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保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维生素E和熊去氧胆酸等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连用6周。记录并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内毒素、降钙素原(PCT)和D-乳酸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ALT、AST和GGT水平较治疗前均不同幅度下降(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血清内毒素、IL-6和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能下调血清肝功能、内毒素、PCT和D-乳酸等指标,降低肠黏膜渗透性,增强肠黏膜上皮的修复能力,保护其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组、EAE+小剂量依达拉奉组、EAE+大剂量依达拉奉组(n=18)。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其它组采用自制完全抗原诱导EAE模型。EAE组建模后不做任何处理,EAE+小剂量依达拉奉组、EAE+大剂量依达拉奉组分别在建模后给予依达拉奉4mg/k·d、10mg/k·d。比较各组发病率并行神经功能评分,取脊髓组织行HE染色、iNOS、OP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依达拉奉干预组大鼠较EAE组发病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E结果显示依达拉奉干预组较EAE组炎症反应减少,损伤程度减轻。依达拉奉组iNOS、OPN表达均明显小于EAE组(P<0.05)。大剂量依达拉奉iNOS、OPN表达均低于小剂量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EAE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小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炎症反应,降低iNOS和OP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3.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它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LyS过度表达会促使B淋巴细胞增殖并分泌自身抗体。BLyS也是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靶点。关于BLyS的调控涉及了许多蛋白。本文主要就G-CSF、TGF-β1、IFN-γ、IL-10和Poly(I:C)等对BLyS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浙南地区6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4.17:1。青壮年多发(54.83%).老年人次之(35.48%),冬春季发病率与夏秋季相似。起病急,以乏力、纳差、皮肤眼白黄染为主要表现.其次可有发热、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等症状及肝区叩痛、肝脾肿大、腹部压痛等体征。肝功能损害明显,可有凝血功能、甲胎蛋白的改变。尤其老年组ALT、TBiL升高显著.白蛋白下降明显。经治疗后。ALT复常较TBiL快,老年组TBiL复常时间长。出院前末次ALT均正常。TBiL仍偏高27例(43.55%),以老年组居多(74.07%)。结论浙南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老年戊型肝炎患者黄疸发生率高。程度深,消退慢,低蛋白血症多见,更易发生淤胆。  相似文献   
25.
与其他亚细胞结构相比, 中心体由于其分离和纯化方面的困难使其蛋白质组学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通过免疫荧光证明特异性识别中心体的6名自身免疫病人的自发抗血清被用来鉴定它们相应的抗原即中心体蛋白. 利用细胞全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血清后, 从Western blot膜上每条单独条带上洗脱结合的抗体, 并确定产生中心体特异性荧光染色的抗体洗脱来源. 通过免疫沉淀获得并通过质谱鉴定该抗体相应的抗原蛋白, 共鉴定出6种中心体蛋白, 包括2种已知的中心体蛋白和4种未知定位或未见中心体定位报道的蛋白. 这些蛋白涉及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通路、分子伴侣和代谢酶类, 反映了中心体功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IFN-γ)在慢加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on.chronihepatitisBloverfailure,ACHBLF)发病中的作用,旨在为ACHBLF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ELSIA法测定30例ACHBLF患者和30例CHB患者血清IFN-γ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常规指标。结果:AcHBLF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组TBIL、ALT水平显著高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组PTA水平显著低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患者的IFN.叮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r=0.818,P〈0.01),与PTA呈显著负相关(r=0.529,P〈0.05),而与ALT无明显相关性(r=0.172,P〉0.05)。结论:IFN-γ参与ACHBLF的发病,并且是ACHBLF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检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对疗效和预后意义。方法:采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计算CD4+/CD8+值。并检测了34例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115例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例无明显疗效者,各亚群比例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28例有明显疗效者,治疗后各亚群比例恢复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典型病例回顾探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合并肺曲霉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报告3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3例病例均行痰镜检、培养、抗原检测、胸部CT或者坏死组织病理检查。分离病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烟曲霉、黄曲霉和刺孢裸胞壳。结果 3例病例证实为侵袭性肺曲霉病。进行以伏立康唑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警惕肺曲霉病的发生。多种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早期诊断,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9.
《生命科学》2008,20(3):311-311
2008年5月14日,道达尔集团与巴斯德研究所在上海签署了一项为期三年的科学合作项目,共同致力于加强中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30.
自身免疫可能促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一观点已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动脉粥样硬化病程中产生的表位如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已被看作是自身免疫的攻击目标。但Binder等最近提出,自身免疫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文章发表在Nat Med 2003年第6期),其证据如下:在小鼠模型中,抗oxLDL的自然自身抗体(命名为T15)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是减轻疾病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