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本情况:位于黑龙江垦区西部的查哈阳农场境内的“黄蒿沟”,日前发现大量的史前动物种群的骨骼化石出土,实物标本共计800余块(件)。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陆庆五教授推荐、高星博士帮助鉴定,其中的一块(件)为距今两万年的猛犸象腿骨化石。该动物群生活在距今约两万年前的史前时代,是兼容草原与森林过渡地带的间冰期边缘混杂型动物群,在一万年前从北大荒土地上神秘消失。  相似文献   
82.
福建大田长兴组的小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报道福建省大田崆峒山晚二叠世晚期长兴组中,与Palaeofusulina筵类群共生的小有孔虫动物群,计有22属64种(包含1个新种,2个未定种),称Colaniella-Pachyphloia ovata组合。通过这一动物群的研究,不但为福建地区长兴组补充了新的化石门类,且为该组的时代归属又提供一佐证,对该地区长兴组中的灰岩层古生态特征也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83.
贵州剑河辣子寨村辣子寨剖面杷榔组的杷榔动物群是近期发现的一个化石丰度较高且较复杂多样的动物群。该产地的化石库含有两个化石富集的层位,即下化石层和上化石层。通过对两个化石富集层的岩石结构、构造、沉积特征、生物类群组成及化石丰度和保存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下化石层与上化石层内化石组合和埋藏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下化石层类群组成多样、化石丰度较高,以掘头虫类三叶虫、三叶形虫Naraoia、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Isoxys、Tuzoia及古蠕虫、海绵等为主,且化石主要保存在事件沉积层内,保存质量较好,为外陆棚沉积环境下大量生物个体发生原位快速沉积埋藏作用形成。而上化石层内化石以具硬壳的三叶虫为主,有较大的埋藏量,少量或碎片状的Naraoia,Isoxys,且这类化石数量少,主要在背景层中保存,可能为静水沉积时,沉积界面积累了大量生物遗体并暴露于基底表面一定时间后,再被沉积物逐渐堆积掩埋而形成,为生物遗壳的原位或近原位埋藏。  相似文献   
84.
陈君  王頠  李大伟  廖卫 《人类学学报》2017,36(4):527-536
对广西田东中山遗址洞外岩厦出土动物骨骼遗存的研究表明,该批动物遗存至少代表39个属种。中山遗址原始居民以此地作为居住地,会到远处进行狩猎,其生业模式以狩猎为主;对骨骼的利用尚处在初级阶段,未发现精细的加工方式。动物骨骼遗存均来自野生动物,原始居民未开始饲养家畜。当时的中山遗址地处以林缘灌丛、低山森林景观为主的山间盆地中,不远处有成片的草地,并分布着一定面积的水域。这些信息对探讨中国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存行为、生境状况及演化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对广西田东中山遗址洞外岩厦出土动物骨骼遗存的研究表明,该批动物遗存至少代表39个属种。中山遗址原始居民以此地作为居住地,会到远处进行狩猎,其生业模式以狩猎为主;对骨骼的利用尚处在初级阶段,未发现精细的加工方式。动物骨骼遗存均来自野生动物,原始居民未开始饲养家畜。当时的中山遗址地处以林缘灌丛、低山森林景观为主的山间盆地中,不远处有成片的草地,并分布着一定面积的水域。这些信息对探讨中国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存行为、生境状况及演化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初头朗小南山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有直隶犬(Canis chihliensis),泥河湾披毛犀(Coelodonta nihowanensis),中国长鼻三趾马(Hipparion(Proboscidipparion)sinense),三门马(Equus sanmeniensis),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湖麂相似种(Muntiacus cf.M.lacustris),山西轴鹿(Axis shansius),布氏真枝角鹿(Eucladoceros boulei),翁氏转角羚羊(Spirocerus cf.S.wongi)及古中华野牛(Bison palaeosinensis)。加上此前在初头朗东梁、东村北沟和东村南沟3个地点出土的标本,初头朗一带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增加到30个。初头朗4个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产自同一层位,属于同一个动物群。根据动物群的二元相似性系数,初头朗动物群在组成上最接近狭义泥河湾动物群。综合Brainerd-Robinson排序结果、动物群古老系数和动物群中绝灭种类的百分比,初头朗动物群的时代介于狭义泥河湾动物群和柳城巨猿洞动物群之间;而根据与相关动物群年龄值的对比,初头朗动物群的年龄值约在1.4–1.6 Ma之间。初头朗动物群中的食肉目种类有11个,但大多为小型种类。奇蹄目和偶蹄目种类的总和占动物群总数的一半,大多为体型较大的种类。该动物群中的嫩食者和林栖者指示当时存在一定范围的森林和林地;而动物群中的粗食者及开阔地栖息者指示当时存在面积较大的草原和草甸。初头朗动物群的大部分种类是喜温动物,喜冷种类只有鼠兔和披毛犀,因此当时的气候与现今大致相同。在地理位置上初头朗动物群是我国最靠北和最靠东的早更新世动物群,因此可以推荐为东北地区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典型地点。  相似文献   
87.
西藏丁青蛇绿岩带中一个晚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西藏丁青地区晚三叠世Carnian期放射虫动物群共描述19属35种(7个未定种),归于16科(亚科)中,以Capnuchosphaera,Palaeosaturnalis,Perispongidium,Spongostylus,Annulotriassocampe,Poulpus,Xenorum,Veghicyclia,Tetraporobrachia,Canoptum,Xiphotheca等属为主的这个动物群被命名为Capnuchosphaera triassica组合带,由于Capnuchosphaera属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无论在特提斯生物大区还是环太平洋生物大区,以这个属为主的放射虫动物群已成为国际间Carnian期至Norian早中期放射虫地层学对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8.
雷锡霞 《化石》2002,(1):27-29
2001年11月29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学1 +1”节目播出了该节目主持人覃勇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博士的现场采访谈话 ,谈话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不少古生物学的一般知识 ,特别是包括了不少关于该所在辽西热河生物群研究方面的情况。热河生物群是在白垩纪早期(距今一亿两千万年左右)分布在东亚地区 ,特别是我国的冀北、辽西地区的、一个十分繁盛的中生代生物群。因为拥有保存精美的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约20个大的门类的古生物化石 ,从而使得冀北—辽西地区成为该地质时期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宝库 ,被人们比喻为中国的“白垩纪公园”。众所周知 ,最近一些年来 ,这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享誉世界的科研成果 ,特别是其中大量恐龙、鸟类、哺乳类、开花植物等重要的化石发现 ,引起了广大公众的浓厚兴趣。周忠和博士现在担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热河生物群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我们从他和覃勇的谈话种摘录了部分的内容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9.
对福建上杭晚石炭世(竹蜓)类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竹蜓)类化石4属17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竹蜓)带、两个亚带:Profusulinella带,2). Profusulinella wangyüi-Eofusulina triangula亚带,1). Profusulinella staffellaeformis亚带.通过与华南、华北、西北沉积区和欧美同期地层的对比,认为本区含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地层应归于上石炭统达拉阶下部,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巴什基尔阶上部至莫斯科阶下部.  相似文献   
90.
浙江常山黄泥塘Didymograptus (Corymbograptus)deflexus带的笔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是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文中讨论了黄泥塘剖面宁国组底部Didymograptus(Corymbograptus)deflexus带的笔石动物群,并描述了其中一部分属种。根据该带含牙形刺灰岩夹笔石页岩地层在常山、江山地区纵向和横向的分布,在宁国组下部建立了黄泥塘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