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53篇
  786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帕金森病(PD)大鼠胼胝体和扣带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方法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注射六羟基多巴胺制备PD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2周、4周和6周模型组。以酪氨酸羟化酶(TH)和GFAP抗体免疫组化阳性分别显示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胼胝体与扣带处的星形胶质细胞。结果 2、4、6周模型组右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2、4、6周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和4周模型组胼胝体和扣带处星形胶质细胞呈未活化状态,两组之间的GFAP表达强度和细胞密度均无显著差异。2周和6周模型组两部位星形胶质细胞呈活化状态,其表达强度和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4周模型组。结论急性完全损伤PD模型大鼠注射侧胼胝体和扣带处GFAP表达随病程呈增高、降低和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702.
Zhu XQ  Cao ZF  Liu FY  Wu LX  Zhou XY 《生理学报》1998,50(3):341-344
采用MTT还原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研究热休克2反应对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2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热休克反应能增强星形胶持细胞对H2O2耐受力。实验还测定了热休克反应对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白细胞介素-6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热休克反应后6h,星形胶质的细胞IL-6释放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03.
电针对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其N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电针治疗对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其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C组为下胸段脊髓不完全损伤.B组损伤后不治疗,C组损伤后给予督脉电针治疗.损伤后3 d、1 、2或4周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损伤脊髓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oblast acid protein,GFAP)和NGF表达的变化.结果 B组术后3 d,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 2周后开始减少,4周时仍有较多的阳性细胞;C组GFAP阳性细胞明显少于B组,1周时达高峰.脊髓损伤后NGF表达呈逐渐增加的趋势.C组NGF的表达明显高于B组,且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NGF阳性细胞大部分与GFAP阳性细胞形态相似.结论电针治疗能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促进内源性NGF的合成,从而创造了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704.
肠神经胶质细胞分布于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其具有广泛的异质性和可塑性。黏膜层最靠近肠腔,易受病原体侵袭和炎症影响,因此黏膜稳态备受关注。肠黏膜神经胶质细胞(mucosal enteric glial cells,mEGCs)与肠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等非神经元细胞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看,mEGCs可能处于中心调控位置。最近研究不断揭示mEGCs的亚型和新功能,表明mEGCs在病理条件下存在功能改变。了解mEGCs如何引起黏膜功能障碍及其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总结mEGCs在维持粘膜内环境稳定和调节炎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5.
目的揭示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大鼠脑内TNF-α的影响.方法将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 ACM)注射入正常SD大鼠侧脑室,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观察脑组织匀浆及脑脊液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ACM组大鼠在注射ACM 30min后出现癫痫行为,2h后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ACM作用后2h,TNF-α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高,4h达高峰(P<0.05),12h恢复正常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显示ACM作用后2h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及脑脊液中TNF-α含量均开始增加,4h达高峰(P<0.05).结论以上实验结果提示马桑内酯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增强大鼠TNF-α的表达,并与癫痫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0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脑内神经元退变性疾病,其中大多数与编码早老素的基因突变所导致的γ-分泌酶功能异常,小胶质细胞是阿尔茨海默病炎症反应中最主要的炎性细胞,实验以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为研究对象,探究γ-分泌酶抑制后对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与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0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淀粉样蛋白沉积激活神经胶质细胞所导致的炎症反应是其核心病理机制,其中小胶质细胞是主要的炎症细胞。近期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AD发病过程中TLR与小胶质细胞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08.
目的:探究双侧海马CA1区立体定向注射anti-GDNF抗体对匹鲁卡品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并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n=20)、癫痫模型组(model组,n=20)和GDNF抑制剂组(anti-GDNF组,n=20)。使用氯化锂-匹鲁卡品腹腔注射诱导癫痫模型,sham组只给予氯化锂,anti-GDNF组在造模前2 h给予大鼠双侧海马CA1区立体定向注射anti-GDNF抗体。在造模后1、3、7 d观察大鼠癫痫的发作频率,7 d后采用脑电图监测(EEG)测定脑电波的变化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海马CA1区域神经元数量变化(Neu N表达水平),造模后1 d时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海马CA1区GDNF、RET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Model组大鼠棘-慢波数量明显高于Sham组,anti-GDNF组以上指标较model组显著减少(P0.05);Model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凋亡,但anti-GDNF组凋亡较model组显著减少(P0.05)。与Sham组比较,在癫痫发作后1 d,model组的GDNF、RET表达水平上调,P53表达水平下降(P0.05),而anti-GDNF组大鼠海马CA1区GDNF、RET表达较model组明显下调,P53表达水平显著上降(P0.05)。结论:双侧海马CA1区立体定向注射anti-GDNF抗体能够减少癫痫发作,并对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GDNF/RET/P5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09.
本文报导作者在广东所采集的乳牛肝菌属 Suillus Micla.Ex S.F.Gray 的13个种,其中胶质乳牛肝菌 Suillus gloeous Bi et T.H.Li 为新种,另外5种为国内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710.
人参皂甙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谷氨酸相关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与方法:在离体海马脑片上观察人参皂甙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拮抗作用,在培养的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上分别观察人参皂甙对模拟缺血时谷氨酸释放和摄取的影响,以证明人参皂甙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减少谷氨酸的兴奋神经毒性作用有关。结果:在人工脑脊液中导入谷氨酸(1mmol/L)20min,引起大鼠海马脑片OPS降低直至消失,恢复正常人工脑脊液灌流1h后OPS难以恢复。而使用人参皂甙可促进海马脑片OPS的恢复,作用以20μg/ml剂量组最好。在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模拟缺血时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对照的数倍,而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显著减少。使用人参皂甙(20μg/ml)可明显抑制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并促进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结论:人参皂甙减少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可能是其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