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苞萱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红   《广西植物》1998,18(4):368-370
本文报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对苞萱草Hemerocalisfulva(L.)L.var.op positibracteataH.KongetC.J.Wang,var.nov.的染色体,按全国第一次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建议的标准进行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苞萱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2,核型公式k(2n)=22=12m+6sm+4st,属于Stebbins核型的2B型。甘肃萱草属植物的核型可分为两大类群,对苞萱草的核型属于第二类群。对苞萱草与萱草H.fulva(L.)L.的核型较接近,为新变种的确立提供了细胞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广西植物二新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韦毅刚  文和群   《广西植物》1995,15(3):216-219
广西植物二新种韦毅刚,文和群(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关键词大苞半蒴苣苔;单花小檗;新种;广西TWONEWSPECIESFROMGUANGXIWeiYigang;WenHequn(GuangxiinstituteofBotany,Guili...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姜科一新属——苞叶姜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4.
熊治廷 《植物研究》1993,13(2):122-123
正本文发表了吉林萱草属一新变种, 即长苞萱草Hemerocallis middendorfii Trauty et Mey. var. longibracteata Z. T. Xiong, var.nov.。  相似文献   
105.
不同培养条件对大苞栝楼发根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发根农杆菌R1000和R1601对大苞栝楼无菌苗子叶和茎进行了发根诱导,通过对影响大苞栝楼发根诱导不同培养条件的研究,建立发根培养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控制为25℃、无光条件、活化菌的光密度值OD600为0.7、溶液的pH维持在6.0及无2.4-D激素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地诱导大苞栝楼发根,由发根中农杆碱的检测证明,发根农杆菌中的Ri质粒中T-DNA的在无菌苗中获得了转导,为大苞栝楼发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贵州粉条儿菜属一新种徐天禄(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关键词粉条儿菜属;长苞粉条儿菜ANEWSPECIESOFALETRIS(LILIACEAE)FROMGUIZHOU¥WUTian-Lu(InstituteofBiology,Guiz...  相似文献   
107.
分别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子试验两种方法对影响大苞萱草ISSR-PCR反应体系的4个因素(Taq酶,Mg2+,dNTP,引物)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正交设计选用L9(34)方案,采用直观分析法获得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各因素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情况,找出最佳反应水平。两种方法所得影响因素最佳水平存在差异,通过综合比较与分析,最终建立了大苞萱草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Taq酶1 U,Mg2+1.5 mmol/L,dNTP0.20 mmol/L,引物0.4μmol/L,1×PCR buffer,30 ng模板DNA。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0个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引物最佳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108.
通过2003年12月到2005年1月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椭圆形林窗(面积118m2)中心、中部、边缘和林下样地进行种子埋藏及幼苗定位观测实验,研究了长苞铁杉幼苗在林窗不同位置中的建立。结果表明:在林窗内不同位置对长苞铁杉幼苗建立有显著影响。林窗中心样地、林窗中部样地、林窗边缘和林下样地内长苞铁杉幼苗发生率分别为10%,10.7%,6%和6%。从林冠下到林窗中心,长苞铁杉种子的幼苗发生率略有增高趋势。在林窗中心样地和林窗中部样地中雨水冲刷是幼苗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在林窗边缘样地和林下样地中昆虫的取食是幼苗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林窗位置对幼苗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林窗中部样地幼苗存活率最高(11.4%),林窗中心样地幼苗存活率次之(6.7%),而林窗边缘样地和林下样地幼苗则均全部死亡。种子营养消耗完后,在林窗中心、林窗中部、林窗边缘和林下等4个位置样地中,林窗中心样地幼苗平均高度最高。经过一个生长季后,林窗中心样地中幼苗的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略高于林窗中部样地的幼苗,但差异并不显著。林窗中心样地幼苗叶生物量、叶重比、叶/地上等指标显著高于林窗中部样地的幼苗,而茎重比则低于林窗中部样地的幼苗。  相似文献   
109.
两种基因型玉米苞叶的衰老生理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田条件下‘郑单958’(Zea mays‘Zhengdan 958’)和‘农大364’(Z.mays‘Nongda 364’)2种基因型玉米苞叶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苞叶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最高值,且‘郑单958’的叶绿素降解速率高于‘农大364’;‘农大364’苞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均高于‘郑单958’。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均逐渐升高,并在蜡熟期达到最高值,其中‘农大364’细胞膜受损害程度和过氧化程度均低于‘郑单958’。苞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在灌浆期至蜡熟期的降幅最明显,且‘郑单958’苞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幅低于‘农大364’苞叶。  相似文献   
110.
大苞赤(ThladianthacordifoliaCogn.)为葫芦科赤属植物,民间用于治疗肠胃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常见疾病,为了寻找该属植物的有效成分,开发利用该属药用植物资源,我们进行了大苞赤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云南峨山县采集的大苞赤块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