斥问题,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对细胞多能性和基因组重编程的认识,再次掀起了干细胞研究的热潮。iPSC结合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的成果已经应用到动物疾病模型上。iPSC能够自我更新并维持未分化状态,可分化为3个胚层来源的所有细胞,参与形成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体外定向诱导能够分化出各种成体细胞,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极具应用价值。但iPSC技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998.
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门新兴科学,是对生物体在蛋白质水平上定量、动态、整体性的研究。简要综述了高通量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技术,如双向电泳、生物质谱、蛋白质芯片、酵母双杂交、同位素亲和标签及生物信息学的原理、方法、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与局限,并对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1.刊登内容及征稿范围:有关国内外人体微生态学、动物微生态学、植物微生态学等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动态、成果和技术方法,包括生态制品的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环境的平衡关系以及微生态失调造成疾病的防治研究、实验室技术等。开辟的栏目有:述评、论著、临床研究、动植物微生态学、综述、讲座、技术方法、论著摘要(短篇报道)、国内外动态、产品信息及广告等。  相似文献   
1000.
bHLH(basic/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们组成了转录因子中的一个大家族。bHLH转录因子不仅普遍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毛状体的发生、光形态建成和光信号转导,而且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和次生代谢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对植物bHLH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