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湖滨带及环湖区域是发挥湖泊生态功能的关键区域,湖泊生态缓冲带建设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湖泊生态保育的重要手段。基于原地产污贡献、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和GIS分析等方法,以滇池为例识别湖泊生态缓冲带并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滇池生态缓冲带识别划定出山体型缓冲带、农田型缓冲带、村落型缓冲带、城镇型缓冲带和湿地型缓冲带等5种类型,上边界和下边界长度为171.50km和127.55km,平均宽度为349.49m,总面积为38.12km2;其中湿地型占主,缓冲带宽度处于20—825m之间,面积为10.31km2、占比27.05%;(2)2000—2020年环滇池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价值总量由12.40亿元降低至7.78亿元;价值等级以低等级和中等级别为主,多期评估显示二者占比处于70.21%—77.66%之间;外海北岸和草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最为明显,反映出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3)环滇池区域湿地型、林地型和草地型三种情景模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提升58.87%、21.08%和17.48%,湿地型情景下水文...  相似文献   
992.
江苏弶港附近若干近岸强潮环境,包括海滨沼泽、潮间带浅滩及潮流沙脊,其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埋葬群由41属98种组成,本区可划分出两个组合区,三个亚区。各亚区的平均复合分异度H(S)值变化于2.4—2.99之间,均远远高于黄、东海沿岸一般的海滨沼泽及潮间带浅滩。在所有取样点中,H(S)值最高为3.31,该点(534站)竟位于距陆地最近、滩面最高的海滨沼泽上;而H(S)值最低为1.68。该点(233站)却位于潮间下带的外缘。本区某些H(S)高值的异常分布及逆向梯度分布,可与环境的盐度、深度、温度因子无关,而与强潮、风暴潮以及不同方向的潮流汇合带等特殊动力因子有关。本区N(50克干样)等值线图表明,在淤蚀多变的强潮环境里,N值主要不是与沉积速率有关,而是与沉积体的年龄有关。 弶港附近湖滩有孔虫埋葬群的特殊组合及其特征参数分布模式,为在地层中辨认这类近岸强潮环境提供了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993.
南京湖山地区孤峰组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南京湖山地区孔山下二叠统孤峰组硅质碉中含有丰富的放射虫化石。这些化石主要以Follicucullus scholasticus,Pseudoalbaillella xcalprata,Latentifishul texana和Ruzhencevispongus cf.uralicus占优势。文章对这些化石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建立一个组合带,即Ruzhencevispongus cf.uralicu  相似文献   
994.
刘兰芳   《广西植物》1993,(1):96-96
<正> 植物学(系统、分类)课是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呆板、枯燥,历来被学生认为是一门乏味、难学的课程。加上植物受地区性及季节性的影响较大,一些需要向学生介绍的植物,在当地或上课时不易采到。过去的做法是,上课前带学生在校园观察一些代表种类,上课时带些腊叶标本或新鲜标本让学生看,以增加感性认识。但由于腊叶标本经压制以后,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及立体感,特别是花和果实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和实物是完全不同的,不容易为学生接受。新鲜标本虽然可以弥补某些不足,但常常受到季节的影响,上课时不一定是花果期,仍然不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95.
带叶兜兰     
邹贤桂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93,(3):197-198
<正> 带叶兜兰(Pahiopedilum hirsutissimum(Lindl.)Pfitzer),叶基生,长20—25厘米,宽约2—3厘米,无毛。花茎绿色被深紫色毛,长约25匣米,几与叶等长,具1花。花直径可达10厘米,中萼片宽卵形,花瓣长匙形,边缘曲折有缘毛,唇瓣兜状,绿色有紫色小斑点。分布于印度亚萨姆,和我国广西、云  相似文献   
996.
四川峨嵋山带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殃叶蝉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分布于四川峨嵋山的带叶蝉属Scaphoiders Uhler,1889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农学院。突瓣带叶蝉Scaphoideus exsertus,新种(图1-6)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探讨清宫止带汤联合利普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治疗提供可借鉴临床方案。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利普刀及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宫止带汤,两组连续观察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TNF-α、IL-1、IL-6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33%)较对照组(86.67%)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的阴道出血及阴道排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1.67%)较对照组(15.00%)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清宫止带汤联合利普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的疗效确切,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缩短、炎症反应降低,且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A表达联合经腹部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1年8月共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6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孕妇均行血清抑制素-A(INH-A)、碱性磷酸酶(AL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并对所有孕妇进行经腹部超声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ALP、β-HCG与INH-A表达水平,对比两组孕妇经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分析两组孕妇血清INH-A和经腹部超声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孕妇ALP、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NH-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无胎心搏动、宫内无孕囊、附件区有包块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小于10 mm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抑INH-A和经腹部超声(P<0.05),联合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低于血清INH-A和经腹部超声(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单一检查方法(P<0.05),三种诊断方法在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面的检测价值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血清抑制素-A表达联合经腹部超声诊断可提升宫外孕诊断的准确度与敏感性,因此可考虑对临床症状疑似宫外孕的患者应用两者联合诊断,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9.
1000.
云南三种角蟾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树深  费梁等 《遗传学报》1993,20(1):26-32,T001
本文研究了云南三种角蟾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显示宽头大角蟾,其2n=26(16M 8SM 2T),NF=50,5 8,No.10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 per,该区域同时还呈现C-带正染,其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强弱不等的C-带染色;大花角蟾的核型2n=26(16M 8SM=2ST),NF=50,5+8,No.6为S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5q pes,全部着丝点均有C-带正染;凹顶角蟾5n=26(16M 4SM 6T),NF=46,6 7.No.11-13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5q per,全部着丝点及周围均有浓C-带正染。三个种均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最后讨论了角蟾属核型演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