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28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目的:分析携带基因突变和未携带基因突变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的临床发病及预后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1年01月-2014年0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IDCM患者115例,经靶向二代测序鉴定后分为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如性别比例、首发症状年龄、血压、糖尿病比例等)无显著差异(P0.05);辅助检查特征(如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室壁厚度、QRS-T夹角和血肌酐水平等)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情况(如药物和器械治疗)无差异(P0.05);随访资料(如再入院和生存分析)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 rank P=0.12);将性别比例、是否吸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植入器械、是否发生突变等临床参数进行Cox回归分析,发现上述参数未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携带基因突变的IDCM患者临床发病及预后较未携带突变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2.
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广泛分布于新疆干旱盐碱地区,属于藜科极端耐盐的盐生灌木。从600 mmol?L-1 Na Cl处理48 h的盐穗木根的小RNA文库中筛选到差异极显著的HcmiR172e做为研究对象,利用盐穗木转录组数据预测其靶基因为HcTOE3,开展HcmiR172e-HcTOE3的分子克隆和胁迫表达相关性工作。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盐穗木HcmiR172e前体和HcTOE3全长序列;使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前体和靶基因信息及相关性;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盐浓度(200、400和600 mmol?L-1 Na Cl)处理48 h的盐穗木HcmiR172e及预测的靶基因HcTOE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HcmiR172e前体序列可形成颈环结构,各项指标符合前体要求。其靶基因HcTOE3 c DNA全长为1 744 bp,开放阅读框1 329 bp,在编码区有一个高度匹配HcmiR172e的结合位点(CTGCAGCATCATCAGGATTC);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HcmiR172e与其预测的靶基因HcTOE3均响应盐的处理,二者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后续将通过实验逐步阐明盐穗木HcmiR172e对HcTOE3在逆境中的靶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PE)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3月~2015年3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PE临床症状将其分为PE组和非PE组。收集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病原学培养检查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对PE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中23例被诊断为PE,发病率为24.73%,临床主要表现为兴奋性、烦躁不安、谵妄等症状;PE组患者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肌酐、甘油三脂水平及真菌感染率均高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高APACHEⅡ评分和高甘油三脂是PE发生的危险因素(OR=3.221,2.973;均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PE的发病率较高,临床有较高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肌酐、甘油三脂水平及真菌感染率,其中高APACHEⅡ评分和高甘油三脂是PE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4.
脓毒症是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血压降低且经快速液体复苏后血压仍不能恢复正常者称为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其中一部分患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由于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早期敏感性诊断手段,脓毒症病死率居高不下。每10万人口中约50-300人会发生严重脓毒症,其短期死亡率达20%-25%,当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时其死亡率达50%。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多种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了解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中不同生物标志物的意义及价值,对于脓毒症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价值的主要标志物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为了探究ORMDL3(orosomucoid 1-like 3)基因表达量与哮喘预测指数(Asthma predictive index,API)、性别、年龄、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8月,我们收集了115位数据有效的5岁以下儿童的资料,并依据API严格标准对其进行分类:API+(过去一年内喘息次数≥4)、API-(过去一年内喘息次数1-3次)和API0(无喘息)组,统计三组之间的基本资料,并检测ORMDL3基因表达量与API、性别、年龄、家族史、喘息次数、和鼻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PI+组内男女性别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ORMDL3基因表达量在API0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PI+和API-组内表达量(P=0.044),并且ORMDL3基因表达量与API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232,P=0.020),但是ORMDL3基因表达量与性别、年龄、家族史、喘息次数、和鼻炎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ORMDL3基因表达量与API指数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性,API阳性鉴定标准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类型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结果分为ACI组(n=70)和非急性脑梗死(NACI)组(n=30),对两组患者间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按照梗死类型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不同对ACI组进行分组,探究梗死类型与斑块性质与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的相关性。结果:ACI组纤维蛋白原(Fbg)、低密度脂蛋白(LDL)、大内皮素-1(big 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高于NACI组,RHI水平低于N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CE)、小血管闭塞或腔隙性梗死型(SAA)、不明原因型(SU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测得RHI水平逐渐上升,hs-CRP水平和big ET-1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斑块性质发现无斑块组、硬斑块组、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的VEGF水平逐渐升高,RHI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HI与斑块性质、hs-CRP以及big ET-1之间呈现负相关(r=-0.672,-0.402,-0.512,P0.05)。结论: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脑梗死类型和颈动脉斑块性质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梗死类型和斑块性质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指标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7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35例)和普通组(35例)。两组均予以控制感染、能量营养支持和治疗基础疾病等常规治疗,必要时予以机械通气或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强化组将胰岛素加入微量泵持续泵入,调整速度24h内血糖控制在4.4~6.1mmol/L;普通组常规使用胰岛素治疗,24h内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判断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d后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变化,并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7d后,两组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指标[(0.20±0.048)EU/mL、(2.92±0.43)U/mL、(0.11±0.03)mmol/L,(0.27±0.06)EU/mL、(3.78±0.50)U/mL、(0.17±0.03)mmol/L]较前[(0.37±0.07)EU/mL、(4.52±0.61)U/mL、(0.24±0.05)mmol/L,(0.36±0.08)EU/mL、(4.47±0.64)U/mL、(0.23±0.04)mmol/L]明显下降(t=4.25、2.89、3.48、2.37、2.19、2.41,P0.01或P0.05),且强化组下降值更明显(t=2.31、2.21、2.43,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强化组(94.29%)明显高于普通组(77.14%)(χ2=4.20,P0.05)。结论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脓毒症的疗效较显著,可降低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降低肠黏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78.
肠道细菌种类繁多,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群之间、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生态平衡状态。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那么肠道微生物群将会导致疾病的产生。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和生化等途径影响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抑郁症、肝性脑病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79.
摘要: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来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肝性脑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微生态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微生态治疗组在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比较8周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氨以及转氨酶水平的变化,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微生态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微生态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80.
枯立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群落动态和演替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位于桂西南的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以样地中2011年第一次植被调查数据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1 cm的枯立木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分析其不同径级(小径级,1 cm≤DBH5 cm;中径级,5 cm≤DBH15 cm;大径级,15 cm≤DBH)的空间分布格局、枯立木多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生境关联性等。结果表明:枯立木所有个体和小径级分别在0~4 m和0~5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其它尺度为随机分布;中径级和大径级在0~30 m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大径级与凹凸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干旱度指数和样方内所有植株个体数为显著正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样方内最大胸径和平均胸径呈显著负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3种生境类型间的关联性并不显著;中径级与山坡呈正关联性、与山脊呈负关联性、与山谷无显著关联性;大径级与山谷呈正关联性、与山坡无显著关联性、与山脊呈负关联性。在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枯立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表现为随机分布,仅小径级在小尺度内聚集分布,而较大径级在样地中表现出一定的生境关联性;树木死亡过程可能是小尺度内密度制约、大尺度内生境过滤和个体自然衰老等生态学过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