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王元青 《化石》2014,(3):10-16
正李传夔先生1934年出生于山东潍坊,1952至1956年在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习。195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实习员(1956-1978)、副研究员(1979-1986)和研究员(1986年起),198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曾任研究所副所长(1989-1995)、党委书记(1991-1995)。担任《古脊椎动物学报》(1980年至今)、《兽类学报》、《科学》、《Historical Biology》和《Journal of Mammalian Evolution》编委。  相似文献   
102.
张江永 《化石》2015,(1):2-3
<正>2014年10月2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刊发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等研究人员的最新成果:《早白垩世七鳃鳗幼体化石的发现揭示其三阶段的生命周期》。张弥曼等人的新发现,不仅首次记录了化石七鳃鳗的幼体和变态期幼体特征,而且显示现代七鳃鳗独特的三期生命史早在距今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晚期即已成型并保持至今。七鳃鳗和盲鳗是仅存的现生无颌类脊椎动物。地质历史上,无颌类在古生代曾经十分繁  相似文献   
103.
Amphioxus, also called lancelet or cephalochordate, is a promising model organism owning to its particularly evolu- tionary position, simple genome content and comparable body plan to that of vertebrates (Holland et aL, 2004; Bertrand and Escriva, 2011). However, use of amphioxus as a model or- ganism has been limited for many years because of lack of an efficient genomic modification method. Recently, several revolutionary gene targeting methods that could induce directed mutations, insertions and deletions at intended target sites, have been developed (Gaj et al., 2013).  相似文献   
104.
基因组表观遗传重组出现在细胞发育潜能发生变化的时期。早期植入前胚胎的表观遗传重新编程对于细胞分化和胚胎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到表观遗传印记(尤其是DNA甲基化)的消除和重建过程。脊椎动物许多物种中,DNA复制起始前父系基因组通常要经历主动去甲基化,而母系基因组则可以保持甲基化的状态不变,直到在随后的卵裂过程中被动去甲基化。综述了脊椎动物父系基因组主动去甲基化的机制,这种去甲基化在脊椎动物各物种间的差异,以及影响这种主动去甲基化机制的因素。另外,研究外源基因表达的表观调控机制(尤其是表观遗传重编程的异常现象)有利于理解转基因克隆水产动物中普遍存在的授精成功率较低,基因整合率较低,以及胚胎发育异常等现象,有利于更好地应用转基因克隆技术。  相似文献   
105.
Stefanatos RK  Vidal M 《遗传学报》2011,38(10):431-438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are the most deadly hallmarks of cancer.Once a cancer has acquired the ability to colonize new sites in the body it becomes dramatically more difficult to treat.This has made it a focus of much of cancer research.The humble fruit fly,Drosophila melanogaster,has despite its relative simplicity,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umor progression.In this review we outline and highlight those with an emphasis on modeling the genetic and epigenetic changes required f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We will revisit the early years of cancer modeling in Drosophila where the first parallels were drawn between Drosophila and vertebrate neoplasms and highlight recent advances using genetic screens and interactions with the epithelial microenvironment and innate immune system.We focus on the power and limitations of current fly models of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蟾蜍、家鸽、家兔、小鼠和大鼠5种常见实验脊椎动物在体十二指肠电活动的特征。并为这些动物的比较生理学提供理论依据.该实验采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通过肠壁吸附电极记录十二指肠电活动的方法.以肠电活动的慢波频率、幅度、峰簇发生频率、发生率为指标,对5种脊椎动物肠电活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峰簇发生频率、发生率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家鸽、小鼠、家兔、大鼠、蟾蜍。而以慢波幅度为指标则顺次为家鸽、家兔、蟾蜍、大鼠、小鼠,这提示慢波幅度与峰簇发生频率、发生率作为反应肠运动强弱的指标时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7.
生物多样性的大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核心内容。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明确该区域动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对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收集黄河流域被子植物和陆栖脊椎动物分布数据, 结合气候、环境异质性和人类活动等信息, 探讨了黄河流域被子植物和陆栖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被子植物和陆栖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在区域尺度具有相似的分布格局: 南部山地动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 而东部高寒区和北部干旱区物种丰富度最低。回归树模型表明, 冠层高度范围和净初级生产力范围分别是黄河流域被子植物和陆栖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最重要的预测因子; 当移除空间自相关影响后, 环境异质性和气候因子依然对区域尺度的动植物物种丰富度具有较高且相似的解释度。表明环境异质性和气候共同决定了黄河流域被子植物和陆栖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格局, 而人类使用土地面积并不是影响黄河流域动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的主要因子。因此, 在未来的研究中若针对不同区域筛选出更精准的环境驱动因子或选用更多不同类别的环境异质性因子进行分析, 将有助于更深入理解物种多样性格局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古脊椎所)标本馆最近收到来自柏林自然史博物馆(Museum fur Naturkunde Berlin)的交换藏品,一件始祖鸟(柏林标本)和两件翼龙(Rhamphorhynchus gemmingi和Pterodactylus kochi)模型。现已将新增交换标本整理入库,热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