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近年来在云南昆明附近的海口镇和大板桥地区发现大量的节肢动物卵形川滇虫化石,这些化石隶属于澄江生物群,其所处的地层是下寒武统玉案山组。卵形川滇虫化石的不断发掘使得对该属种化石的研究和认识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新的进展。文章基于相当数量化石的信息统计,首先对化石保存的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埋藏时的环境条件,其次分析卵形川滇虫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并初步划分卵形川滇虫生长中历经3次蜕皮的发育阶段;对雌雄性个体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解剖)进行对照性描述。文中揭示卵形川滇虫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并将卵形川滇虫与中寒武世瓦普塔虾进行较为详尽的比较,列举两者不可归为一属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42.
新疆晚奥陶世晚期管状体及其古植物学物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统描述了产自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晚期的管状体,包括2属8种,其中一个新种。通过对比研究,本管状体组合与Burgess和Edwards(1991)的下组合相当。根据本组合的研究,对Burgess和Edwards的组合进行了补充,其组合由不同类型的光壁管、低分异度的内壁加厚管组成、未见外壁加厚管和丝状体,组合的时代从中奥陶世到早志留世(晚Llandovery)。根据植物学的对比研究,管状体主要产自Nematophytales Lang.  相似文献   
43.
台湾海峡的砂壳纤毛虫研究(纤毛动物门:砂壳亚目)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依据壳体形态对台湾海峡南部0-40m水层的40种砂壳纤毛虫进行了观察,发现其中有3种新种,即倪氏表纹虫Epirhabdonella niei,Xu,Hong et Song,sp.nov.,网状条纹虫Rhabdonella reticulata Xu,Hong et Song.sp.nov,和钝条纹虫Rhabdonella obtusa Xu,Hong et Song,sp.nov.及17个中国新纪录种,同时确定新村网纹虫Favella shintsuensis Nie et Cheng,1947为一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44.
【背景】接合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工业、食品、医药、生物防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分接合菌为有害菌。西藏地区接合菌只有少数零星的报道,其系统调查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大量潜在的物种需要分离、鉴定、认识、保藏和开发。【目的】了解西藏地区的接合菌物种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现状,为该地区有害接合菌的控制和有益接合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对西藏全境7个地区19个代表县的701个样品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得到单菌落,然后进行形态和分子(SSU、ITS和LSU r DNA)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多样性以及优势和稀有属种分析。【结果】得到西藏接合菌10属26种,包括5个西藏已知种和21个西藏新记录种;其中4个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类变形被孢霉(Mortierella amoeboidea)、球孢高山被孢霉(M.globalpina)、灰褐毛霉(Mucor brunneogriseus)、暗色毛霉(M.fuscus)。西藏接合菌的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间的物种数量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波密县、米林县、当雄县和八宿县。属种分析显示,西藏接合菌的2个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毛霉属(Mucor);3个优势种为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常见属8个,分别是犁头霉属(Absidia)、放射毛霉属(Actinomucor)、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根毛霉属(Rhizomucor)、根霉属(Rhizopus)、共头霉属(Syncephalastrum)、伞形霉属(Umbelopsis)和接霉属(Zygorhynchus);常见种9个,稀有种14个。【结论】西藏地区接合菌资源丰富,各地区生物多样性差异显著,稀有物种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提示西藏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5.
王梅  牟志春 《动物学研究》1997,18(2):185-188
对优美盾纤虫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学进行了研究,其过程为:1)OP发于老AZM的左后方皮膜深处其后一分为二并演化为仔虫的A-AZM及B-AZM。在前仔虫老AZ M及PM完全保留并被继承;2)前仔虫另行产生一原草,由其形成一额腹棘毛,在后后仔虫此棘毛严自OP腹侧。  相似文献   
46.
评述腕足动物门高级别分类的新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Popov等(1993)、Williams等(1996)用分支系统学的方法提出的腕足动物门高级别分类的新方案分别作了评述;新的方案取消腕足动物的“无铰纲、有铰纲”之分,“无铰纲”彻底解体,“有铰纲”范围扩大,包括从“无铰纲”中分出的髑髅贝类和原货贝类;这些新观点强烈的动摇了统治百余年的世界腕足动物高级别分类研究的基础,改变了国际腕足动物专家长期沿用的传统分类格局,反映了本世纪腕足动物门高级别分类  相似文献   
47.
对尾柱亚目Urostylina Jankowski,1979中的各科,属进行了重新修订。该亚目的特征为;腹面具典型的中腹棘毛或个体发生时出现中腹棘毛。修订后的尾柱亚目共4科19属:尾柱虫科Urostylidae左,右缘棘毛多列或至少有一侧缘棘毛我,全列虫科Holostichidae左,右缘棘毛各一例,具典型中腹棘列毛或复合中腹棘毛列;伪小双虫科Pseudoamphisiellidae仅具两列发生学  相似文献   
48.
本文报道的是1981年5—6月在鄂西地区(包括五峰、宜都、宜昌、当阳、兴山及神农架林区)采集到的裸藻门植物5个新种,7个新变种和3个新变型。    相似文献   
49.
四药门花属及其近缘植物ITS区序列分析和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和分析了四药门花等13种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植物的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区)及58S编码区的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被分析的金缕梅亚科(Hamamelidoideae)植物形成一个单系类群,亚科内及其中的金缕梅族(Hamamelideae)内部呈复系演化(polyphyletic)的特征;支持秀柱花族(Eustigmateae)(含秀柱花属Eustigma、牛鼻栓属Fortunearia和山白树属Sinowilsonia)成立以及将蚊母树族(Distylieae)与弗特吉族(Fothergileae)合并的观点,此结果与Endres(1989)系统接近;金缕梅族中金缕梅属(Hamamelis)与弗特吉族中的弗特吉属(Forthergila)、银缕梅属(Shaniodendron)和水丝梨属(Sycopsis)系统发育关系密切;四药门花属(Tetrathyrium)与木属(Loropetalum)属于同一个单系类群,它们与Hamamelis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