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712篇
  国内免费   34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并评价改良后一钳式环切法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间在我院实施的870例包皮环切术资料,对比分析改良一钳法(470例)、传统一钳法(337例)、袖套切除法(63例)三组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疼痛发生率、系带损伤率、患者对外观满意率及并发症(血肿、水肿、延迟愈合、切口狭窄)等临床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改良一钳法的手术时间(min)、术中疼痛发生率小于传统一钳法及袖套切除法(20.88±4.96 vs 26.6±6.48 vs 56.22±7.09,5.5%vs 28.2%vs 100%,P<0.01),袖套切除法在术后短期水肿发生率方面低于改良一钳法和传统一钳法(1.6%vs 10.9%vs 14.8%,P<0.05),改良一钳法的系带损伤率、血肿发生率、切口狭窄率均低于传统一钳法(0 vs 3.6%,0.4%vs 5.9%,0 vs 0.9%,P<0.01),改良一钳法的外观满意度高于传统一钳法及袖套切除法(98.1%vs 93.2%vs 95.2%,P<0.01),而各组的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包皮环切术式。其中改良一钳法因适用范围广、手术时间短,系带安全及外形美观,适用于绝大部分的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720例因子宫病变有子宫切除指征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并按照腹腔镜手术指征选择4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比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开腹组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及恢复情况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四组手术成功率都在95%以上,远大于开腹组手术成功率(87.4%)(P<0.05)。腹腔镜四组并发症发生率远小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四组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低于开腹组(P<0.05)。而腹腔镜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四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而腹腔镜四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有效,创伤小,费用低,适合符合手术指证的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细胞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SCL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CLC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化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比例与化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化疗前后CD8+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疾病控制组(DCR)患者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显著高于治疗后进展(PD)组患者组(P<0.05);CD8+细胞的比例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肿瘤化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颈静脉孔区肿瘤位置深,结构复杂,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走形,此区域肿瘤类型较多,常见的有颈静脉球瘤,其次为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由于此区域位置深,结构复杂,手术显露困难,切除此区域肿瘤难度较大,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正确的处理是该区域肿瘤手术成功的关键。此区域的手术入路可分为三种:后方入路、侧方入路、前方入路;各自又有新型的改良术式。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病变性质、生长范围、受累结构、患者的功能状态及术者的个人经验。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是此手术的关键。尽管如此,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在所难免,其主要的并发症有:脑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脑脊液漏和脑膜炎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制备万古霉素脂质体抗生素缓释系统,研究该缓释系统在治疗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作用,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将配置好的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万骨霉素于术中即分别放入关节腔及髓腔内,同时设对照组。大体观察左侧髋关节及观察右髋关节的活动度。实验动物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即刻、第4、8周,分别行髋关节X线摄片检查。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6周后,分别取关节腔内肉芽组织或假膜组织,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计数细菌菌落。并用4%的甲醛溶液固定组织,石蜡包埋(骨组织先用EDTA脱钙处理),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炎细胞浸润状况。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术前和术后第1、3、6周后,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各组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头均在位,经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治疗后,万古霉素-脂质体组翻修术后8周X线结果提示关节间隙清晰,无明显骨缺损即透亮线形成,而万古霉素-骨水泥组置换术前后对比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感染未控制者术后6周X线结果显示,关节间隙模糊,假体及股骨结合部出现轻度骨吸收。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100%,而加入万古霉素后,万古霉素-PMMA组的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33.3%,显著降低;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实验动物细菌感染率为16.7%,与万古霉素-PMMA组相比,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应用万古霉素-PMMA和万古霉素-脂质体,与其它组相比较,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这种模式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病理组织切片,发现实验动物建立感染模型6周后,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感染人工股骨头周围股骨组织明显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万古霉素-PMMA组、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和万古霉素-脂质体组+万古霉素-PMMA的实验动物,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提示术后关节周围细菌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与术前相比较,各组CRP均显著升高(P<0.01),而经过万古霉素-PMMA组、万古霉素-脂质体组和万古霉素-脂质体组+万古霉素-PMMA治疗的实验动物,CRP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中实验动物(P<0.05)。结论:本实验中首先建立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模型,并观察了万古霉素-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对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的效应,通过X线检查、细菌培养、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沉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万古霉素脂质体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辣椒辣素对足底切开大鼠疼痛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32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0.05%辣椒辣素组(C0.05)、0.1%辣椒辣素组(C0.1)、赋形剂组(吐温80),各200微升.切开前一天足底给药,分别测定给药前的基础值,给药后24小时,术后2小时及1、2、3天对热刺激的反应,并记录累积疼痛得分,术后三天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预先给予的辣椒辣素能够减弱热痛觉过敏和降低累积疼痛得分.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与生理盐水比较辣椒辣素影响切口的恢复.结论:辣椒辣素预处理具有预防术后痛的作用.对切口组织学的影响可能与药物抑制疼痛行为有关,而不一定是药物的局部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并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实验组患者予以持续性负压吸引装置,对照组患者不添加负压吸引装置。观察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气道滞留物的菌落培养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肠杆菌、非发酵菌、革兰阳性球菌的发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术能够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糖基化作用是真核生物蛋白翻译后修饰的重要环节,糖链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目前,合成带有均一糖链的糖蛋白和糖肽的策略主要有:(1)利用糖基化的氨基酸进行固相或液相合成。(2)将氨基化的寡糖链直接与预先合成的带有糖基化位点的多肽相结合。(3)利用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的化学酶法合成策略。以上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相对而言,利用微生物来源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内切酶(ENGase)合成策略是目前发展较快且更具实践意义的方法。糖苷内切酶法合成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1)ENGase催化机制的研究。(2)糖基供体的研究。(3)ENGase突变体的研究。(4)糖苷内切酶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四种内外因素导致的中国石龙子运动表现的种群内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报》2005,51(2):222-231
设计四项实验研究四种内外因素(环境温度、怀卵、摄食和断尾) 导致的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 sis) 运动表现种群内变异。环境温度通过影响体温而影响石龙子的运动表现。两性成体疾跑速均具有在低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高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降低的一般模式。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使平均疾跑速达到最大值的体温分别是29℃和30℃。在任何体温下成年雄体的疾跑速均大于怀卵雌体, 表明怀卵对母体运动有不利的影响并相对地增加了雌体繁殖代价。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差异; 体温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有显著影响, 且主要与低体温下最大持续运动距离较小有关。性别与体温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有显著影响。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的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以性别为因子的ANCOVA去除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差异的影响后发现, 成年雄体的疾跑速仍大于怀卵雌体。27℃和30℃平均体温下的摄食实验进一步证实怀卵雌体疾跑速小于成年雄体, 但前者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大于后者。该实验同时显示禁食石龙子的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大于摄食石龙子, 各因子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的影响显著,仅性别与摄食相互作用对疾跑速有边缘性显著影响。27℃和30℃平均体温下的尾自切  相似文献   
1000.
揭秘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诺贝尔奖得主阿贝尔自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向东 《生物学通报》2005,40(11):60-62
以自传的方式,结合个人的成长历程,生动地叙述了揭秘限制-修饰这一重要遗传学现象的探索历程.介绍了科学研究的环境与背景,还特别提到了科研与教学、与社会责任、与家庭生活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