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21.
离体植物开花的激素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了近30多年来在利用植物激素诱导不同植物的组织培养植株成花的不同结果。从总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植物激素对花芽发端和发育的作用,不仅取决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外界环境条件,也与取之母本外植体的部位及它们所处的生理状态有关。即不同生理状态的外植体对植物激素反应的差异与内源激素的水平及对植物激素的敏感性和/或外植体内所包含的其它物质的不同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黄瓜0—7天幼苗及去顶后0—8天诱导花芽分化苗与诱导营养芽分化苗的子叶节进行了系统石蜡切片观察,未发现0—7天幼苗的子叶叶腋存在潜伏芽。去顶后1—2天在子叶叶柄基部与切口之间的表皮下细胞分裂形成突起,去顶后6天诱花苗与诱芽苗的突起表现出形态差异,诱花苗突起的上端变钝,而诱芽苗突起的上端成尖锥状。去顶后8天诱花苗在子叶叶柄与切口之间形成完整的花芽。另发现有少量花芽起源于切口处细胞。对去顶后0—6天诱花苗与诱芽苗的子叶节还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观察结果与石蜡切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3.
烟草的不同器官薄层培养形成花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24.
该文报道了大岩桐花瓣切块离体培养再生花现象,花瓣切块再生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再生花芽(命名为BF);另一种是既再生花芽也再生营养芽(命名为BF+V)。花芽再生的能力与光照、花芽大小及培养基中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紧密相关。当培养基中含有1.0 mg/L GA3时,BA的添加会显著增加总花芽(BF+BF+V)的形成率,添加0.5 mg/L BA时,总花芽形成率达100%。在暗中培养时,BF达93.4%。不同大小花芽的花瓣再生花的能力不同,7 mm直径花芽的BF最高,达86.7%。同时,对花芽再生过程中花瓣切块的组织结构形态变化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外源多胺对离体黄瓜(CucumissativusL.)子叶内在多胺含量和花芽构建的影响。在MS培养基中添加5×10-2mmol·L-1亚精胺(Spd)、精胺(Spm)能明显提高子叶内Spd含量和SpdPut值,子叶成花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添加5×10-2mmol·L-1Put、5mmol·L-1环己胺硫酸盐(CHAS)培养的结果则相反。表明子叶内Spd含量和SpdPut与成花率呈正相关关系。在添加5mmol·L-1D精氨酸(DArg)处理后,子叶内SpdPut高于Spd处理,但子叶成花率低于对照组,表明Put、Spd含量也影响离体子叶花芽的构建。在实验中添加CHAS处理后子叶内Spm含量高出对照组10倍,子叶成花率却为0,其它各处理与对照组的内源Spm变化基本一致,成花率却差别明显,表明子叶内Spm含量与黄瓜子叶花芽构建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李国范  曹福存 《植物研究》1994,14(3):280-286
本文研究了长白落叶松大小孢子叶球的分化及其分布规律。获得如下结果:(1)6月下旬芽鳞形成期终止,7月初进入小孢子叶分化期,7月未至8月上旬小孢子叶分化期结束。8月上旬进入小孢子囊分化期,8月下旬出现造孢细胞,9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10月底小孢子母细胞保持在细线期阶段,小孢子叶球进入冬季休眠期。(2)9月初苞片原基开始形成,9月中旬珠鳞原基形成;10月上旬出现胚珠原始体,10月下旬大孢子母细胞形  相似文献   
27.
外源激素对风信子再生花芽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外源激素在诱导再生花芽花器官发生和控制它们的数目中的关键作用被进一步证实。首先通过2mg/L 6-BA和0.1mg/L 2,4-D的激素组合诱导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L.cv.White pearl)花芽从花被外植体发生,然后保持这种激素浓度,成功地控制了100多片花被片的连续发生(自然情况下一个风信子花芽仅有6片花被片)。改变激素浓度(2mg/L 6-BA和0~0.0  相似文献   
28.
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启星  孙铁珩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698-1702
为了促进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生态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与学科建设并在今后国家层面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该领域一些具有开端意义的工作与早期研究,并对其学科定义与内涵的发展和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的进展给予了追踪,进而就该学科的主要任务和主体研究内容以及今后进一步发展进行了阐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29.
Li L  Tan Y  Wang H  Leng CY  Li DM  Chen XD  Gao DS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855-2860
以10年生大田栽培及3年生盆栽曙光油桃花芽为试材,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了油桃休眠及休眠解除期间(2009年9月15日-2010年1月15日)曙光油桃水孔蛋白基因δTIP1、PIP1;1的表达量,以及低温胁迫下的转录表达.结果表明:在油桃休眠及休眠解除期间,曙光油桃PIP1;1的转录水平呈现持续增高趋势,且1月的高水平表达使水分通过液泡膜和细胞质膜流出,减少了芽体水分含量,阻止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从而抵御冻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达到最高,防止细胞的脱水伤害.低温处理2周后高水平表达说明PIP1;1为冷诱导基因.δTIP1的转录水平在休眠期间呈现波动性变化,至休眠解除时大幅度增高,这可能与休眠解除时,其上调表达被休眠解除信号及植物活性的增强所诱导有关.低温处理2周后,其表达没有升高,说明δTIP1并非冷诱导基因.  相似文献   
30.
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正常成花和成花逆转花芽的差异蛋白质组,并应用RACE方法克隆其中上调表达的α-微管蛋白基因α-tubulin,获得一段长度为1641 bp的cDNA,其中包括1个1350 bp的开放阅读框[GenBank登录号: FJ479617(GI:218202929)]。将α-tubulin全长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1个约49.6 kD的外源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为α-微管蛋白。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了α-tubulin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 结果表明,α-微管蛋白在成花逆转的龙眼花芽中上调表达,可能是逆转花芽形态差异表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