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对某部新入伍官兵训练中膝关节损伤发生原因、特点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和分析,为合理训练,预防损伤发生和 治疗相关伤病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某部2013 年度450 名新入伍官兵的训练伤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分析膝关节损伤 发生率、伤病类型和致伤原因,并对其严重者进行关节镜治疗,观察和分析术后随访效果。结果:某部新兵的训练伤发生率为 20.0%。以关节急性扭伤最为多见,占81.1%。其中膝关节损伤共发生32 例,占训练伤发病率为7.1%,占训练伤发病率43.8%,其 中膝关节周围肌肉损伤20 例、交叉韧带损伤1 例、半月板损伤9 例、侧副韧带损伤2 例。致伤率最高的前3 位科目是5000 米负 重跑、跨越障碍训练、格斗训练,共27 例,占膝关节训练伤总数的84.4%。所有受伤患者中,12 例行手术治疗,20 例给予石膏、支具 固定、休息等保守治疗。经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较好的功能恢复。结论:对于新兵膝关节训练伤预防工作非常重要,避免致残;关 节镜手术技术的进步对于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33.
黄雪芬 《蛇志》2015,(2):230-231
目的总结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5例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及合理及时的康复锻炼。结果 15例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围术期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4.
雷杰锋  雷光华 《生物磁学》2011,(22):4269-4272
目的:通过检测人膝骨关节炎裸露软骨下骨中OPN的表达,探讨OPN在OA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软骨下骨标本50例,采用综合评分法对OA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取正常膝关节软骨下骨(股骨髁关节面)10例作为正常软骨下骨对照;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各组间OPN表达的差异及OA患者OPN表达与综合评分、K-L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人膝骨关节炎裸露软骨下骨OPN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软骨下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在轻、中、重度膝骨关节炎裸露软骨下骨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关节炎裸露软骨下骨OPN的表达与骨关节炎的综合评分、K—L分期呈正相关。结论:OA患者膝关节软骨下骨OPN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OPN在骨关节炎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采用OXFord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3例25膝。结果:23例患者(25膝)随访3-8个月,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及松动等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56.9分提高至术后93.3分。结论: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短期疗效优良,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把握和手术技术的掌握,其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的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9年10月,27例病人(28膝)经MRJ检查及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9膝伴内侧副韧带损伤(MCL),8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5膝伴内侧半月板破裂,4膝伴外侧半月板损伤。27例患者于伤后3~10周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88个月,平均(42.67±3.3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8-93分,平均(86.67±5.21)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mDC)综合评定由术前显著异常(D级)28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9膝、接近正常(B级)16膝、异常(C级)3膝。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的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9年10月,27例病人(28膝)经MRI检查及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9膝伴内侧副韧带损伤(MCL),8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5膝伴内侧半月板破裂,4膝伴外侧半月板损伤。27例患者于伤后3~10周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88个月,平均(42.67±3.3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8~93分,平均(86.67±5.21)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显著异常(D级)28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9膝、接近正常(B级)16膝、异常(C级)3膝。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联合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和持续静脉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拟行单侧TKA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术前48 h开始服用塞来昔布(西乐葆)200 mg/次,每天2次。实验组患者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术后给予持续静脉镇痛(continuous intravenousanalgesia,CIA)。对照组患者没有运用关节周围注射药物,仅给予术后CIA。记录术后CIA用量、各时间点静止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est visual analogue score,RVAS)、被动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assive visual analogue score,PVAS)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同时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1)实验组术后24、48 h内PCA的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术后4、8、12、24、48 h的RVAS和24、48 h的P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两组间RVAS和PVA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实验组术后第1、2、3 d的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l、2 w两组ROM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主动屈膝到90?所需的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实验组中恶心、呕吐和追加药物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伤口感染、延期愈合及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联合使用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和持续静脉镇痛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可以有效的缓解TKA患者术后早期的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了单一用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该方案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TKA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参数,为临床提供更加规范性的治疗,进一步提高电针疗效。方法:将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73例单膝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疏波组、密波组两组,均针刺患侧膝眼穴,疏波组接2Hz连续波治疗,密波组接40Hz连续波治疗,采用WOMAC评分对两组治疗后疼痛、僵硬、躯体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判断1个疗程及3个疗程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完成第一疗程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P均<0.01,说明两组在疼痛疗效上存在差异。而两组僵硬和躯体功能评分的比较,P>0.05,显示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第3疗程后,两组WOMAC总分比较,P均<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第3疗程症状积分低于第1疗程,说明第3疗程后症状改善优于第1疗程。结论:电针疏波组在改善疼痛上优于密波组;第3疗程后,总体症状改善情况优于第1疗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中药早期治疗对兔实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参照Okazaki等[1]伸膝制动OA动物模型法造模,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骨痹消组(C组),于治疗6周、10周后测各组兔血清NO水平变化;软骨电镜结构及TUNEL法软骨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B组血清NO水平逐渐升高,C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B组电镜下6周时可见凋亡细胞,10周可见凋亡小体;TUNEL法细胞凋亡原位检测:B组软骨细胞AI明显增高。治疗后C组下降明显,10周时与B组相比具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骨痹消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软骨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凋亡数量,促进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