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凝胶过滤从绿藻Dunaliella salina中分离出一种新类型的钙依赖但非钙调素、磷脂依赖的蛋白激酶,用凝胶过滤法测得此酶的天然分子量为52kD。该酶的活性既依赖于Ca~(2 )也需要Mg~(2 ),最适浓度为4mmol/L。NaCl和KCl对酶活性具抑制作用。蛋白酶抑制剂K-252a和staurosporine可抑制该酶活性,但半抑制浓度 (IC_(50))远高于对蛋白激酶C(PKC)。当PKC专一性抑制剂sphingosine浓度高达800μmol/L时,对该酶只表现微弱的抑制效应。碱性的组蛋白H1为所测定的蛋白质底物中最适的底物,而酸性的酪蛋白不被磷酸化。磷酸化氨基酸残基分析表明,该酶属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  相似文献   
92.
为了提高佐夫色绿藻(Chromochloris zofingiensis)细胞内虾青素含量,研究通过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构建了含有20000个单克隆的突变体库,并筛选出一株高产虾青素的突变体12C10。在异养正常培养条件下,当葡萄糖耗完时, 12C10虾青素含量比野生型提高74%;缺氮诱导第4天时,虾青素含量比野生型高25%。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在正常培养条件下12C10与野生型在代谢物水平上的差异。与野生型相比, 12C10中除谷氨酸外的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合成普遍下降,但是谷氨酸的水平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脂肪酸合成减少为虾青素合成提供更多的碳骨架、NADPH和ATP。谷氨酸的积累可能一方面刺激了磷酸戊糖途径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促进NADPH的产生,另一方面导致氧自由基产生促进虾青素合成。代谢物组分析结果还表明12C10中虾青素合成的增强可能与乙烯合成的增强有关。研究为进一步通过代谢调控提高C. zofingiensis虾青素含量奠定了基础,对指导C. zofingiensis虾青素积累新工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贵州瓮安—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含磷岩系的大型球形绿藻化石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通过对瓮安陡山沱组上段的白云质生物屑磷块岩和磷质白云岩标本进行酸处理和切片后,获得大量个体硕大的球形绿藻化石,共鉴定了7属13种,其中多数是新属新种。这些绿藻化石与红藻、疑源类及骨骼化石共生,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群,其分布与成磷区一致,显然受到环境因素的控制。南沦冰期后气温上升,引起海平面升高,海洋贫氧带扩展和上涌洋流的活跃,给台缘浅水区带来丰富的磷质和其他营养物质,促使生物繁盛和成磷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
单细胞绿藻和其他植物一样,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化学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以合成有机物貭,从而进行生长与繁殖。在单细胞绿藻所必需的各种化学元素中,除了C、H、O等三种有机元素主要是从水和二氧化碳中获得以外,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元素.N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必需元素,如P、S、Mg、K、Ca、Na、Fe等等,  相似文献   
95.
单细胞绿藻的大量培养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近廿年来,单细胞绿藻的培养和利用,曾引起广泛的兴趣,主要的是由于单细胞绿藻具有下列几个重要的特性:(1)能够充分利用太阳的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质,作为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食料;(2)生长繁殖迅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易于培养;(3)蛋白质的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96.
杜氏盐藻中的核基质与核基质结合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真核生物细胞核DNA通过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MAR)附着到核基质上。为了进一步探索染色体DNA与核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单细胞真核藻类-杜氏盐藻中克隆出了MAR片段。首先构建了杜氏盐藻的随机MAR文库,通过体外结合实验分离出能与核基质结合的MAR序列。从构建的MAR文库中,筛选出3个能与核基质结合的MAR,其中两个片段与核基质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测序分析表明具有MAR片段的一些典型特征性基序。  相似文献   
97.
~~寻找海洋来源新药  相似文献   
98.
宽礁膜的生活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国内首次观察描述了宽礁膜(Monostroma latissimum Wittrock)生活史各阶段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发育变化,并对其单性生殖进行了周年培养和观察。大型的雌雄异体的膜状配子体成熟后,放散双鞭毛的配子,小型的球状孢子体成熟后放散四鞭毛的游孢子,其生活史是单倍体的配子体与二倍体的孢子体互相交替的异形世代交替。另外,在生活史中还发现合子和孢子囊的二分裂增殖方式,一年生配子体和二年生孢子囊等现象。未接合的雌、雄配子固着后变成球状单细胞体,室内培养后发育成成熟的单性孢子囊,并放散四鞭毛的游孢子,这些游孢子固着后,可直接发育成膜状的配子体,单性生殖也可以用来进行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99.
三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水生态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小山  朱琳  田胜艳  郎宇鹏  李燕 《生态学报》2008,28(8):3507-3516
参考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生态毒性测试标准方法,以绿藻(Scenedesmus oblignus)和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3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纳米氧化锌nZnO、纳米二氧化钛nTiO2、纳米氧化铝nAl2O3)水悬浮液的水生生态毒性.结果发现,不同的纳米颗粒具有不同的毒性:nZnO、nTiO2和nAl2O3对斜生栅藻生长的 96 h半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1.049、15.262、>1000 mg · L-1,而对大型蚤活动抑制的 48 h EC50 值则分别为0.622、35.306 mg · L-1和114.357 mg · L-1.据此可得到3 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水悬浮液的毒性大小顺序为:nZnO >nTiO2 > nAl2O3.此外,不同的生物对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敏感性也不同,除nTiO2以外,大型蚤对另外2种纳米颗粒的敏感性强于斜生栅藻.实验结果表明,人工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和环境效应不容忽视,应重视并深入研究此类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机制和影响因子,以便能对其进行更好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0.
宣晶 《生命世界》2013,(12):92-93
雅家埂两河口地带的红石滩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红石滩之一,石头上生长的呈铁锈红的物质是一种气生丝状绿藻——乔利橘色藻,鲜艳的血红色是因为细胞内富含虾青素。在湿度、温度、气候适宜的情况下,这种植物会在岩石的表面自然生长,大概四五年后就会死亡,然后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