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朱文婷  刘海坤  何睿  于东悦  夏鹰  党海山 《生态学报》2022,42(22):8977-8984
为探究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动态,在急尖长苞冷杉纯林中设置1个1 hm2的固定样地,记录样地内所有高度>2 m的急尖长苞冷杉的年龄、胸径、冠幅和坐标等指标。根据径级分布分析种群的径级结构,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急尖长苞冷杉的径级分布为倒"J"型,结构稳定,自然更新良好。(2)成树在各个时期和不同尺度上都呈随机分布;幼树在1891年之后的各个时期在小尺度(2 m)上呈聚集分布,1981-2012年在1-41 m尺度上陆续出现聚集分布;幼苗在1861-1920年在小尺度(1-2 m)上呈聚集分布,1951-1980年出现聚集分布的尺度范围最大(1-35 m、41 m和48 m)。(3)在不同时期中,不同年龄组树木之间几乎都呈正关联或无关联;成树和幼树随时间推移从无关联到在各个尺度上陆续出现正关联的变化;成树和幼苗随时间呈无关联、中大尺度(32-35 m、44 m和49 m)正关联和无关联的变化;幼苗和幼树呈现从无关联转变为小尺度(8 m)正关联和小、中尺度(1-30 m)正关联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成树在小尺度上对幼龄树存在一定的抑制,但在较大尺度是促进的。1951-1980年样地中的幼苗数量大量增加,随后30年幼树的数量因幼苗长大也有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竞争。但总体来看急尖长苞冷杉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具有种内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2.
长苞铁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Cheng)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第四纪冰川期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植物,是大果铁杉组(Sect.Hesperopeuce)分布于中国的唯一代表种类,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零星见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53.
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2  
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等测定方法研究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的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文中还研究Iwao的M与x的回归方程,计算长苞铁杉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面积。  相似文献   
54.
1 折苞马蓝 新种 图 1 :1~ 5StrobilanthesrefractaD .Fang,Y .G .WeietJ.Murata ,sp .nov .Fig .1 :1~ 5AffinisS .polyneuraeClarkeexW .W .Smith ,sedfoliissaepeovatisminoribus,marginesubintegrisvelinconspicuecrenulatis,nervislateralibusmultopaucioribus,bracteissupernerefrac tis,cumbrac…  相似文献   
55.
缺苞箭竹密度对其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一个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紫果云杉(Piceapurpurea)原始林下不同密度缺苞箭竹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缺苞箭竹群落生物量、净生产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缺苞箭竹地上部分净增长率却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个生长季节内,缺苞箭竹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相关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除指数生长期(7、8月)外,缺苞箭竹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比在生长季节内随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在缺苞箭竹生长的指数生长期,中等密度有较大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比.缺苞箭竹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取决于密度和生长时期,密度对缺苞箭竹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6.
冷杉蒸腾速率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北亚高山地带20年生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的蒸腾速率,一年中由低至高,7月份达最大值(195.88mgH2/g.h),尔后下降,蒸腾速率的日进程为午休型,呈双峰曲线变化,蒸腾速率与气温,叶温和光强为正相关,与相对湿度为负相关,冷杉蒸腾速率随海拔增高而降低,高海拔处冷杉蒸腾速率的日进程波动也较小,海拔相同时,迹地上生长的冷杉蒸腾速率比林地内的高,前者为186.15mgH2O/g.h,后者则为123.97mgH2O/g.h。  相似文献   
57.
大苞兰属全世界共有23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各国。我国分布有12种,可以说是该属的分布中心。在2011-2013年期间,对普洱地区兰科植物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该属一个新记录种 Sunipia nigricans Avery-anov,根据该种拉丁名种加词之意将其定为“淡黑大苞兰”。淡黑大苞兰主要特点是花淡黑色、粘盘柄不分叉、顶部连接着4个球形的花粉团,与该属其它所有种类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8.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铁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苞铁杉,一种是南方铁杉。长苞铁杉一般零星分布在海拔1200-1600米之间山脊土层比较浅薄的地方,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2000米的山坡上。这两种铁杉同属松科铁杉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古裸子植物。长苞铁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南方铁杉属于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它们作为第三纪地质时代遗留的"活化石",对研究我国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生态和气候科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9.
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现状及致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调查的结果,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石坑、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蓬顶、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泽子坪和鬼子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老山、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坳、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源头山、湖南城步县奇山和江西大余县石溪的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W.C.Cheng)Hu ex C.N.Page〕居群的生境和生存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苞铁杉的地理分布相对狭窄,多呈零星或小片分布;该种正面临分布区缩小和居群规模下降,甚至濒临灭绝的危险。在长苞铁杉集中分布的这些区域,大多数居群面临生存威胁;各居群的个体数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天宝岩居群最大,长苞铁杉数量达几千株;石溪居群和源头山居群最小,长苞铁杉数量只有几十株。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和本身更新困难是导致长苞铁杉濒危的原因,其中,人类活动影响是长苞铁杉致危的直接原因。根据长苞铁杉生存状况,建议对其伴生的阔叶树进行疏伐,适当开辟林窗,有利于长苞铁杉的更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长苞铁杉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其他非保护区的分布区,也应加大宣传力度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实施迁地保护可以有效保护长苞铁杉这一珍稀树种。  相似文献   
60.
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W.C.Cheng)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有无倒木覆盖以及倒木腐烂程度对土壤8项理化指标(包括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有机碳、全N、全P和全K含量以及C/N比)的影响,并比较了经倒木覆盖后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林分中土壤8个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无倒木覆盖的土壤相比,经倒木覆盖后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及含水量提高,有机碳、全N及全K含量均增加,说明倒木覆盖总体上提高了长苞铁杉林下土壤的肥力,但有无倒木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影响.经不同腐烂程度倒木覆盖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并随倒木腐烂程度提高大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土壤的其他7个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经中等(Ⅲ级)腐烂倒木覆盖后土壤的全N、全P和全K含量均最高.经倒木覆盖后,不同季节土壤的全P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其他7个理化指标在不同季节均有显著变化(P<0.05);经倒木覆盖后秋、冬、春、夏土壤容重和全K含量依次增加,总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依次降低,土壤含水量在秋季最低、春季则最高.整体来看,在长苞铁杉林的不同类型林分内经倒木覆盖后土壤8个理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供试的4类混交林相比,在长苞铁杉纯林内经倒木覆盖后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和全K含量均最高,总孔隙度最低,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C/N比及全N和全P含量居中.研究结果表明:在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倒木覆盖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