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索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的致畸作用和心脏毒性.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马兜铃水提液和马兜铃酸A(AA)处理斑马鱼胚胎,观察致畸作用和对心脏发育影响.结果:给药组的斑马鱼胚胎出现畸形和死亡;当水提液中AA含量为0.5 μg/mL时,胚胎心率明显减慢;AA含量为5μg/mL时,胚胎在24~48 hpf之间全部死亡;水提液的LC50为1.43 μg/mL.结论:与AA相比,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有着更强的致畸和心脏毒性,且毒性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2.
The advent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has revolutionized the concept of cellular reprogramming and potentially will solve the immunological compatibility issues that have so far hindered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Recent findings showed that pluripotency is defined by a state of balanced lineage potency, which can be artificially instated through various procedures, including the conventional Yamanaka strategy. As a type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s are subject to the usual concerns over purity of differen- tiated derivatives and risks of tumor formation when used for cell-based therapy, though they pro- vide certain advantages in translational research,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disease modeling and drug screening, iPSC-based technology,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 and direct lineage conversion each will play distinct roles in specif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al medi- cine, and continue yielding surprises for scientists and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73.
74.
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类型的原始细胞.基于其特殊的生物学性质,干细胞可作为器官再生的理想种子细胞.干细胞已成功被诱导为神经、心肌、皮肤、软骨、肝脏、胰岛、造血等不同类型组织细胞,为神经损伤、退行性变、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造血功能障碍等多种难活性疾病提供替代疗法.牙齿是人体中唯一的能在成体中再次发育而且结构相对简单的一个器官,因此牙齿再生已成为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在模式动物小鼠以及小型猪中已开展许多利用干细胞进行釉质、本质、牙髓以及牙周韧带等牙齿组织再生和整牙再生的研究.本文系统地概括了不同来源的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牙齿再生研究中的应用.其中,成体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便于采集培养以及不导入外源基因等优势,在牙齿再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5.
郭斌 《生理学报》2020,72(1):105-114
胚胎植入对于妊娠的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需要活化的胚泡和接受态的子宫之间进行同步。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子宫接受态的判断仍是制约妊娠率的一个关键限制性因素。已有数据显示,胚胎植入涉及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激活和失活,进而影响子宫腔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上皮极性、宫腔闭合、胚胎定位、上皮基质反应、腺体发育等。本文就雌激素、孕酮、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microRNA (miRNA)、通道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等在胚胎植入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网络作一综述,以期为不孕症的治疗及安全有效的避孕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多能干细胞具有能够分化为多种特定细胞类型的能力,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胚胎生殖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猪因其在免疫学、形态学和生理结构上与人有着诸多类似的特点,正逐渐成为人类异种移植、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研究的理想生物学模型。然而,目前对猪多能干细胞的来源、特征及机制认识的不足直接阻碍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因此,将对猪多能性干细胞的种类、鉴定标准、研究进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地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猪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为该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组蛋白乙酰化及去乙酰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一个重要部分,其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组蛋白乙酰化的发生机制,对于改善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蛋白乙酰化动态修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8.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以四倍体香石竹品种‘紫蝴蝶’(2n=4x=60)为母本,单瓣中间材料‘NH6’(2n=2x=30)为父本杂交后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授粉后17h,花粉管进入助细胞并释放内容物,精核进入极核细胞内,与二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授粉后1d,精核向卵核方向移动,贴伏于卵核核膜上;授粉后2d,形成合子及游离的胚乳核;随后,胚发育经过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阶段。(2)杂交障碍发生在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表现为:精子与卵细胞不相融合或精子与二极核不相融合、合子未分裂或初生胚乳核未分裂及胚胎的败育。(3)胚败育虽能发生在原胚、球形胚、棒状形胚、三角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及子叶形胚阶段,但主要发生在球形胚阶段。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对不同品系小鼠胚胎冷冻的效果。方法6个品系小鼠(KM、ICR、BALB/c、C57BL/6J、OB/OB、LAP/~TAOF59)的2-cell胚胎分别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进行冷冻和复苏,比较两种冷冻方法的胚胎复苏率和着床率。结果6个品系小鼠冷冻胚胎EFS方法的平均复苏率为69.97%(47.9%~83.6%),DAP方法的平均复苏率47.23%(26.3%-76.7%),EFS方法明显优于DAP方法。其中KM、ICR和BALB/c小鼠EFS方法的冷冻复苏率显著高于DAP方法(P〈0.01);冻融胚胎移植后EFS方法的平均着床率27.23%(1.75%一45.0%),DAP方法的平均着床率31.43%(7.0%一46.3%)。除KM、ICR小鼠外,其他4个品系小鼠的着床率DAP方法高于EFS方法。结论KM和ICR远交群小鼠胚胎适合用EFS方法冷冻保存;C57BL/6J、OB/OB、LAP/aTAOF59三个品系小鼠DAP方法优于EFS方法,但差异不大;BALB/c小鼠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的冻融胚胎着床率均较低,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0.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一定量的神经干细胞,其具有两大关键能力;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由脑血流的缺失或减少引起的脑动脉闭塞,进而导致脑组织梗死的脑血管疾病。虽然对于脑损伤的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仍成为了研究热点。无论是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还是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均可在脑损伤后向远端损伤区迁移并分化成新的神经细胞,从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脑梗死后进行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因此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主要探讨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对脑梗死介导的脑损伤的应用潜能,对比不同类型干细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