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蛇毒清栓酶治疗脑血管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桂荣  吴广能 《蛇志》1989,1(4):4-4
清栓酶是从东北陆生白眉蛇毒中提取的一种药物,因此药具有去纤,降脂,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所以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而获得显著疗效,但是,近年有作者用清栓酶治疗帕金森氏病,脑动脉硬化和老年期痴呆而获得较好的疗效,若用此作用机理即难以完全解释。为此本文随机选举10例闭塞性脑血管病,在清栓  相似文献   
32.
韦炜 《蛇志》2004,16(3):25-26
为了观察脑组织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0月用脑组织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103例,并与单纯综合治疗的9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叶酸、甲钴胺对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112例脑血管病患者,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三个叶酸组、甲钴胺组和联合治疗(叶酸+甲钴胺)组。叶酸组口服叶酸5 mg(1次/天)。甲钴胺组予以甲钴胺口服500μg(3次/天)。联合治疗组联合用药,连续口服6个月。评价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认知障碍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叶酸组和甲钴胺组(P0.05)。三组间认知障碍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钴胺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叶酸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认知障碍MMSE评分水平水平明显高于叶酸组和甲钴胺组(P0.05)。结论:叶酸联合甲钴胺能够改善脑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评分,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叶酸对认知障碍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9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颅脑MRI影像学显示脑白质疏松患者49例为LA组,按照Abaron-peretz标准将LA组进一步分为4组;MRI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LACI)患者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共30例;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各组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分析各组受损的认知领域。结果:1)LA各级别组间总体认知功能及延迟回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1组、2组、3组比较,4组患者视空间/执行能力得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组相比LA组及LACI组患者总体认知评分降低;与LACI组比较,LA组延迟回忆评分以及视空间/执行、注意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VD患者同时存在多个认知域损害,以执行功能、视空间结构损害和注意力较为突出,同时存在记忆力损害。SIVD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视空间/执行能力及注意力损害为主,而LA患者则记忆力损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5.
刘云海  谭盛 《蛇志》2001,13(1):32-32
我院应用蛇毒制剂降纤酶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3 4例 ,现将观察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4例患者发病 6~ 2 4 h内 ,均经头颅 CT或 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并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其中男 2 0例 ,女 1 4例 ,年龄 6 2~ 80岁。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 ,7例有糖尿病史 3~ 8年 ;2 5例有高血压史 (最长 2 4年 ,最短 3年 ) ;2例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既往有 TIA病史 1 0例。肌力 级 5例 , 级 2例 , ~ 级 2 7例。偏瘫伴语言障碍 6例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2 8例。1 .2 方法 应用降纤酶 1 0 u加入生理盐水 2 50 ml…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2 年9 月至2013 年11 月就诊6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和健康体检者60 例为对照组。按照超声影像学 资料并参考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把研究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类型(18 例),稳定斑块类型(22 例)以及斑块性质介于两组之间为中间 类型(20 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MMP-8、IL-6 水平进行测定,探讨血清MMP-8、IL-6 表达与不同 程度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MMP-8、IL-6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1);三种不同类型斑块血清中MMP-8、IL-6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发现,研究组患 者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MMP-8、IL-6 浓度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线性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血清MMP-8 水 平与IL-6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MMP-8、IL-6 水平明显升高,其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程度 相关,同样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方面存在相关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7.
在我国案例教学法(CBL)已逐步运用到了脑血管病的教学中。CBL通过互动性的教学训练,在案例实战过程中增强了学生 对学习的主动性,令其能迅速地把握脑血管病的诊断方法,建立疾病相关的知识轮廓,同时培养其科学的分析思路以及熟悉正确 的处理与治疗疾病方法,使得其临床实践能力及整体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为日后的正式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观察了120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单双数随机分入激光综合治疗组(激光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各60例。均予静脉点滴通脉液500ml,川芎嗪100mg,每天一次,十天为一疗程,激光组同时予1LLL1治疗,照射时间60分钟,每天一次,十天为一疗程,光纤末端输出功率1.5-2.0mW,同时予30例健康志愿者1LLL1一次。所有受试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纤溶系统指标和TCD检测,并评定患者治疗5、10天的疗效。研究结果证明,1LLL1IT可以提高单一药物治疗的疗效,机制是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能,改善微循环,增快脑血流速度,而且可能有激活纤溶系统功能的作用。所有接受1LLLIT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本临床研究表明,1LLLIT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一项有效的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ALCD)是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有一定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临床资料表明:在血液指标中的血脂异常与高凝状态有关,高血粘度的血脂是构成ALCD发病的主要环节。ALCD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以避免脑损害的加重,拯救受缺血损害而尚未死亡脑细胞,以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功能,防止脑损害的扩展和复发。  相似文献   
40.
郑春荣  焦淑媛 《蛇志》2000,12(1):51-53
抗栓酶 - 3是从我国蝮蛇毒中分离提纯的一种具有抗凝、溶栓、降脂和扩血管 ,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的药物[1] 。 1 995年以来 ,我院应用蝮蛇抗栓酶 -3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1 50例 ,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50例 ,其中 ,男 96例 ,女 54例。年龄最大 74岁 ,最小 44岁 ,平均 55.4岁。急性期 55例 (病程在 1个月以内 ) ,恢复期 47例 (病程在 1~ 6个月以内 ) ,后遗症期 48例 (病程在 6个月以上 )。1 .2 诊断标准 按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2 ] ,发病 0 .5~ 4天均行 CT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